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为了追求光明而Allin,是最无需后悔的态度

囤满人生 2022-09-15 10:25:20

文/满囤儿

在9月15日全国上映的电影《追光》的结尾段落里,因为肺炎和伤寒而面临死神召唤的缪伯英,以略带遗憾的语气自责,说自己应该听丈夫何孟雄的劝告,平时多爱惜一下身体这个“革命的本钱”。

此时,通过影片看尽缪伯英一生的观众,会真切地体会到她为了心中信仰、为了追求光明,确实已经倾尽所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已经All in了。然而,她真的后悔了吗?显然不是,她遗憾的绝不是自己All in的态度。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要讲“态度”。可他们所谓的“态度”,很多时候都只是不想听长辈劝诫的幌子。一旦他们因为态度吃了亏,反而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诉苦和悔恨。

《追光》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何孟雄夫妻二人短暂而壮丽的一生,生动地塑造出中国第一代红色基因,让人们看到了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们,当年拿出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人都有All in的冲动,只是看是否走到了那个门槛前。《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一季里因为All in火力值而吃过亏的张晋,给第二季的哥哥们的建议就是“不要轻易All in”。可这个建议并未起到警示作用,第二季第一场“下注”,还是有不少新哥哥要All in。由此可见,All in是一种很极致化的,带有推动力的态度。当一个人对一件事坚信不疑,并愿意为其承受所有反馈的时候,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缪伯英对光明的追求,就是坚定不移的,面对任何反馈,无论好坏都不会皱一丝眉头。

电影没有讲缪伯英的童年,但是在开篇缪伯英初到北京的段落里,借杨开慧之口,介绍她的外号叫“桃哥”。经过一番简短的解释,观众和片中人一样,瞬间了解了这样一位干脆利落、有思想、有主见的女孩。随后主创选取了一个“剪长发抗校规”的小故事,让这份抽象了解落到了具体的行动上。原来缪伯英可不仅仅是阅读进步思想、宣扬进步思想,而且敢于第一个践行进步思想。她那一剪刀下去,稳准狠地将旧思想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

曾荣获“全国十佳女导演”称号的斗琪导演很擅长运用打光和升格,来延长一个人物动作的视觉存续。观众会在这个被延长的视觉存续期里,联想到该动作发生的背景年代,体会到这个动作完成后意味着什么,从而让该动作在氛围的烘托下,散发出极强的象征意味。除了上述的剪头发之外,类似的能品出象征意味的动作,片中还有四五个。

当一个人为了信仰倾尽所有的时候,他/她的人生会被填满,会被拉长。虽然缪伯英因病逝世的时候年仅30岁,但她人生里值得被电影取材和呈现的内容非常之多。《追光》为了能够更集中更全面地讲述她的事迹,采用了狱中何孟雄的回忆视角。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长里,提高叙事节奏,涵盖更多戏剧内容。北京、湖南、上海,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你恍惚会觉得缪伯英一个人能干三人份的工作,一个人活过了三个人的人生。当一个人的人生能够如此充实,如此坚定地奔向自己选择的目标,还有什么需要后悔的呢?

如果我们总看群像型的历史片,很可能会对早期共产党人群体形成都是男人的错误印象。《追光》是影史上罕见以女性共产党人为传记主体的影片。看过本片观众会发现,原来女性共产党人有其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因为是她们引导着、推动着中国女性思想解放的潮流。她们的言行示范,对其他女性有着更直接的冲击力。尤其是像缪伯英这样拥有强大个人魅力的女党员,对同时代女性的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

9月15日,“英雄夫妻”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All in进伟大事业的精神血脉,将随着《追光》在大银幕上点燃青春的态度,传承给每一位观众。

0 阅读:11
囤满人生

囤满人生

满囤儿的影评、剧评、娱评,及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