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60会在今年9月上市,上市后到年底必须达成2万台销量(含海外)。这不是宣言,这是决策命令。”这是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邓智涛在面对媒体的公开场合,斩钉截铁立下对一款新车目标必达的誓言。
(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 邓智涛)
4月11日的上海,大风降温的前夜,长安马自达第二款新能源车型EZ-60首次公开亮相,虽然保密协议上签署着必须18日才能见刊的约定,但是对于媒体来说,看到实车,也就看到了一家汽车企业的今夕和未来。
去年,长安马自达首款新能源B级轿车EZ-6上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第二款纯电/增程新能源产品,更为走量的SUV车型EZ-60紧锣密鼓推向市场。
“马自达的匠人精神传承百年,单是座椅的设计和调试以确保人体工程学和驾驶舒适性都需要数年,但是我们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每年至少一款新车的速度已经很快了。”现任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松田英久在会后与笔者交流时,一直在认真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需求的真实声音,中国汽车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对新产品的追求,都迫使长安马自达加快了产品研发速度。
对中国市场的态度,马自达是转变最早也是最坚定的一个。早在两年前的上海车展前夕,长安马自达品牌之夜就正式发布电气化转型战略,并表明要用全新模式造车,以及更高效率的组织和决策机制,随后在去年北京车展上带来了“合资品牌新能源第一车”——EZ-6。
时至今日,唱衰合资的声音依然存在,在价格战、舆论战的延续下,愈发让身在其中的百年车企深感生存不易。虽不见战场硝烟,但各种频发的车市乱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在局者,中国车市依然漩涡四起,特别是对长安马自达这样体量并不大的合资品牌。
“我们带来了产品、我们确定了2027年战略规划,我们团结一心拧成了一股绳。”这是邓智涛在会议上清晰表达的三个要点:“在长安马自达所有的流程中,没有长安、没有马自达、只有长安马自达。长安马自达是一个利益整体、是一个拥有清晰目标和真金白银的整体。”
那么,在EZ-6上市这大半年时间里,它对于长安马自达转型的意义有哪些体现?EZ-60作为长安马自达第二款转型之作,也是承载着销量必达压力的“重头戏”,它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中日双方母公司对于马自达在华规划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上海,这座两年前让长安马自达电动化转型起航的城市,这一次,又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EZ-6带来体系化变革 , 市场终端适应新能源转型
“我们EZ-6卖了大半年了,从终端来看至少有四个非常积极的意义:一、客户看到了马自达在新能源上的转型,从而坚定了马自达不会退出中国市场的信心,这是在现在合资品牌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维护市场最有力的方式;二、给我们经销商带来了信心,EZ-6来之前,我们自己都在说,只有燃油车怎么卖哟,它上市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三、让竞品也关注到我们,每次参加车展,像比亚迪啊、东风日产等友商都来看这款车,体验我们的操控性,对驾驶汽车有经验的消费者试驾后都评价依然有马自达的基因,依然有吸引力,这也为后续我们新能源产品推出打下了很好的口碑基础;四、让我们经销商体系的转变渡过了磨合期,我们现在销售分为燃油车和新能源两个独立团队,因为电车客户主要是换车或者增购,对体验感要求更高,燃油车客户主要是首购,对价格谈判更执着。”重庆万事新长安马自达经销店负责新能源的销售经理身处一线,对于EZ-6带来的积极影响感受很深。
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邓智涛在EZ-60产品分享会上也公布了几组数据:“第一、通过EZ-6内部研发、流程等能力增强,目前长安马自达三电和智能化的团队已经从之前的100人增加到了400人;第二、长安马自达通过EZ-6,形成研、产、销一体,发布了CMA的PDS流程1.0版本(产品开发系统);第三、中日双方通过EZ-6的转型,也明确了内部决议流程,比如在会议上不能委婉地说‘理解、希望、拜托’而是要说‘同意、反对、赞同’,更高效、更贴近中国市场。”
EZ-6为长安马自达带来的积极作用,也符合去年媒体对于“长安马自达没有率先推出EZ-60这样容易上量的SUV产品,是出于在转型期试水更稳妥做法”的猜测。
那么,EZ-6为长安马自达“先开了路”,对于EZ-60的产品研发来说,会有哪些积极体现?
日本工艺美学赋予科技智能 ,明年全系搭载高阶智驾
木元英二,典型的日本设计师打扮,黑框眼镜,窄脚裤,麻质开衫,还有一头时尚的蓬松卷发。EZ-60 Chief designer是他在长安马自达的身份。“让日本工艺美学发挥出材质本身的特质,生命力、材质和匠人精神依然是马自达在设计领域与其他品牌差异化的地方。”
木元英二举了一个让人感动的例子:“在EZ-60的外观设计中,依然采用手工油泥模型与设计效果图对比评价,虽然现在电脑设计技术非常发达,但是马自达依然认为手工打造的细腻手感是电脑无法替代的,马自达从草图和1/4油泥模型开始,再到最终状态的油泥模型,整个造型设计的阶段,每年都会消耗至少上百吨油泥,是全世界使用油泥最多的车企,也造就了EZ-60百万级的精工曲面,EZ-60的油泥模型师对单一张面就要花费700+小时,反复雕作300+轮次,才最终达到造型要求,而这是马自达设计的生命力。”
在外观设计上,除了马自达一直引以为傲的“新魂动设计”,EZ-60还首次在SUV上采用9风道设计,通过前脸“下、中、上”的风道设计、电子后视镜风道设计、D柱风道设计、让用户能够享受到百万级轿跑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马自达的设计和驾控性能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能不能多谈谈在智能化方面的突破?毕竟在中国市场,科技智能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卖点。”这是笔者在现场向长安马自达官方提出的问题。
“科技智能空间是在魂动造型之外的另外一个关键词。”作为EZ-6的产品主查,小泽裕史依然担任EZ-60的产品主查:“合资品牌首次发布搭载4纳米芯片、首发26.45英寸5K一体大屏、100英寸3D HUD都是EZ-60打造科技智能空间的强大硬件配备。”
所谓4纳米芯片主要是指芯片中晶体管之间的距离为4纳米,这种工艺可以提高芯片的性能,降低功耗,同时增加晶体管密度,从而提升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4纳米芯片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信息娱乐系统。而采用高规格的4纳米芯片,显而易见EZ-60后续将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上带来更好的体验。
“明年一季度,长安马自达有望全系都推出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版本。而今年上市的EZ-60虽然暂时没有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但是依然可以实现L2.5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邓智涛透露后续不仅仅EZ-60,在售的EZ-6也有望推出高阶智驾版本。
小米汽车智驾事故造成的阴影还未淡出,却让消费者重新审视一家车企造车的底线。“我们EZ-60单是碰撞试验就花了一个亿,我们的安全气囊配备,我们的车身钢材要求,我们的车身结构设计,我们的车内环保用料,在看不见的地方,我们是绝对不会降低标准的。”邓智涛亲自要求长安马自达供应商,确保安全件的工艺要求。
“当合资品牌也有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一切的竞争是否又会回到原点?消费者是否还是会更加信任老牌汽车制造企业而不是一家新势力科技公司?”这个问题,最近笔者也和多家企业探讨,虽然大家都对未来的变化不做过多揣测,但肯定的是,在科技智能的武装下,安全依然是“马自达们”坚持的底线。
那么,未来,长安马自达还有哪些实际规划?
3年投入百亿 ,2027年实现30万辆产销
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信心。而信心体现主要来自三方面:
首先,有没有清晰的目标?长安马自达双方母公司已经达成在2027年的时候,产销实现30万辆,其中10万辆出口海外,新能源占比将达到90%,从2024年开始每年至少一款新能源产品投放市场。4月22日,EZ-6欧洲版将在上海港首次发运,出口欧洲,迈出南京工厂作为马自达全球新能源出口重要基地的实质性一步。
其次,愿不愿意真金白银投入?4月2日,长安和马自达两大母公司领导在会议上确定,在未来3-4年,通过产品投放,在中国市场投入100个亿。并且,包括一汽在内的三个母公司,基本已经确定再增值20个亿以保证未来发展。
最后,除了股东之外,企业内部信心建立。在这次EZ-60项目上,长安马自达启动了包括邓智涛在内的398名员工参与的《J90K项目跟投激励参与申请书》,超1000万的初始跟投资金参与,并且目前EZ-60的内销车销售得非常火爆。
驾值观
“EZ-60必须要卖好!按照现在长安马自达的生产线规模,全系月产销1万辆就达到最佳利润水平。因此,4个月的时间,EZ-60达到2万辆的销量,是合理的。”按照邓智涛的测算,长安马自达2025年12万辆(含海外)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好的利润,而按照每年50%的增长递增下去,2027年产销30万辆的时候,就能达到300亿产值,也就实现了产值翻番。
邓智涛是个务实的人,在长安欧尚担任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期间,带领长安欧尚实现年销量22万辆(2021年),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年轻汽车品牌之一。2022年底到长安马自达履新后,面临百年马自达电动化转型的大变局,在这场变局中,双方母公司的决策、规划、马自达全球战略的调整、打破合资品牌“拿来主义”的旧模式,开启中方赋能产品研发的“后合资”时代……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而面对越来越“卷”的市场,如何在市场上打出差异化的产品?如何用高效准确的营销手段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到长安马自达新能源车型?如何让跟随长安马自达多年的经销商健康地活下去?依然是邓智涛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EZ-60,必须卖好!”——一定卖好!落笔这一刻,怀着对EZ-60,对长安马自达最美好的祝愿,即使我们是微不足道的个体,即使我们叙写的是肩负品牌命运的企业,征程从未结束,大幕之下,为之奋斗不息。
游弋
要点脸,长安换个前脸,贴个标,就是马自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