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岸英墓碑完成,毛主席看后不满道:上面少了三个字!

方正刚不毅 2025-01-02 10:56:41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1953年7月底,地点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内,正在办公的毛主席接到了一封信,来信人不是旁的,正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毛岸英同志撰写的碑文。

碑文的内容简洁大气,正面七个字,即“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则是几行小字,写得是“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同志的长子”。

事先,组织上已经看过了,觉得不错这才交给了毛主席审阅,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对此,毛主席居然顿时表现出了一丝不满,随即表示这碑文分明少了三个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伟人看来碑文上少了哪三个字,最终朝鲜方面又是否将其加上了呢?

不幸的童年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会表现出不满并不是冲着郭沫若,也不是冲着彭老总等人,完全是出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愧疚,当然了,提到这个咱们还是需要从毛岸英那不幸的童年开始说起。

1922年,毛岸英出生于湖南长沙,作为毛主席与杨开慧的长子,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注定了不平凡,只可惜,当时的革命形势极其严峻,没办法,年幼的他只能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先后去过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到了1927年,眼看着北伐将要胜利,本以为好日子终于要来了,岂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竟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一场浩劫下来,我党人士死伤惨重,所幸毛主席福大命大这才幸免遇难,不过杨开慧和几个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虽然顺利逃回了长沙,却始终处在敌人的重点围捕之下,一边是穷凶极恶的军阀,一边是孤儿寡母,怎么看被抓住都只是时间问题,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不,1930年,趁着杨开慧前去看望孩子的间隙,母子几人就被一同抓进了监狱。

在狱中,杨开慧没少受到折磨,毛岸英等人也是一样,虽然不至于严刑拷打,但忍饥挨饿还是经常性的,不过,对于年幼的他来说,这些都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亲眼目睹母亲的惨死,是自己最无依无靠的时候父亲不在身旁。

杨开慧壮烈牺牲后,毛岸英兄弟几个这才总算出狱,并在历经一年的颠沛流离后被姥姥、舅妈送去了上海,在叔叔毛泽民的照顾下,他们也终于过上了几天安稳日子,有肉吃有书读,然而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伴随着顾顺章的叛变,全上海的我党成员都陷入了危险之中,身经百战的干部尚且如此,更别提几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了。

一时间,幼儿园的孩子们被紧急疏散,而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二人还算比较幸运,他们被董健吾先生领回了家中,由董夫人抚养,靠着中央苏区的资助维持生活。

起初时,董夫人对两人还算不错,可好景不长,随着蒋介石发动了几次围剿战争,苏区自顾不暇渐渐中断了资金援助,董健吾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她对兄弟两个的态度也开始变坏,不说是非打即骂,也是冷眼相待,更可气的是,到了后期她甚至连饭都不给二人吃,以至于毛岸英只得带着年幼的弟弟上街乞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数年之久,还是直到董健吾回家发现了这一切后,这才将兄弟二人找回,并通过东北军将领将他们送去了欧洲,随即进入了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生活。

来到苏联后,由于毛主席的关系,毛岸英的生活也总算有了改善,苏共方面对他很是照顾,再加上他本人争气,学习认真、态度端正,没过许久就相继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共青团支部书记等职位,更有甚者,伴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他更是拒绝了斯大林的好意,拒绝留在后方、拒绝回国,毅然决然的去到了军校学习,打算参加这场卫国战争。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毛岸英获得了中尉军衔,而他也信守了当年的承诺,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期间,主动请缨投身前线作战,以某部坦克连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苏军进攻白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地的战斗。

在毛岸英看来,此举应该也算是还了苏联政府对自己的抚养、照顾之恩了,因此,就在1946年1月,他也总算回到了延安,回到了党和人民以及父亲的身边。

回国之后

自出生起毛岸英便一直颠沛流离,后续,年少的他更是遭遇了母亲惨死、军阀虐待、四处流浪、背井离乡等无数磨难,所幸在苏联政府的照顾下他这才得以成材,1946年初,满腹经纶、身经百战的他也总算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当然,还有那位十八载未曾谋面过的父亲。

是的没错,父子再度相见时已经是十八年之后,见到英俊帅气的长子,毛主席难掩心头的激动,又是主动搂抱,又是上前攀谈,不过反观毛岸英的举止就有些拘谨了,这也难怪,他虽然能够理解父亲为了革命有多忙碌,但说心里一点都不记恨也是假的,再加上多年未见,面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男人,他自然无法立刻付诸真情。

但是这种情况却并未持续太久,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过后,毛岸英深刻的认识到了父亲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对他多年以来的壮举感到了由衷的佩服,男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就是那么纯粹,只有崇拜才能带来认可,当然,这种认可也是相互的。

在毛主席身边生活了一阵后,毛岸英终于是憋不住了,趁着一天晚饭时,他就向毛主席吐露了心声,简单来说就是他想做些事情,无论是上阵杀敌还是土地改革,又或是基层政务都可以,哪怕是让他从一个士兵做起都可以。

闻言,毛主席的脸色不停变幻,先是不舍,毕竟十八年未见,身为父亲的他怎么不想好好陪陪儿子呢?但很快不舍就转变成了欣赏,他明白他毛泽东的儿子自然不可能是池中之物,也知道身为男子汉必须要出去闯荡,所以仅仅是犹豫了片刻他就同意了儿子的申请,只不过让毛岸英万万没想到的是,父亲交给他的任务既不是当兵也不是当干部,居然是去到农村和老乡们一起下地务农。

对此,毛岸英自然不理解,但毛主席的一席话却让他很快释然了,在伟人看来,自己的儿子是有能力不假,可较比党内的干部却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国内情况的了解,要知道,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革命靠得是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咱们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靠得则是农民阶级的支持。

因此,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深入了解农民群体和土地问题很有必要,而这也正是毛主席让毛岸英下地干活的原因所在。

闻言,毛岸英深以为意,他不再彷徨,而是用一年多的时间扛起锄头与贫下中农们一起播种,一起收获,一起搞土地改革,待熟悉了农村问题后,建国前夕,他又孤身一人来到了工厂,近距离接触起了中国的工人阶级,截止至朝鲜战争爆发前,他的革命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如若不出意外,他也将会是一名优秀的人民干部,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伴随着美军悍然发动了仁川登陆作战,进而直接威胁到了我东北边境地区,无数国人的命运就此改变,而毛岸英的命运也是一样。

时年10月8日,党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联合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并决定由彭德怀挂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帮助友邦抗击侵略者。

闻听此讯,一时间举国上下皆是心潮澎湃,年轻的小伙子,服役的战士、退伍的军人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之中,显然毛岸英亦是如此,他也想参军,也想和人民子弟兵一起并肩作战,于是乎就在彭老总临行前的送行宴上,他便壮着胆子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对于毛岸英想投军一事,彭老总的内心是欣赏的,可作为叔叔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口,原因很简单,毕竟这场战争实在是太危险了,联合国军比国民党军不知强大了多少倍,别说是普通战士了,就连他这个总指挥都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他又怎么肯让自己这个受尽磨难的“侄儿”以身犯险呢?

但拗不过毛岸英的执着,彭老总也只好将此事汇报给了毛主席,让他这个当父亲的定夺,本以为身为父亲主席多少会偏袒一些自己的儿子,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二人真不愧是父子,一个人说“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朝鲜谁去?”,另一个就在旁边帮腔,称“别人家的孩子能去,毛主席的儿子凭什么不能上战场?”

这一幕令彭老总无比动容,无奈,眼见人家父子俩是一条心,他也只好点头答应。

壮烈牺牲

一个偏要去,一个同意去,毛主席父子二人给彭老总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就这样,毛岸英亦是顺利进入了志愿军中,以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的职务成为了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勇士,本以为此番上前线他定会建功立业,奈何世事无常,仅在入朝刚满一个月的时候,意外就突然降临了。

那是1950年11月24日傍晚,志愿军司令部的工作人员正在位于大榆洞的总部内进行前线的作战部署,但岂料突然之间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却惊醒了众人,放眼望去,好家伙不远处正是一架美军的侦察机!

按照战场经验,一般来说侦察机之后就将是美军的轰炸机,所以,见此情形副司令员邓华没有犹豫,立刻就下达了全体隐蔽的命令。

接到命令后,一时间所有人都在忙着转移材料,可想想也知道,作为总部机密资料必定是如山一般,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全部拿走,见状,邓华可谓是心急如焚,而在一旁的毛岸英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提出了由自己留下看守文件,如若美军没来一切安好,如果美军真的来了,他定会第一时间撤到安全地带。

听到这样的保证,邓华即便想拒绝也没了理由,只能任由毛岸英与另外一名同志留在总部,这时的大家还抱有几分侥幸心理,觉得一定不会出事,可谁知天不随人愿,次日上午,美军的轰炸机果然如期而至,但任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次他们投放的居然不是普通炸药,而是上百枚凝固汽油弹!

漫天的大火瞬间席卷了整个大榆洞,毛岸英根本就没有撤退的机会,就被活活烧死在了总部中,闻听此讯,彭老总等人瞬间崩溃了,当天夜里,他撰写报告的手一直在颤抖,稿纸写了又撕,撕了又写,足足到次日清晨才终于落笔。

志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央,闻讯毛主席虽然强装镇定,但在无人之际他却还是不禁掩面痛哭,那段时间,伟人消沉了许久,还是直到周总理前来劝慰,并询问何时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之际,他这才总算冷静了下来,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即,考虑到中朝两国的友谊,将毛岸英的遗体就地安葬在朝鲜。

时间回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现在大家明白为何博主认为毛主席的情绪波动是出于愧疚了吧?首先是毛岸英年幼时,他没有尽到身为父亲的义务,其次是入朝作战前夕,他没有劝阻儿子留下,最后是有关毛岸英的遗体安置问题,他为了国家将儿子安葬在了异国他乡,可以说,他的确是一个好领袖,但从某种层面来看,他却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一个好父亲。

毛主席对毛岸英的愧疚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在看完碑文后他这才想要在里面加上三个字,答案很简单,正是他发妻杨开慧的名字,他想要弥补孩子生前父母不在身旁的遗憾,只不过,考虑再三后他却还是放弃了,只是轻声说了一句“还是不要麻烦他们了”,随后便默默的闭上了双眼……

0 阅读:100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