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生产队时期,农村真的没有垃圾!垃圾去哪了?你知道吗?

古今聊社会 2024-12-29 06:48:33

前言

朋友们,今天咱唠唠生产队时期农村的事儿。你敢信不?那时候的农村,几乎见不着垃圾,就跟世外桃源似的,干净得很呐!这背后藏着啥门道,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垃圾“变形记”:那些土味却超实用的处理法

在那个年月,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一套“持家经”,垃圾处理更是一绝,就像一场神奇的“变形记”。

就说厨余垃圾吧,啥菜帮子、淘米水,在咱眼里是垃圾,在那会儿可是喂猪喂鸡的宝贝。猪吃了长得膘肥体壮,鸡吃了下蛋勤,等家畜家禽“回馈”了粪便,又一股脑儿运到田里当肥料。这一循环,庄稼吃得饱饱的,长得旺旺的,哪有什么浪费,纯粹是大自然安排的完美食物链。

再瞧瞧每家屋旁的垃圾坑,就像个“百宝箱”,尘土、烂菜叶等都往里堆,静悄悄地腐熟发酵。没几个月,黑黝黝、臭烘烘的垃圾就变成了“香饽饽”——上等农家肥。路上要是瞧见牲畜粪便,大伙也不嫌脏,顺手捡回家,就盼着给自家地多添把“营养”,多打些粮食。

还有那些个破旧玩意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啥都金贵着呢。衣服破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实在没法穿,就拆成布片,做鞋底、尿布,一点边角料都不浪费。布袋、麻袋也是补丁摞补丁,继续发挥余热。就连煤渣都有大用处,垫猪圈里,和秸秆、杂草一混合,沤成肥料滋养土地。

二、与大自然的“默契约定”:对环境的温柔守护

那时候农村的环境,那叫一个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态宜居”。为啥能这样?全靠大伙和大自然有个“默契约定”。

先说土壤,大量有机垃圾变肥料,土地像被施了魔法,肥力一年更比一年足。种出的粮食、蔬菜,那口感、营养,比现在施化肥的强太多,真正的绿色无污染。咬一口自家种的西红柿,酸甜汁水能溅一嘴,那是大自然的馈赠。

空气更是没得说,天空湛蓝得像水洗过,云朵白得像棉花糖。没工业污染,没垃圾焚烧那股刺鼻味儿,到处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清晨起来深吸一口气,浑身都透着清爽,哪像现在,雾霾天出门还得戴口罩,憋闷得慌。

生态也平衡得让人欢喜,田野、河边就是小动物们的天堂。青蛙在稻田里“呱呱”叫,忙着捉害虫;蜻蜓像小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蝴蝶五彩斑斓,围着花丛打转。孩子们在田间嬉戏,时不时还能逮只蚂蚱,编个草蚂蚱笼玩,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充满生机。

三、刻在骨子里的自觉:那时候的环保意识

在生产队时期,环保可不是啥口号,是大伙刻在骨子里的自觉。

日子苦,节俭成了家家户户的“传家宝”。东西坏了,男人们拿起工具就修,女人飞针走线缝补,根本舍不得扔。吃饭时,桌上掉粒米,老人都得念叨“粒粒皆辛苦”,赶紧捡起来吃掉。就这么个风气,从源头上就掐断了垃圾的“源头”。

集体意识也强得很呐!村里一招呼打扫卫生,男女老少齐上阵,扛着扫帚、铁锹,把街道、河道清理得干干净净。谁要是乱扔垃圾,大伙眼神就能“杀死”他,背后指指点点,这人自己都臊得慌,下次保准不敢了。

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环保,田间地头、火塘边,随时随地给孩子讲咋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泉水边不能乱泼水弄脏,砍树得有度,鸟儿虫子都是朋友,环保意识就这么代代相传。

四、苦日子里的“甜创意”: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

虽说日子紧巴,可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就像星星之火,点亮了生活。

孩子们没玩具?不碍事!牙膏皮捏巴捏巴做成小哨子,嘟的一声,能吹出老远;玻璃瓶洗净,当弹弓子弹,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饼干袋精心裁剪,花儿、动物栩栩如生,贴窗户上,屋里立马亮堂喜庆起来。

大人们更是巧手,柳条、竹子在手里翻飞舞动,不一会儿,精巧的篮子、箩筐就编好了,装菜、盛果,实用又好看。废旧木材也不闲着,锯锯刨刨,桌椅板凳有模有样,家里添新家具,全靠这双手。

为了安置杂物、处理垃圾,空间利用也有妙招。院子里挖沼气池,人畜粪便、秸秆往里一扔,沼气用来做饭照明,废渣肥田,一举多得;屋旁搭个简易棚,柴草、农具摆放整齐,既防雨又方便取用,小院规整得井井有条。

生产队时期农村没垃圾这事儿,就像一本老相册,记录着先辈们的智慧、勤劳与对生活的热爱。如今咱生活好了,可不能丢了这些“传家宝”。得学学老一辈,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把咱的家园建得更美,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绿水青山,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0
古今聊社会

古今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