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对于当下的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元件,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芯片成为国家信息技术战略性发展中的新兴产业。我国以往芯片进口价值在数千亿美元,是全世界重要的芯片市场。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了遏制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美方数次修改芯片出口规则,并联合其它国家对华芯片生产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措施。
自去年秋季以来,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厂商向中国大陆芯片厂商提供芯片生产设备,现在,美方又和日本、荷兰签订了三方协议,基于协议规定,日本从今年七月中旬开始将华限制20余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而荷兰ASML也将限制部分型号的光刻机出口。要知道,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必需设备,如果没有光刻机,任何一家芯片生产企业都无法生存。
美方对中国的层层限制,并没有让中国的芯片产业止步不前,相反,他们低估了中企的实力,面对美等国家的步步紧逼,中国企业并非没有自己的准备。他们奋发图强,知难而上,纷纷开启了芯片国产化自主研发的发展之路,力争在这一高端产业上有所作为,不再受制于人。
在芯片规则修改后,华为大量投资国内芯片产业链,全面开发芯片领域,现已推出了国产芯片软件,进一步实现了芯片生产工具国产化,在实现了国内手机产业链整合的同时,还与中芯国际联合加速先进工艺的发展,成为了中国芯企的样板企业。
与此同时,在中国本土芯片公司的发展道路上,我国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分别实现了国产芯片和固态硬盘的投产,中科院、哈工大、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等一大批高精端企业和科研单位都在积极招募高尖端技术人才,推进产业升级,提升研发投入,在吸收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28nm光刻机、28nm离子注入机、14nm芯片技术等高端技术和产品,攻克了“卡脖子”难关,打破了海外巨头公司的层层垄断,证明了国产芯片的实力,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芯片发展道路。
有数据显示,我国今年1至5月份的芯片进口数据减少了400多亿颗,目前,我国芯片生产企业的产能正在继续扩大和提升,国企对海外芯片技术产品的信赖正在一步步减少,美芯等外国芯在中国市场不再是必需品,而我国的芯片代表企业华为下在向30多家日企收取技术专业费。
美日荷三方协议签订后,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厂商对这次协议的签订反应平淡,由此也意味着,中国芯片的自主研发已经见到成效,中国厂商在芯片产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将逐步实现芯片生产自由。
现在可以预想,等到中国自主研发的光刻机得以量产的时候,海外的中高端光刻机在中国市场将不再具有以往的竞争优势。
对此,一些海外媒体认为,在这场芯片大战中,一切都尘埃落定。因为,老美带领它的行业“伙伴”不断升级出口限制,并没有限制中企的发展,反而促进了中企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再看美方的那些合作伙伴,他们的产品技术已在中国市场失去了现有优势,失去了优势的欧洲企业最终将全盘退出中国市场,这相当于整个欧洲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失去了最大的市场,这对于欧洲企业来说,造成的直接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之战中,采取遏制手段的美方可以说是也伤到了自己,那些以出口为主的美芯企业,失去了中国市场,只能减少产能和裁员,公司市值和利润也持续暴跌。当然,对于美方高通、英特尔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在各种出口限制政策下,他们仍然为自己找到了一些蹊径,可以与中方企业继续合作。因此,美方关于限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战略下,牺牲了谁的利益,不言而喻。
面对美方的频频遏制动作,我国商务部计划将锗、镓等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没有了这些原材料,外国那些芯片企业的日子将更加不好过,很可能使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就此中断。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想要阻挡中国发展的脚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的中国,不再是百年前任人欺负的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