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婉:因初恋记恨父亲孙中山,拒绝父亲的礼金,却保留其照片54年

甜橙说啊 2022-06-25 00:22:49

孙婉,是孙中山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于1896年的檀香山。1907年随母迁居香港九龙,1912年赴美留学。1914年与王伯秋在美国结婚,生有一女一子,后由于家庭缘故两人离婚。1921年与戴恩赛在澳门结婚,生有一女一子。1979年病逝于澳门。

豆蔻年华的罗曼蒂克爱情

孙婉是孙中山的第二个女儿。因为第一个女儿孙娗的早逝,所以孙中山对二女儿十分疼爱。

孙婉在1912年赴美留学,在加州州立大学文学系学习,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孙中山见其在美国无人照顾,便嘱咐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王伯秋帮忙照顾爱女。

王伯秋出生于1884年,曾留学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王伯秋还参加了同盟会,深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王伯秋赴美留学深造。

王伯秋得到孙中山的嘱托后,立马答应。当时的孙婉正处于豆蔻年华,对成熟、稳重的王伯秋欣赏不已。两人很快互生情愫,后于1914年在美国结婚。

孙中山对于这段婚姻,最初的态度是赞同的。他与王伯秋早在日本相识,知道他为人处世和理想抱负,认为他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且值得信赖的青年。把女儿交给这样的一个有志青年,孙中山是放心的。

两人婚后生活美满幸福,在1916年便育有一女,1919年育有一子。

封建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撞

可是孙中山并不知道的是,孙婉隐瞒了王伯秋在南京另有家室的事实。

原来,王伯秋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王谨臣早年追随曾国藩办团练,一路官升至淮北水军统领,被清朝廷授予建威将军。因为王父的封建思想观念作祟,认为男子要先成家再立业。所以在王伯秋15岁时,便安排他与同僚的女儿李澄湘成亲。两人育有一子。

孙中山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思想和基督教教义的开明人士。所以,他坚决反对一夫多妻这种封建婚姻制度。决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做一个有夫之妇的小妾。在知道王伯秋在南京另有家室后,孙中山明确反对这段婚姻,提出要么女儿和王伯秋离婚,要么王伯秋和原配离婚。

不仅孙中山反对这段婚姻,王伯秋的母亲也同样反对这段婚姻。王家本就是清王朝的旧臣。虽然当时民国已经创建多年,但是封建正统思想在王夫人心里根深蒂固。

加上孙婉的父亲——孙中山是反对清王朝统治、推翻清朝的倡导者,在王夫人心里,孙中山就是一个“清朝逆贼”“大逆不道之徒”。再者,王夫人对刚经历丧子之痛的李澄湘十分怜惜,就更不可能同意孙婉儿进王家的门了。

双方父母均反对这段婚姻,这让王伯秋左右为难。

“夫”离子别

王伯秋不愿违背母命,加上李澄湘因为丧子身心痛苦,王伯秋只得决定与孙婉分开。这时,苦苦等待王伯秋“好消息”的孙婉,只等到了他的弟弟,王仲钧。

原来,王夫人虽不同意孙婉进门,但是念及孙婉和王伯秋的两个孩子都是王氏血脉,并且长孙已经离世,王家需要延续香火。所以,王夫人就想要把孙婉和王伯秋的两个孩子带回王家抚养。而王伯秋无颜向孙婉要走孩子,此事便由王仲钧代劳。

王仲钧此行就是奉母命向孙婉要走两个孩子。

王仲钧听了奶妈的建议,写了一封信给孙婉,哄骗她说:“老太太想看看两个孩子,叫我到上海带他们去南京。如果老太太高兴了,就会同意你去南京和哥哥团聚的。”

涉世未深、天真烂漫的孙婉真的听信了这句话,在接到王仲钧的信后立即复信并约在孙家见面。

那日,王仲钧与奶奶共同前往孙家,孙婉在客厅接见他们,不禁失声痛哭。她既舍不得年幼的孩子离开自己,又苦苦思念、等待王伯秋。便请求王仲钧,让她与孩子同去南京。

王仲钧连忙劝阻她:“只要老太太喜欢你的孩子,自然也会接纳你。”孙婉听信此言,便将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了王仲钧。

孩子在王家一天一天长大。孙婉却还在上海苦苦等待丈夫回来接她,与儿女团聚。孙婉困于孙中山女儿的身份和父亲的威严,不好贸然去南京,便只好写信抒发自己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之情,反复向王伯秋表示:“我等您三年,希望您能回心转意,回到我的身边。”

王伯秋却一直未回信。慢慢地,孙婉心灰意冷了,便于1920年去澳门侍奉母亲。

无法原谅

1921年,孙婉嫁给了外交官戴恩赛。孙婉对于父亲在自己第一段婚姻中的阻挠,记恨不已。新婚时,更是拒绝了父亲出席自己的婚礼。

孙中山见女儿不肯原谅自己,便准备了4000元礼金,附上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女儿新婚的祝福,也希望可以借此机会能够让女儿原谅自己。谁知道,孙婉连礼金和礼物也没有收,全数退回给了父亲。

孙婉再婚后,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很快就和戴恩赛育有一儿一女,并默许了孙中山为两个孩子赐名为成功和永丰。

只是想起自己在南京的一双儿女,还是止不住地想念他们,时常担心他们在王家的生活。因为思念成疾,每每想起就心如刀绞,时间长了,得了怪病,一旦发作常常昏厥,给人留下“有神经质,为人迟钝”的印象。

到了孙中山晚年病重之际,一直挂念着孙婉的乳名,却从未要求孙婉去见他一面。他嘱托戴恩赛将自己的一张照片转交给女儿,作为最后的纪念。孙婉收到父亲的照片后,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孙中山离世4年后,戴恩赛受国民政府任命为驻巴西全权公使。孙婉随同出国前,致函前夫王伯秋,恳请见上儿女一面。王伯秋和夫人李澄湘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与孙婉见了一面,孙婉还是没有见到两个孩子。

这是他们分手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而孙婉的儿子,终身也未能与生母亲见上一面。

等到孙婉离世,人们整理她的遗物时,才发现父亲孙中山的照片被孙婉宝贵地放在首饰盒里,一放就是54年。

孙婉和父亲是同月同日生,临走时的境遇竟也十分相似——都在弥留之际苦苦期盼着与自己的孩子见上最后一面。不得不感慨一句命运弄人。

小结:

孙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爱情、婚姻和孩子转。即使孙婉没有像大部分的中国妇女一样,被系在灶台边,被困于锅碗瓢盆中。但是她的一生,是被情爱困住的一生,是在婚姻中沉浮的一生,是与亲情纠缠的一生。

她本就有极好的平台可供她发展——父亲孙中山这个名头就是最大的助力。但是,在不够成熟的年龄遇见了错的人。便使得她离一个独立、自由、闪闪发光的人生越来越远。

都说年少时一动心就是永远。她第一段婚姻的经历仿佛就是一块烙印,永远地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一点点残存的念头,都能搅得她痛不欲生。

同样地,年少时父亲对自己第一段婚姻的阻挠,也让她迟迟不能忘怀。或许,她怨的是“不被阻挠就会在一起”这个希望的破灭吧。

回顾孙婉这一生,不能不说一声可怜、可叹。

2 阅读:309

甜橙说啊

简介:七弦抚尽,何处觅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