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更昌,男,1958年出生,江西省乐安县人。1981年7月江西省卫生学校毕业。1981年8月至1992年4月乐安县人民医院工作,为医学检验师、检验科副主任、院工会主席。先后引进新技术10余项,在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论文在上海“全国传染病进修教育学术会”上交流。被团县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2年5月至2003年1月,任县文联副主席、主席,其间1998年至2002年任县政协副主席。获评抚州市“先进文艺工作者”和“五个一工程”组织奖2000年10月选为首届抚州市政协常委。2003年2月至2016年10月,任乐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获评县拔尖人才、优秀人才。2018年3月退休,晋为正县级干部。
黄更昌先生平生爱好文学、书法和地方历史文化,常利用工余时间,进行文化考察和创作。先后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流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球艺术家联盟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地方文化和文学方面,发表论文、游记、诗词、对联、散文、随感录、小说和文史稿 100 多篇(首)。散文《家里的老屋》获抚州市文学创作三等奖、“井冈山杯”文学艺术大奖赛特别优秀奖、县政协征文一等奖;随感录4条入编《中外哲理名言》一书,获评金奖;小说《残垣夜雨》被改编拍成电影《大傩董春女》,2020年全国公映。编著或主编出版地方文化书籍10本,属个人著述150多万字,其中,《探古览胜话流坑》获抚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赣文化第一村流坑》中英文大画册为“十大赣版好书”候选图书;《流坑,中国古代农村文明的活化石》获评2018年度中文传媒好书、江西人民出版社十大好书、第三十三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所编著出版的书籍多本被中国人民大学和省档案馆收藏。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的采访,并在相关栏目中播放。
策划和主笔编写古村文化、红色文化、科举文化、历史名人的陈展文本近10部,其中,流坑文化北京展和改编自本人所创作小说的电影启动仪式,同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30多家媒体作了报道;流坑文化广州展在江西广东两省主要媒体作了报道。在抚州文化大讲堂宣讲流坑文化。撰写流坑文化影视片脚本,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之一,编入《烟波古临川/临川文化影视片脚本集》,正式出版。
书法方面,学书以唐楷入手,继而临习王羲之、米芾、孙过庭等行、草书帖,兼习毛公鼎、石鼓文等篆书,涉猎书法理论。先后参加河南书法函授院研修班和中国书协培训班学习。创作以行书、行草书为主,兼及大篆与榜书。发表作品60多幅,艺术简介与作品载入10多本书籍。在南昌、郑州、桂林、南京、沈阳、北京、峨眉山等地展出。入选江西省第五届、第八届书法展全国文联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世界“和平之光”书画艺术展(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先后获“王羲之奖”中国书画赛二等奖、海峡两岸书画赛金奖、《中原书画报》创刊四周年书画展银奖、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赛金奖、“八一杯”文学艺术大奖赛二等奖、“神州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金奖。作品被日本,美国,波兰和中国 30 多个大中城市的人士收藏。
细读黄更昌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让人领略到了中原人禀直聪慧,傲视群雄的胆魄和力量。这除了先生的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之处,更是由书法家通过对中华文字的再创作彰显出了中华文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莫测的无穷之境。
黄更昌先生其书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情之外,既具有传统书法艺术“兼文墨”的修养,同时又具有现代书法艺术“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彰显其独特的个性风采。
每每站在黄先生的书作面前仰观,总会有一种被笔墨气象渲染意识的牵引。他的书法作品,有非常鲜明的情景感,而这种摄人心魄的书法情景美在俗笔书法里是不得而见的。思绪良久,可识真谛:先生尽得笔法的千古神妙,是依心迹显于笔迹的技能情怀型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