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主席误会过的开国上将,他一生严于律己,死后无人吊唁

黑色纵谈 2025-04-23 11:08:24

在新中国成立的将军名单里,总共有57位上将军衔的人。不过呢,1955年那会儿,只正式给了55位将军上将军衔。还有两位,是后来才补上的。其中一位是李聚奎上将,他是因为工作太忙给耽误了。另一位,就是王建安上将,情况也差不多。说到这儿,你肯定好奇了,这俩人为啥后来又给补上了上将军衔呢?

毛主席把王建安的名字给划掉后,罗荣桓这个管授衔工作的,又仔细翻了翻王建安的档案。一看,嘿,这家伙无论是立的战功还是军中的资历,当个上将那是绰绰有余。但毛主席都已经批注过了,罗荣桓心里头虽然觉得可以,但也不好意思直接反驳,所以王建安这事儿就先搁下了,没给他授衔。

后来机会终于来了,罗荣桓就跟毛主席说了说王建安的情况。说起来那是1942年的事儿,那时候王建安和陈毅一起工作,他是陈毅的副手,管着山东军区。有一次打仗,两个人想法不一样,结果就吵了起来。

王建安对着陈毅猛地一拍桌子,接着气呼呼地摔门走了。这事儿传开后,就越说越离谱,跟真实情况差得远了。其实呢,王建安后来向陈毅认了错,陈毅也挺大度,没往心里去。但这事儿还是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结果王建安就给人留下了个不尊重领导、自视过高的形象。

当罗荣桓站出来替王建安澄清误会时,王建安的几位老战友也联名上书,为他辩解。这让毛主席意识到,之前对王建安的看法存在误解,评价也不够全面。所以,在1956年1月份,毛主席决定给王建安补发上将军衔。

王建安是个战功累累、经验丰富的老将,而且在开国将军里,他以公正不阿、清廉自守著称,从不把个人利益放心上。授衔仪式过后,王建安一直担任着副职,他先后在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和福州军区,都做过副司令。

叶帅曾经这样谈起王建安:“打从新中国成立那会儿起,你就不挑职务,啥活儿都肯干,还不喊累,真心不容易!”这话真是一点不假,王建安一直以来都是副手的位置,可他从没嘟囔过半句,干工作那叫一个认真,对自己要求也严得很。

有回,秘书跟人商量后,去粮油店用免票给王建安买了点花生油。原因是王建安血压高,心脏也不好,只能吃植物油。可谁知王建安知道这事后,火冒三丈,把秘书训了一顿,还特意跑到粮油店把钱给补上了。

王建安觉得,这事儿虽小,但高级领导得打头阵做好榜样,不然整个氛围就容易跑偏。他当中纪委常委那会儿,每回出去办公,都严禁地方上摆宴席。他和手下人吃饭,每顿就是四个菜加一碗汤,规矩严着呢,不能超标。

王建安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一视同仁,从来不让孩子享受特殊待遇。当孩子想要从外地调回北京工作时,王建安硬是不答应。他甚至放出话来,只要自己还活着,孩子们就别想回北京。所以,一直到王建安离世,他的孩子们都还在外地坚守岗位。

1980年夏天7月份,王建安躺在病床上,交代说等他走了以后,别办追悼会,也别告诉亲戚朋友来参加葬礼,就想把骨灰撒在老家的田地里当肥料。到了7月25日那天,王建安就去世了,当时72岁。家里人按照他的遗愿,没有给他办追悼会,也没人来祭奠。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8
黑色纵谈

黑色纵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