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那会,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里有一段让人精神振奋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当我们到了四五十岁的年纪,皱纹爬上脸颊,白发挤在头顶,就不会再为这段话而振奋了。
毕竟,绝大多数的70后,都出生在普通家庭,活成了普通人。
但是我们没有羞耻,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为了改变家庭生活和命运,拼尽全力。
01
上半生,家贫走他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穷家庭的占比很高,尤其是农村。
我的老家在湘南的山沟里,翻过屋后的山,再坐船经过一个大水库,又搭乘公交车,大半个小时后,到县城。
当然,我是很少去县城的。到初中毕业之前,去县城也就两三回吧。
县城有楼房、火车、长桥,夜里的灯光,特别好看。
我的英语老师说:“想一想,火车那么长,趴在铁轨上,都那么快,要是站起来,不是跑得更快吗?”
顺着老师的话,我和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思,梦想自己到了大城市,期待人生第一次坐火车。
父母对于学业,是不太注重的。
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安排“喂猪、赶鸭子”。周末割稻子,插秧,砍柴,挖土。
手里握着镰刀、锄头,会长出老茧,很粗糙。
有时候我低头插秧,隔一两个小时,忽然抬头,天旋地转——那一刻我发现,农村真苦,我也怕苦。
到了初三,同学们议论最多的,不是谁考上高中,而是谁去某地打工,谁家的姑娘打工回来,在老家盖了红砖房。
中考过后,很多同学没有等成绩出来,就南下打工去了。东莞和广州,深圳是首选。因为那些地方,已经有很多老乡进厂了,能够“一个带一个”,找工作容易,还可以互相关照。
父母也很支持打工,在老家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山上郁郁葱葱,但是伐木工太累,也不能保证长期有工作。一亩三分地,翻来覆去,也就维持温饱水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父母,也开始外出打工。老家的地,要么给别家,要么直接荒芜。老屋的门,上锁了。
父母去不了流水线,就做保安保洁,或者做保姆。一年收入几千万把块,也比在农村种地强很多。
古人云:“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当我们五十岁的时候,回头看“原来的老家”,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其一,阶层似乎是固化的。能够在村里发展的人,几乎占据了村里的好资源,别人是沾不上边的。穷苦的人,要赚现钱,也只能去帮混得好的村里人干活。比方说,有人承包了盖房子,你就去做小工。
也许一些村里,有几个地痞式的人物,长期混得风生水起。你斗不过他们,也不想招惹,只能靠边站。
其二,资源是很匮乏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做到。很多村庄,穷山恶水,费几年功夫,都种不出一棵有模有样的果树。工厂几乎没有,顶多是一个木材加工厂,几个老熟人就长期占据工位。
走到外面,才知道什么的海阔天空。虽然也是在社会底层,但赚钱,做生意等,还是有机会。
02
下半生,人富不还乡。
从十几岁开始背井离乡,到如今,也二三十年了吧。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部分70后,真正富起来了,办公司,开工厂,做店铺,在某一个行业做领头人。
不是很富有的打工人,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财富,儿女也在打工的地方读书,生活。
一开始,很多70后喜欢“衣锦还乡”——买一台车,开到村口,给村民散烟;在农村修建洋楼;到村里办养殖场等。
到了现在,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买车,盖房子,都是炫耀而已,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一些家庭,人都外出了,洋楼是上锁的,用处不大。
豪车,也不是面子。家家户户都有车,算不得啥。
到村里创业,也会因为地方小农经济、小农意识的影响,让你干不下。
比方说,你租用邻居的地,一年赚好几万。邻居马上眼红,要涨租金。
还比方说,荒地无人耕,一耕有人争,太麻烦。
越来越多的人,把“衣锦还乡”不当一回事。偶尔回村,是静悄悄的,怕人知道,也不走亲访友。
只要经济上允许,大家在外地买房。就是喜欢家乡的人,也是在县城买房安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乡”。
往后看,我们的余生,有这样的思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70后的家庭,一般是一两个儿女,三个儿女的家庭不太多。
儿女少,并且他们外出谋生的概率很大。作为父母的70后,那就只能选择随迁了。
另一个角度看,富有的70后,他们的人脉资源,经济来源,多半是外地。若要留住家业,那也就要留在外地。
富不还乡,慢慢成为了一种大趋势。老家的村庄,空心就空心吧。
03
纵观70后的一生,从农村到城里,从家乡到异乡,从老屋两间到城里买房,从写信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从坐拖拉机到自己买小车,方方面面的跨度很大。
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未来会怎样,三五句话说不清,但故乡真的回不去了。
我们也忍不住会关注家乡的一些信息平台,但也只是看看,不怎么发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又把异乡当故乡。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凡事都是相互的
哪里的黄土不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