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有座小湖市场;靖江,有座渔婆巷市场。隔江相望,曾经都是做江鲜生意的,红红火火,尤其到了刀鱼上市季节,更是人潮汹涌。现如今,冷冷清清,一落千丈。
2月22日拍下的江阴小湖市场刀鱼交易,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商家无奈
春暖花欲开,柳绿又江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已见杨花扑扑飞,鮆鱼江上正鲜肥”;“我爱江南小满天,鲥鱼初上带冰鲜”
三首诗句,三道江鲜:河豚、刀鱼、鲥鱼。
时下,正是长江刀鱼上市季节,明前刀鱼软如棉,明后鱼刺硬如针。刀鱼,季节性的贵族。现如今,两个市场上还有长江刀鱼的踪影吗?
当然没有,长江十年禁捕!
但,刀鱼还是有的。泡沫箱贮存,一层碎冰,一层银刀,没有“长江”标志,只有“刀鱼”二字。没有“长江”二字,“刀鱼”价格自然一落千丈。
每年2-3月份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每当春季,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当刀鱼游至江苏泰兴、江阴、靖江水域时,体内盐分已淡化,此时的刀鱼更加细嫩鲜美,兼有微香。
长江刀鱼的天价已不是神话,2015年左右时,二两的刀鱼卖出6000元一斤的天价,三两的高达8000,至于四两以上的,那简直不可估量,上万元一斤也是有价无市嘛。物以稀为贵,一顿刀鱼吃下来,人均消费消费差不多七八千元。
这几天,刀鱼上市了,江阴小湖市场已不像几年前人头涌动,卖刀鱼的不少,买的人不多,更多的是张望。二两七八的刀鱼700元左右一斤,三两以上的也才1000元左右,不足二两的10元一条,至于那些小毛刀才10元左右一斤。
为什么刀鱼价格会一落千丈?
这就是江刀与海刀的区别。
自2020年的春天开始,长江刀鱼再也没有游到人们的餐桌上,长江开始实施10年禁捕。取而代之的是海刀和湖刀,现在上市的均为浙江象山、温岭、苍南沿海一带的海刀。
海刀,顾名思义,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刀鱼。海刀由于生活在盐分含量比较高的水质里,其肉质稍硬,没有江刀肉质细嫩。口感上,由于肉质内的盐分没有经过洄游而淡化,自然没有江南鲜美微香。
历史上,长江刀鱼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有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流域的刀鱼产量就高达3750吨,而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这一数值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锐减到了370吨,而到了20世纪,其产量更是仅剩下了12吨左右。到了2010年后,几乎一刀难求。
有人说,长江刀鱼是过度滥捕才急剧稀少,这并不是主要因素。长江障碍物阻挡了刀鱼的洄游应该是主要原因,水电站拦江而建,让刀鱼找不到回家的路,让刀鱼回来产卵的路线受阻,这对于刀鱼的繁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环境的恶化也是造成刀鱼锐减的主要因素。九十年代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长江沿岸,许多小工厂产生的工业污水排放长江,长水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减少了刀鱼的排卵区域,同时各类重金属化学物质还会对刀鱼的生殖系统造成影响,让刀鱼群体的繁殖率整体下降。
笔者在六十年代时曾跟随两个舅舅到长江里捕鱼,目睹了长江刀鱼丰产的景象。每年桃花季节,刀鱼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每当这个季节,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当看到平静的江面上像下雨一样泛着细小的泡泡,那就是“刀鱼阵”,收网时,丝网几乎挂满了银白色的刀鱼,沉甸甸的。
那个年代,刀鱼不值钱,好的也就两毛钱一斤。刀鱼离水即死,那时还没有制冰厂,捕上来的刀鱼直接扔到船舱里,捕得多啊,堆积发热,半天下来,压在下面的已经出现轻微的变质,就不能上市了,只得送人和自己吃。至于那些手指长的小毛刀,基本上用来饲喂鸡鸭。
2022年6月30日,人民网刊文发布了一则好消息:长江重要支流滁河禁渔见效,长江刀鱼重现水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也再次现身,这说明生态保护迈出了重要一步。专家表示:在长江中游多年难见的刀鱼,如今重新现身,是一个重大利好。如果这些刀鱼的洄游群体延续这样的恢复势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将有更多的刀鱼生殖洄游群体进入长江之中。
但愿十年禁捕,再见长江刀鱼鱼汛,要见“刀鱼阵”,更愿消失多年的鲥鱼再洄游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