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隐居深山,13年生10娃,30岁像40岁后来怎样了

嘟嘴女孩 2025-01-16 15:27:29

我是韦国则,一个生长在广西偏远山区的普通人。从小,我的世界就比别人简单得多。8岁那年,我无意中发现自己是被收养的孩子。这个发现让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亲生父母因为家里孩子太多无法抚养,把我送给了现在的父母。从那时起,我总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点格格不入。村里的孩子们都有兄弟姐妹作伴,而我却只能孤单一人。

11岁时,我的养父去世,留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看着母亲每天辛苦劳作的身影,我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有一个大家庭,让我的孩子们不再孤单。贫困的生活并没有磨灭我的信念,相反,这份艰辛让我更加坚定要有一个热闹的家。

与我相差一岁的蒙秀萍,家境也不富裕。她在家里排行老四,从小就帮着父母分担家务,早早辍学打工。尽管生活艰难,她心里却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多子多福。这个观念在她日后的生育选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007年,我在广州的一家电子厂打工,遇到了蒙秀萍。我们都是离乡背井的打工仔,相似的境遇让我们很快走到了一起。我决定早早结婚,给心爱的女孩一个家。婚礼在老家举行,简单的几桌酒席,我们就算正式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蜜月还未结束,蒙秀萍就怀上了第一个孩子。2008年,她在家中产下一女。由于条件有限,婆婆用镰刀割断了脐带。初为人母的蒙秀萍既惊魂未定又满心欢喜。而我,虽然人在广州打工,得知喜讯后兴奋不已。我省吃俭用,把赚到的钱寄回家,期待着与妻女团聚。然而,面对新生命,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困惑和茫然。

接下来,蒙秀萍几乎年年怀孕。她不做产检,也不接受避孕,把生儿育女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尽管我背负着养家的压力,却也乐见其成。在我看来,无论多苦,有了孩子就值得。然而,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乡邻们开始对我们是否超生生疑,但我们的信念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2013年,我的母亲病重,我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到老家照顾母亲和孩子。从此,我们开始了长达13年的深山隐居生活。白天,我在山里种地,晚上照顾母亲。蒙秀萍除了带孩子,还要操持农活。频繁的生育让她几乎没了奶水,但我们买不起奶粉,只能煮米汤给孩子充饥。尽管生活艰难,我们依然咬牙坚持。

2020年,一则“90后夫妻生10个娃”的新闻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人质疑我们重男轻女,也有人好奇我们的生活状况。突然的关注让我既无奈又害怕,我不明白为什么生个孩子也会引起非议。面对质疑,当地及时介入调查,了解实情后,各部门纷纷施以援手。我们被纳入最高等级低保,获得了安置房和孩子们的免费教育。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机。

然而,随着关注度的提高,也有爱心人士提出领养孩子的建议。经历过被遗弃伤痛的我,断然拒绝了他们的好意。“这是我的骨肉,再苦也不能送人。”我坚定地说。这些年的经历让我对生育有了新的反思。我不再计划要更多的孩子,希望蒙秀萍能好好休息,不再为生育辛劳。

蒙秀萍也有了新的期盼。她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在央视记者面前,我坦言:“现在不打算再要孩子了,要让老婆休息休息。不能只图个人喜好,还是要以家庭条件为前提。”

我们一家人的遭遇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生育从来不是一句“我愿意”就够的,还需要考虑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能力。在偏远山区,还有许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盲目追生,最终伤害的还是无辜的孩子。希望通过精准扶贫和教育,让科学的家庭观念深入人心。

在泱泱中华,不该让无知和贫穷蒙蔽任何一个家庭的未来。愿我们携手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山村的孩子们也能绽放灿烂的人生之花。

0 阅读:2
嘟嘴女孩

嘟嘴女孩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