20万人打出9.1,这样的良心片,请多拍点…

五彩斑斓的人生咋垂直 2024-12-20 12:10:20

讲述中华文化的纪录片,

总是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无论诗词、画作还是文物,

满屏的东方文化元素,

让人一次次惊叹,文明古国的魅力。

今天,小五就来说一部这样的“冷门”纪录片——

《典籍里的中国》

2021年第一季播出就广受好评,

第二季评分更是高达9.1。

在节目中可以看到众多,

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典籍。

晦涩难懂的古文,

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

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方法呈现。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典籍是如何源起、流转的呢?

典籍背后又有哪些闪亮的故事呢?

中华典籍史上有这样一部巨作——

修纂历时五年,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

11095册, 约3.7亿字,

收纳典籍七千余种,

被称为“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就是《永乐大典》。

该书成于明代的永乐年间,

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了现在的北京故宫,

疏通了大运河,还曾派郑和下西洋。

正是在这样一个盛世,

才推出了一部——

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书。

相信大家最好奇的一定是,

在那个没有科技算法,

没有智能检索的年代,

体量如此巨大的书是如何编撰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

一位蕴含大智慧的人——

陈济。

他本是一介布衣,

酷爱读书,人称“两脚书橱”,

明成祖朱棣得知后将他请进京师,

任命为都总裁。

陈济自幼博闻强记,

对书本的痴迷程度令人佩服。

他读遍了天下典籍,

对赚钱和科举丝毫不感兴趣。

一次,父亲给了一大笔钱让他去做生意,

他竟然偷偷用来买书。

回家的路上下起滂沱大雨,

他只管把书护得死死的,

路人纷纷嘲笑他“是个书呆子”。

幸运的是,

陈济拥有天下最好的父亲。

不要求他赚钱养家,

还允许他啃两样东西——

一是啃书本;

二是啃老子。

父亲给了陈济读书的底气和资本,

而天下最好的老师,

则给他指引了人生方向。

陈济的恩师谢应芳,

一生不求田问舍,不积金攒玉,

最大的兴趣就是藏书治学。

在耄耋之年终于等到了

与自己有相同理想抱负的陈济。

在恩师的指引下,

陈济得以在书海里肆意遨游,

更是悟到了修书的精髓。

举个例子——

萧萧风起、萧萧班马鸣、马鸣风萧萧...

虽然说的都是“萧萧”,

最重要的却不是“萧萧”这一词语,

而是之间的关联。

再比如,

通过“湖”字汇聚所有带“湖”的知识。

虽然他心怀壮志,

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修书。

直到40岁那年,

朝廷召陈济担任编纂总裁。

他将此方法应用到《永乐大典》上,

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真正做到了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编纂过程之难、用心之深,

大家也可以通过故事,

演绎真切感受。

让人唏嘘的是,

这部巨作历经劫难。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

仅存四百多卷流传了,

数量不到原书的4%,

而且还是嘉靖年间的副本,

原本的下落已经成谜。

一部《永乐大典》,

让我们看到了——

修纂之人对于文化的坚守,

也让我们领悟到后世无数护典人,

对于中华文脉的护佑。

2003年,江苏南京钟山,

隐没千年的南朝古刹「定林寺」,

终于重见天日。

而这埋藏的不仅是一座古迹,

更有一脉文思——

据史料记载,一千五百年前,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

在定林寺创作了一部,

纵览古今的《文心雕龙》,

开创了中国文章学之先河。

此书被奉为,

“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

换句话来解释就是,

“千年前的高分作文秘籍”。

至于《文心雕龙》有多绝?

全书共50篇,篇篇有“赞”。

此“赞”并不是我们说的点赞而是结尾升华。

用四言八句的韵语对内容进行概括。

书中论及30多种文体,

以三万余言基本概括,

从先秦到晋宋千年以来的文学面貌。

全面探讨文学创作,

以及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方法。

至于《文心雕龙》有多美?

诗句情真意切,

句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译为: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

方能通晓音乐。

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

方能识别武器。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译为:想到登山,

情思里便充满着山的风光,

想到观海,

意念中又翻腾起海的波涛。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

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译为:善于删削的人,

文章中删除多余的字,

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

文章中辞藻华丽,

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昭昭若日月之明,

离离如星辰之行。

译为:论事明畅,

就像日月之更代发光;

内容清晰,

如星辰之交错运行。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

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译为:文章之所以文采焕发,

是由于每个段落都没有瑕疵;

每个段落明洁细致,

是由于每句话都没有缺点;

如果每一个句子都清顺流利,

那是由于每个字都得非常精当。

值得一提的是,

该故事首次在舞台上进行了

“多重梦境”的戏剧尝试。

生动地展现出这一中国文论史上,

最重要的元典的诞生过程。

典籍之美,穿越古今,

其背后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

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更成为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底气!

这就是实打实的“软实力”,同意的请点赞。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