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土一古墓,波斯银盒中装满丹药,专家:2000年,终于找到了

汉史钩沉 2019-09-24 22:32:29

东汉末年,群雄争相割据,天下纷乱不止,交州是大汉十三州中唯一的净土。直到刘备入蜀之时,孙权抓住良机,拿下了岭南的交州。在孙权占据交州后,他专门派出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寻找一座地下的宝藏——南越王墓。整整半年,这支人数众多的吴军,穿行于深山密林之间,寻找南越王墓。但结果不尽人意,他们只找到了赵佗曾孙赵婴齐的陵墓,这是第三任南越王。那么南越王墓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引得孙权动用5000军士,大张旗鼓地寻找呢?

赵佗此人,本是秦朝平定百越的主将之一,但在秦末动乱之际,他拒绝领军北上,而是在岭南割地称王,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先后耗死了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直到汉武帝年间,以103岁高龄离世。因此,做了70年南越王的赵佗,墓中有多少珍宝,无人知晓;但人们都明白,绝对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南越王墓中,价值最高的是第一任南越武帝赵佗墓,其次是第二任南越文帝墓,第三任就是孙权挖走的那座,第四、第五任在位时间过短,价值不高。

因此,在岭南一带,南越王墓就是地下宝藏的象征,吸引着无数盗墓者,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2000年间,孙权不是第一位,也不会是最后一位,但他是最成功的的一位。可连最成功的的孙权,也不知道前两任南越王,究竟有多么富有。南越王究竟留下了多少财富?它又藏在哪里,这是流传在岭南的千古之谜。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个困扰无数盗墓贼、帝王将相、考古家的千古之谜,却被一支施工队破解了。1983年,广州市象岗山,传来了挖掘机的轰鸣声,施工队的任务就是平地起高楼。但随着土层的深挖,一块块整齐划一的大石板,出现在了人们的眼中。明显的人工建筑,加上岁月留下的沧桑感,使得人们意识到,需要及时上报文物保护单位了。

相关单位,进行了初步勘探,他们在洞穴中,找到了一个巨大的青铜鼎,这将墓穴的年代提到了汉代之前。但当时的岭南开发水平极低,结合古墓的高规格,南越王墓的推断出现了。通过石板缝隙,进入阴森的墓道,一步步走向墓室的更深处。突然间,多不胜数的玉器、金银制品、青铜器,映入了考古人员的眼帘中,随之而来的,是对古墓的大规模发掘。

通过巨大的石门后,墓室中的藏品,当得起地下宝藏四字。美轮美奂的壁画、玉器、鼎、金银制品、象牙、陶瓷、丝绸、名贵的木器,这里层出不穷。其中,单单是年代悠久的青铜器文物,就有500之多,包括酒具、鼎、乐器、厨具、青铜车马等等。另外,宝石、玉佩、刀剑、铜镜、金器、银器,数量同样庞大,且不乏精品。

在众多的文物中,一个银盒十分奇特,它明显不是汉地的产物。银盒直径15厘米,高12厘米,表面雕刻的花瓣闪闪发光,显得神秘而又华贵。在银盒之中,存放着古老的丹药,专家们认为银盒是波斯帝国的产物,而丹药则来自阿拉伯,它们是通过远洋贸易,来到南越国的。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思维中,南越国“小国寡民”的观念,也将岭南地区远洋贸易,推进到了秦末汉初。无独有偶,在南越王墓中,还出土了5支非洲大象牙,也是当时远洋贸易的佐证。

南越王墓的精彩不止于此,它还出土了唯一一件丝缕玉衣,共用玉片2300枚。玉片由丝绸相连,与汉王朝的金缕玉衣,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属于南越国本土自制产物。玉片打磨精细,玉质温润,做工精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也是当时南越国工艺水平,最直观的体现。

而南越王墓中的“镇墓之宝”——文帝行玺,更是指明了墓主人的身份,他就是第二任南越国王赵昧。岭南流传了两千年的南越王墓之谜,终于被找到了,尽管是第二任南越文帝之墓,但陪葬品之丰厚,也足以让人惊叹了。更不用说,第一任南越王赵佗陵墓,究竟有多少奇珍异宝了,地下宝藏四字名副其实。

南越王墓的出土,使得资料不多的南越国,更真实、更全面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它绝不是“小国寡民”,四字可以寥寥概括的,波斯帝国的银盒、阿拉伯丹药、非洲大象牙,无一不说明着,南越国有过远洋贸易的事实。对于汉王朝来说,它算不上强大,但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南越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1 阅读:758

汉史钩沉

简介:专注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