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村晚”乡风美乡韵浓

文旅中国 2025-01-10 13:29:02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品牌公共文化活动之一,“四季村晚”是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群众幸福感、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舞台。本版聚焦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点展示活动,展现“村晚”传统乡风乡韵的“村”味、地方特色的“土”味,以及焕发出的时代光彩。

黄河岸边过大年 燃起乡村生活热情

本报记者 秦 毅

▲ 潼关黄河岸边过大年活动现场 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2024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透过“村晚”这扇窗,文化美、风情奇、旅游旺、民生悦的多彩画卷徐徐展开……当天,“大地欢歌 冬暖万家——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渭南·潼关黄河岸边过大年”活动在潼关县举办,除“村晚”主舞台外,热闹的非遗年货节、特色的民俗表演以及飘香的美食、多样化的游艺体验,不但把黄河岸边过大年的潮流感拉满,也为该县2024年9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但能欣赏好节目,参与感还特别强,‘年味儿’特别浓。”活动现场,市民梁女士表示,黄河岸边过大年,有滋有味有看点,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活力。

此次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包括非遗年货节、民俗表演和文艺演出三部分,奏响黄河岸边冬韵三部曲。记者看到,在非遗年货节上,20个展位整齐排列,文化与美食相融合,年的味道让人迈不开步子。现场,潼关蛋雕的精巧、金银铜细工錾刻技艺的繁复,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潼关肉夹馍、临渭醪糟、大荔带把肘子、合阳合稼香干嘣嘣、蒲城椽头蒸馍、富平柿饼……用味蕾唤醒文化记忆。游客观摩美食现场制作手艺,在烟火气中走近非遗、体验非遗。

“以前还不知道咱潼关的蛋雕可以这么美、这么时尚,今天真是涨了见识。”市民管珍说。“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很荣幸把老技艺带上年货节,同时与更多的同行和群众交流,让我们的非遗在传承与保护中绽放新的光彩。”潼关县万盛园酱菜传承人宋岗山说。

民俗表演既有诙谐幽默的成人社火队,又有稚气可爱的少儿非遗社火队。从旱船表演到潼关古战船,再到竹马、花杆齐舞,表演形式新颖独特,让市民和游客在欢笑声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踩高跷、耍社火,还有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很喜庆,让人看得高兴……”当地群众陈洋说。

文艺演出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演出分为“岳渎相望 三秦锁钥”“九曲黄河 千古潼关”“绿水青山 振兴乡村”“融合发展 大美潼关”4个篇章,每个篇章都紧密围绕潼关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

舞台上,老腔《黄河船夫曲》雄浑激昂,带观众领略黄河岸边的豪迈气魄;秦腔《太尉杨震》字正腔圆,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歌曲《潼关之恋》悠扬动听,诉说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歌舞《大美潼关》活力四射,优美舞姿描绘出潼关的壮丽山河……活动现场,观众被热烈气氛所感染,和着节拍,舞动身躯、摆动双臂,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

记者从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本次“村晚”在筹备时就明确了将其打造成融文化展示、美景欣赏、风味品尝、农产品分享于一体的平台定位。不但要让群众唱主角,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还要穿插非遗展示、特色美食展销等内容,推动“村晚”成为承载乡愁、提振集体经济、培育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激活文化潜能,助力潼关山水的“高颜值”、文化的“高品质”转化为产业的“高价值”。

潼关县此次入选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为陕西省3个入选县的其中之一。2024年,潼关县以打造“同赴潼村 同兴乡村”文化惠民品牌为载体,开展第五届陕西潼关黄河生态旅游文化节、“锦绣乡村 舞彩潼关”首届村舞大赛等活动,惠及群众超18万人次。

“我们将以此次‘村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全县基层文化活力,坚持‘以农村为乐土、让农民唱主角’,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展现新时代潼关乡村新风貌,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潼关县副县长裴芬云说。

看“村晚”感受敖鲁古雅风情

本报记者 王 慧

▲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举办的“村晚”,多元民族文化元素成亮点。 根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这里生活着鄂温克族久远而神秘的支系——使鹿鄂温克人,他们长年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有“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的美誉。

随着内蒙古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延伸,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在敖鲁古雅举办,让当地的居民感受冬日里的火热激情。

202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主办,根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承办的“歌游内蒙古 相约敖鲁古雅”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在根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上演,为这座被称为“中国冷极”的冰雪之城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热情奔放的鼓舞《盛世鼓韵》拉开了“村晚”的序幕,表演唱《颂歌献给共产党》唱响对党的深情赞歌,演员用嘹亮歌声与真挚情感,传递着对党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现场群众表示,歌唱共产党,唱出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是太极表演《精忠报国》,刚柔并济的表演展现出传统文化韵味,引来群众的欢呼;二重唱《阳光草原》、童声合唱《敖鲁古雅小夜曲》、木库莲弹奏《新时代旋律》等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多元的艺术享受。

最受期待的节目要算是根河市乌兰牧骑表演的敖鲁古雅舞蹈《森林中的考考乐》。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灵动的舞姿将敖鲁古雅民族特色与森林文化相融合,将观众带入神秘的森林深处。

歌伴舞《越冷越热情》更是以活力四射的表演将晚会推向高潮。根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松岭介绍,此次“村晚”汇聚了来自呼伦贝尔市艺术剧院和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等地的表演者,他们用艺术的形式让“村晚”成为一个展示多元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内蒙古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美誉。汇聚多元民族特色的“村晚”节目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扩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

为了发掘群众中的“歌王”、展现内蒙古的热情奔放,在“村晚”现场,创新加入了“歌游内蒙古 欢乐冰雪季”呼伦贝尔大草原歌王争霸赛获奖选手颁奖仪式,以此展现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根河市乌兰牧骑孟雪梅斩获二等奖,她表示,拿到这项荣誉不仅是她个人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是内蒙古人民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根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松岭告诉记者,近年来,根河市紧紧围绕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聚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主线任务,深入推动将“旅游+文化”业态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完善、精品文艺创作、文化旅游宣传等工作落到实处,让文旅品牌不断丰富、文旅活动影响力逐步提升、宣传推介覆盖更为广泛、文旅环境更加优化。

展现乡村振兴丰硕成果

本报记者 张建友

▲ 丰裕村冬季“村晚”演出现场 巴彦县文化馆供图

“这场‘村晚’节目选得精美、演员演得精彩、灯光音响效果更是没的说,看了过瘾!”这几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丰裕村“村晚”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2024年12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文化馆协会承办的幸福满龙江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巴彦站)如约而至。

“村晚”在大型歌舞《共建和谐家园》中拉开帷幕,分为“大美龙江 助力亚冬”“民族团结 携手共进”“文化铸魂 笑迎宾朋”和“和美乡村 富裕苏城”4个篇章,包括歌舞《我爱你塞北的雪》《欢庆》《我相信》及魔术与舞蹈《花一样的生活》、器乐与舞蹈《友谊地久天长》、男声二重唱《我的未来不是梦》等12个节目。此次“村晚”不仅全方位展现了巴彦县广大乡村精神风貌,还融入了巴彦县美景、美物、美食、民俗等各种文旅元素,提升了巴彦县的美誉度。

巴彦县万发镇四合泉村宋国宏表演了他自己创作的情景歌舞《豪爽巴彦人》。亮眼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深情的演唱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宋国宏说:“站在‘村晚’这个舞台上,我用自己的歌抒发对巴彦县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巴彦县的冰雪画、满族服装、满族剪纸很有名气。曾参加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巴彦镇张大宝,向天下游客推荐巴彦新金泰书画院创作的冰雪画作品;巴彦镇的孙晓刚在演出间隙向观众介绍巴彦剪纸和满族服装的历史和价值,并展示了巴彦县农民孙士玲创作的长10米、高2米的剪纸作品《昭君出塞》;巴彦县模特队展示了满族服装……

来自巴彦县松花江乡的农民方先生表示,这场晚会既有经典歌曲又有器乐表演,特别是那些讴歌、赞美巴彦县形象的歌曲,传扬了巴彦的美名,听了提神提气,让他感到非常开心、振奋。

据巴彦县文化馆馆长张丽玉介绍,此次“村晚”的12个节目中有7个为原创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最后经专家评委打分后才走上‘村晚’的舞台,效果非常好。”张丽玉说。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赵杰表示,通过举办“村晚”,激发了广大农村群众爱家乡、建家乡、富家乡、兴家乡、强家乡的热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展示了乡村振兴丰硕成果,提高了乡村精神文明程度,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巴彦县大力推动群文人才建设,通过“结对子、种文化”“请进来、走出去”“请上来、走下去”“以演代练、以演代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大量文化带头人、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形成了村村都有秧歌队、乡镇都有群文品牌、县级群文活动覆盖四季的生动局面,推动群文建设发展。

丰裕村党支部书记于云波表示,近年来,党的好政策让丰裕村富了,村民不但口袋鼓了、脑袋也富了。“村里培养了秧歌队、广场舞队、合唱队等6支群文队伍,吸引上百名村民走进群文队伍唱歌跳舞。特别是举办了多届的‘村晚’,已成广大村民的新年期待。”于云波说。

巴彦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智辉说:“本次‘村晚’的举办开了个好头,发挥了样板作用。今年春节期间,将鼓励支持广大乡村举办‘村晚’,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以此带动群文建设高质量发展。”

这里的“村晚”沾着泥土气

本报记者 王 炜

▲ 腰鼓表演《鼓动天地》 贾汪区文化馆供图

鼓乐喧天,歌舞翩翩。1月2日,由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潘安湖街道办事处主办,贾汪区文化馆、马庄村村委会承办的“来贾汪过个中国年”系列活动——马庄村“村晚”热闹开场。

热烈喜庆的舞蹈《欢庆》展现村民在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歌曲演唱《榜样的力量》带人们感受榜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形象;村民自编自演的舞蹈《共圆中国梦》以生动的肢体语言讲述马庄村开拓发展的故事;武术《满江红》融合传统武术与现代舞台艺术的表演充满激情与力量;马庄村原书记孟庆喜精湛的葫芦丝独奏表演赢得掌声连连;身着盛装的村民精神抖擞地挥舞着手中的鼓槌,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动作,传递出马庄村村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村晚”舞台上,沾着泥土气的各类节目轮番上演,村民用真实质朴的表演展现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马庄村‘村晚’是属于村民的迎春联欢会,地域特色浓厚,蕴含了马庄村村民温暖的集体回忆,也是村民共同的年俗文化。”孟庆喜说。

马庄村以“文化兴村”是从一支农民演出队伍开始的。1988年,马庄村组建了苏北第一个农民铜管乐团,历经30年发展,全团现有固定团员20多人,全村还有能登台表演的村民近200人。靠着这个农民铜管乐团,马庄村村民走上了国内外的大舞台,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为突出“文化立村”,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自2011年起,马庄村坚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农民运动会、元宵灯会、马庄庙会等传统节庆活动,同时,还举办马庄农民艺术节、端午龙舟赛等新型节庆活动。2013年,当地投入3000万元建成大型民俗文化广场,营造乡村文化氛围,弘扬中国农耕文明,彰显人文魅力,让这里的文脉生生不息。

立足自身实际,马庄村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轮驱动”。依托潘安湖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建设真旺村旅游综合体、马庄文化大集、马壮壮陌上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打造“网红打卡地”。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游、民俗文化游等新业态,整合马庄乐团、民俗表演团、香包文化大院等打造马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

香包制作是徐州的特色非遗项目,如今马庄香包闻名遐迩。古色古香的香包文化大院里,制作室、体验馆、展示销售馆、研发工作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集香包制作、展览、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参观香包制作过程、选购喜欢的样式,还可以动手制作,体验创作的乐趣。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告诉记者,如今,马庄村已经用一只小小的香包“绣”出了大产业。

马庄村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2024年以来,来马庄村旅游的人数大幅增长,对村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将是我们的重点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把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越唱越响亮。”

责编: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