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你有没有统计一下,你每天有多少时间是承担了“救火”的工作?
人们常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而现实中往往是,一将无能,三军没累死,倒是把自己给先累死了。
其关键原因在于,大多数人没有转换角色认知,职位上升了,思维还停在原地。
这也是很多新手管理最常遇到的难题:
老员工能力强但做事拖拉,新人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带好;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和下属相处,仁慈怕管不住,严厉又担心有抵触心理;和其他部门对接,说话小心翼翼,担心对方不愿意配合;不知道如何向上汇报,帮团队争取福利……如果中了上述任意一点,说明你还未完全进入管理者角色。
如何快速适应角色转变,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如何避免成为“救火队长”?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天天忙于“救火”,你只会离优秀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救火队长”呢?
如何打造了一支彪悍战斗力的铁军?
这应该是所有管理者的所想。
① 避免头痛医头的点状思维
何为“点状思维”?
简而言之,即局限于问题表象,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对策略。这种方法虽能暂时缓解问题症状,却如同治标不治本,问题往往会迅速复发。
许多时候,我们所见的“紧急救援”或“救火”式工作,实际上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源,仅仅是表面上的应急处理,问题依旧潜伏,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为了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我们需要跳出点状思维的局限,转而采用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思考方式,直击问题核心,方能彻底消除隐患。
《教父》中说:“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楚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6e22706d7bc61d29114a1a94e9d842.jpg)
想要找到冲突的根本原因,拥有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前提是你需要先训练与培养一些硬本事---系统化思维。
系统化思维有三个维度:深度思考、全局思考和动态思考。
通过这三个维度的思考,找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防止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
② 大胆授权,敢于用人
你之所以成为一个“救火队长”,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无人可用。
授权,是最好的培养。你要懂得放权,让员工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哪些事情可以授权?有个参考标准,就是你不参加,不会对事情造成影响。
那么,要给什么样的下属授权?主要看两点:
一是他会不会做。
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你需要在下属中找到擅长做这件事的人,所谓擅长就是他有经验且能拿到结果。
二是他愿不愿做。
会不会做,是能力问题,而愿不愿做,就是意愿问题。如果对方会做,但是不愿意做,你也不要勉强。
会做,愿做,他才会持续自驱,遇到问题就会想尽办法克服。
需要注意的是,在授权的同时,你要学会规避风险。规避风险,就是要追好过程,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要做教练,而不是监工。
③ 做好辅导和培养
你个人能力再强,也抵不过一个卓越的团队。当下属能力长出来的时候,他们就能独立应对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而不是事事依赖你。
所以,千万别做个人英雄,而是要花时间辅导和培养下属。
如何培养和辅导下属呢?核心就是做好传、帮、带。
传:传承公司的文化精髓,传递你的工作理念,教给下属做人的标准。
帮:积极助力下属技能升级,不仅教授专业技能,更要明确做事的规范与要求,陪伴并促进其个人成长与发展。
带:你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有效地辅导下属。
有一个“辅导四遍法”,分别是说一遍、听一遍、做一遍、看一遍。
意思是站在管理者或者辅导者的角度,完整的辅导过程是把工作要求说一遍给员工听,然后听他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能说清楚、说到重点,就说明知道了,如果说不清楚,做起来也会有问题,在这个时候就要赶紧补充。
然后管理者再做一遍给员工看,也就是示范,接着让员工做一遍给管理者看,是不是能做到,有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这个流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而且,这四个一遍的顺序是可以改动的。
当遇到要救火的情况时,就可以直接先做一遍,然后听一遍,再说一遍,最后看一遍。
总之,四遍法的核心就是通过语言传递知识,通过行动传承技术,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术,都一定要让员工说一遍或者操作一遍,才算辅导。
否则只是管理者自己说、自己做,那就有救不完的火了。
④ 识人心、懂人性
赋能,胜于管理。
管理者必须识人心、懂人性。
人心是流动的,永远会变。但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有境界的管理者,总是会真正的关心员工,去关心员工的需要。
如果管理者不关心员工的需要,那么员工也不会关心管理者的目标。
管理者就是公司的转换器,而不是传声筒。
每个管理者要把公司的方向变成你的方向,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方向变成员工的目标。
只有将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从而激活组织。
总 结
最后,总结一下:做管理,就别做公司里的“救火队长”。
如何摆脱“救火队长”的角色?你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避免头痛医头的点状思维,学会授权和信任,加强辅导和培训,并且管理者必须识人心、懂人性。深入理解员工的心态与需求,建立基于人性关怀的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