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不是“约炮神器”

舒圣祥律师 2018-05-16 18:50:12

舒圣祥

5月16日,滴滴公布了顺风车整改措施: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

滴滴对顺风车业务的整改,主要落脚于三点:一是司机账号每次都要人脸识别核验;二是深夜时段关闭顺风车功能;三是下线顺风车社交功能——顺风车重新归位为普通的出行工具,不再能看到对方信息也不再能够互评,等于是消除了顺风车的社交属性,这个显然是最关键也最重要的改变。

顺风车也叫拼车,一般来说,乘客主要图个便宜,司机主要图个油钱。曾经,因为涉嫌非法营运,有偿拼车有过很多争议;但在共享思维模式下,拼车得到了更多政府层面的认可。交通部曾经明确鼓励春运期间民众通过相互拼车的方式出行。

需要强调的是,顺风车并不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约车。2016年7月交通部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顺风车也没有约束力。相比网约车,顺风车才是真正的共享模式。因为顺风车并不像网约车以挣钱为目的,平台为了吸引更多车主加入,都会强调顺风车的社交属性,特别是美女元素。

“遇见美好,你我同行。”“不怕贴标签,就怕你不约。”“不仅是顺风,而且还顺眼。”类似广告宣传语,以及用户标签和用户评价,都是基于社交属性来做的。给人的遐想是,似乎只要加入顺风车,就可以期待某种故事发生。正派点的说法,是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暧昧点理解,则不乏“约炮神器”的暗示。

不光滴滴顺风车如此,所有顺风车平台都如是。主营顺风车的滴答出行,有周边郊游、晒图求脱单、找上下班拼友等主题,做的就是顺风车社交。空姐遇害事件发生后,滴答出行已经暂停了相关频道;如今,滴滴顺风车也关闭了社交功能。顺风车平台集体关闭社交功能,回归出行本意,这是必要的反思和纠偏。

顺风车“社交+出行”的模式,出发点在于更好推广顺风车,吸引更多车主加入,这和某些旅游景点主打“偶遇节”,是一个思路。但是,用暧昧的方式做出行,显然不合适。出行产品的第一关键,永远是安全。顺风车社交传达给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很容易误事,你没法知道,有的司机做顺风车,是否奔着歹念而去。

极端的人做出极端的事,这种个案其实很难防范;但是,出行产品不能有安全瑕疵,既然真有人将顺风车社交,理解成“约炮神器”,指望开顺风车找艳遇,那么,下线顺风车变了味的社交功能,就是必须的。当然,顺风车毕竟不是职业跑车的,司机没法选择信誉高的乘客,乘客也看不见司机差评,是否矫枉过正?守时、文明之类标签可否保留?

空姐遇害事件,对于整个出行市场的触动都很大。借此倾轧对手,说谁比谁更安全,出租车比网约车更好,如此种种,完全没有意义。不论是顺风车,还是网约车、出租车,都应该聚焦安全二字,做出更多改变。

1 阅读:226
舒圣祥律师

舒圣祥律师

合肥律师。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