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国家动辄军队数十万,那后世大一统王朝呢?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3-30 16:13:25

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国家动辄军队数十万,那后世大一统王朝呢?

每当读史书的时候,笔者总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战国七雄明明只有那么小的土地,为什么动辄就有几十万的军队,甚至可以和后世大一统王朝媲美?

这么违背常理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1.战国七雄的“大兵”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战国七雄的兵力多的让人难以置信。

哪怕是其中势力最小的韩国,也有三十万军队。

后来纵横家苏秦以“不屑”的口吻,有意吓唬韩国:

你们虽然撑死有三十万军队,但除掉那些维护各地安防的,能够真正出动的军队也就二十万出头。

如果你们不和其他国家合作,怎么能够在乱世之下活得下去?

拥有三十万大军,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要是后世三国的势力知道自己有三十万军队,估计能膨胀到“称帝”的地步。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势力才只有三十万军队,可这时的曹魏已经可以逼迫孙刘两家联合对抗了。

而这个时候的曹魏总势力范围几乎可以媲美“战国七雄”的总和。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秦帝”、“楚王”更是有“百万雄狮”,让后世所有大一统王朝震惊。

PS: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坐拥4万万人口,却只有不到100万的常备军。

哪怕这样,“八旗”等常备军队还常常因为税收问题,发不出工资来。

而与之相对的,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秦帝”、“楚王”,他们的国家巅峰时刻一直有五千万到六千万的人口。

而且那个时代还没有高产作物,这么多的军人又是如何供养的?

全都是“虚张声势”吗?

确实有“虚张声势”的成分,但并不完全是“忽悠人”。

2.战国时期的兵士

关于战国时期兵力的记载,主要来自于《战国策》。

而《战国策》记载的主要是各位游说大佬、纵横家们的言论。

对于这些所谓的“大佬”来说,本来他们就是靠的一张嘴,因此为了增强说服力,他们会或多或少地有意夸大自己或贬低别人。

关于“兵力”问题上更是如此,但各位诸侯国的统治阶层也不是傻子,因此“兵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靠谱的。

“兵力”的计算方法:苏秦给出的是一户三个兵。

何为战国,就是全民皆兵,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往往实行“普遍兵役制度”。

只要是登记在册的男子,到了成年之后,都要承担“服兵役”的责任。

这就是“全民皆兵”,有点类似于“瑞士”或者“斯巴达”。

PS:战国时期通常一户人家有“五口人”或者“八口人”。

当时的赵国都城邯郸一共有6万户人,按照苏秦“一户三个”的说法,就是18万士兵。

这就是战国时期各个大国兵力庞大的根本原因。

那么后世大一统王朝为何兵力相差如此之大呢?

3.大一统王朝兵力的计算方法

这里我们主要以清王朝为例,清王朝时期的士兵都是“专门打仗的”。

他们都是现役士兵,比如八旗、绿营等。

战国时期的兵力并不是指“在役士兵”,而是指一旦打起仗来,能有多少人上战场。

战国时期的兵力,更接近“精壮男子”有多少,而后世大一统王朝兵力才是真正的“现役士兵”。

而且战国时期的这种算法,完全是基于那个时代的无奈。

因为战国时期的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在灭国风险的战争中,甚至会把所有男子全部抽调。

长平之战时期,秦昭襄王嬴稷为了彻底吃死赵括所率领的四十五万赵军,甚至亲自动身前往河内之地,把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加一级爵位,让他们全部奔赴长平战场。

而且更绝的是“守城战争”,这个时期不光成年男子要上战场,老人、女子甚至是儿童都会作为兵力计算。

著名的赵胜死守邯郸、田单镇守即墨,都是征发全城人口进行防御的。

这也是战国时期,在如此落后的生产力情况下,人们可以供养如此庞大军队的原因。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供养。

4.全民皆兵的“战国”

战国时期的士兵除了要承担必要的“兵役”以外,其余时间都是自己劳动挣钱,不需要国家承担责任。

哪怕是日常的“兵役劳动”,比如说为期一个月的戍边任务,也一般是靠自己自带干粮。

各个诸侯国需要承担的,是由王族或者招募而来的人组成的士兵,也就是所谓的“甲士”。

最著名的“甲士”有魏国的“魏武卒”、齐国的“技击”等。

因为养活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他们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多,一般只有三到五万人。

那战国时期又是怎么保证粮草充裕的呢?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古代的战争粮草最主要的消耗就是在行军中。

如果是长途跋涉的话,那么甚至仅有10%的粮草能够运送到前线,剩余的都会在运输途中消耗掉。

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基本都是在“自己门口作战”,根本就没有这个问题。

PS:战国时期超过99%的战争都发生于黄河、汉水和淮水流域,甚至连长江都跨不过去。

哪怕是最后的灭楚之战,也是发生于淮北地区。

而且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事赋税极重,所以各国都堆积了许多“军粮”,秦国有“栗如秋山”的称号,其他诸侯国也号称“栗支十年”。

基于以上原因,哪怕大军出征一年半载,也基本不会发生什么粮草不足的问题。

这是基于当时那个特别的时代环境背景下的特殊产物,虽然我们对此都难以置信,不过它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最好答案。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152
评论列表
  • 2023-03-31 19:42

    七国都有几百年的底蕴只有有生力量跟上又是几十万大军,大一统撑死不过三百年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