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善的人,多半是这几种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在外面总是表现得和善可亲、彬彬有礼,对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都充满耐心和善意。
然而,一回到家中面对亲人,却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暴躁易怒、缺乏耐心,这类人多半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把亲人的包容当成理所当然的人
亲人之间往往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关系使亲人对彼此更加包容。
对于那些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善的人来说,他们深知无论自己对亲人表现得多么不好,亲人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原谅自己。
这种有恃无恐的心理,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放松了对自己情绪的管控。
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很听话懂事,因为他知道如果在外面犯错或者对他人不礼貌,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
回到家后,面对总是宠爱自己的父母,他就可能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因为他潜意识里觉得父母不会真的怪他。
而在面对外人时,由于没有这种无条件的包容基础,他们就必须保持良好的形象,用和善的态度去维系社交关系。
毕竟,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形象和口碑非常重要,如果对他人态度恶劣,很可能会受到他人的排斥,从而影响自己的社交、工作等方面。
二、在家庭中承受较大压力的人
有些时候,家庭可能成为一个人压力的集中地。
例如,一个中年男人,在工作上可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他必须在同事和上司面前表现得积极、乐观、和善,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当他回到家中时,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压力源,他可能会变得情绪失控。
他的暴躁并非是对亲人的恶意,而是在家庭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
相比之下,在外面他没有这样一个,可以释放情绪的“安全空间”。
他知道在社会上,任何情绪的失控都可能影响他的事业发展,所以他只能选择在亲人面前卸下伪装,展现出自己暴躁的一面。
在外面的世界里,他需要保持完好无损的形态,但回到家里,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爆发。
三、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人
这类人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外面的社交场合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社会规范和他人的目光,而勉强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在工作会议上,如果对同事的提案有不同意见,他们可能会选择用比较委婉、和善的方式表达,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种场合下需要遵循职场礼仪。
然而,在家庭中,他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
由于缺乏情绪管理能力,他们不知道如何以健康,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需求。
所以,面对亲人时,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直接通过暴躁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他们没有意识到,亲人虽然会包容自己,但长期的暴躁态度也会对家庭关系造成伤害。
四、对家庭关系存在误解的人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亲人之间不需要像对外人那样,讲究礼貌和尊重。
他们觉得在家庭里可以随心所欲,不用掩饰自己的情绪。
在他们的观念里,亲人就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坏脾气。
所以,他们对外人保持和善,是因为他们明白,在社会交往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对亲人暴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关系不需要经营,亲人就会一直在身边。
然而,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家庭关系同样需要精心维护,亲人之间也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如果长期以暴躁的态度对待亲人,会逐渐破坏家庭关系的和谐,导致亲情的疏远。
对于那些总是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善的人来说
他们需要认识到这种行为模式的不妥之处。
在家庭中,亲人是最亲近、最值得珍惜的人,不应该成为情绪的垃圾桶。
而在外面保持的和善态度,也应该延伸到家庭中,用理解、尊重和爱来对待亲人。
同时,也要学会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环境中,都能够以健康、积极的态度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