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四期第一名,1955年婉拒上将军衔,毛主席:他不亚于我

品古观今呀 2024-12-11 19:05:36

前言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儒将,不仅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还是延安炮校的第一人,战术谋略样样拿手,就连毛主席都说:“他不亚于我。”

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能够得到毛主席如此赞誉?

黄埔高材生投奔井冈山

他的名字叫做郭化若,1904年,出生在福建省的一个贫民之家,小时候家境贫寒只能在报社做些抄抄写写的活谋生计。

13岁才有幸进入到一家小学读书,在这里他接触到精忠报国的思想,书中投笔从戎的故事深深埋在郭化若心中。

读书期间,他的成绩就名列前茅,但是家中实在是供不起他读书,只能被迫辍学,身怀报国志的郭化若决定离家去闯荡。

1925年,郭化若成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考进了炮兵科,后又跟着北伐大军去征讨陈炯明,蒋介石早就看重了成绩优异的郭化若,数次找他谈话,想找他当秘书。

但是都被郭化若以“军人应当战死疆场”的说辞推了回去,而在国共双方关系破裂的时候,他率先带头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又赶往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两年后,他回到国内,准备前往井冈山寻找红军的足迹,一路上,他把自己扮成了一个商人,躲过了敌人的数次盘查,终于在龙岩见到了朱德。

他向朱德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拿出了介绍信,朱德笑着说:“要得,要得,又来了位黄埔的高材生,现在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随后,他就被安排到第二纵队当参谋,刚到就碰上了漳平之战,也正是因为这一仗,让毛委员注意到了他。

那时,部队刚赶到了漳平镇外,郭化若正在和耿恺站在山头上观察地形,他们商量着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没想到,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发现敌人的火力非常猛,原本据侦查员的回复,敌人应该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可现在打出的架势太大了,根本就不像只有一个连的火力。

随后,战士们抓到了一个俘虏,这才搞清了城内的布防,敌军一个团和一个营的主力,外加一个迫击炮连队,现在看敌我兵力悬殊,这可怎么打?

千钧一发之际,郭化若决定亲自去瞄准发射,因为我们的炮弹数量有限,必须保证每一炮都对敌人产生威胁。

只见郭化若将迫击炮拉到他身后的制高点,亲自瞄准敌军城内的目标,“轰”的一声炮弹就发出去了,正好落到了敌军的指挥所门口,直接炸死了他们的团长。

敌人失去了指挥,当下大乱,郭化若趁机指挥部队全力进攻,大军将他们杀的片甲不留,还缴获了武器装备几百余件,6门迫击炮和一大批的弹药。

这下郭化若的大名彻底在军中传开了,而郭化若也因为这次战斗升任了参谋长,一炮成名。

毛主席称:“古有孙子,今有郭子”

1929年,郭化若终于见到了毛泽东,当年郭化若给毛主席写信请他回来主持大局,毛主席就注意到他了,因此这次回来立刻就接见了他。

“你就是给我写信的那个郭化若?信写的不错啊,没想到我们红四军中又多了一位秀才!”

后来,毛主席每次让郭化若写点总结材料,郭化若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惹得毛主席连连赞叹道:“不愧是我们的秀才,论能力,干个师长没问题!”

古田会议后,郭化若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新四军军部的参谋处长,成了毛主席身边出谋划策的人。

尤其是在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郭化若提出的游击战十项法则可是顶了大用,丰富了毛泽东提出的游击战术,他的名字如同神话般流传在军中。

1938年,在毛泽东的亲自安排下,郭化若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就被选入了军委第一局,成了毛主席身边的“军事高参”。

他不仅掌握了全国各战略地区的作战文电,还负责创办了《八路军军政杂志》。

全面抗战爆发后,郭化若开始宣传古兵法,还写出了上万字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从此,在军中提到《孙子兵法》必然会想到郭化若,最厉害的莫过于他开始用白话文翻译这本书,他想让更多的人明白兵法的奥妙,最后竟真的编成了一本书,毛主席知道后,称:“古有孙子,今有郭子”!

筹建炮兵学校

1944年,徐向前找到了郭化若,想要他担任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并负责组建工作。

因为郭化若曾在苏联学过炮兵专业,此刻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当下建设炮兵学校的任务难之又难,他一定要做好。

为了尽快开课,郭化若亲自“上阵”编写课程,制作教具,只用了一个月,就将招生、编队和课程安排好了,不愧是黄埔军校出来的人才,执行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就算是炮兵学校的条件落后,郭化若也是想尽办法锻炼学员们的能力,提出了“人闲炮不闲”的理论,还会故意选在天气恶劣的时候,进行训练,培养学员们作战的能力。

直到1945年,炮兵学校为我军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成为了东北炮兵的基础,这一切都是源自郭化若的努力和坚持,他在延安炮校的建设中功不可没。

延安一行,他奋战了将近十年,随后他离开了这里,再次奔赴了抗战前线,在解放战争中再次展现了一个战士该有的战斗力。

结语

其实,当初在抗大教授“战略学”的时候,毛主席还特意说过:“郭化若和我差不多,甚至超过我。”

1955年,郭化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个位置他实至名归,其实之前想给他上将,但是被郭化若婉拒了,直到后来退休后,郭化若仍旧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写军史文章中,为我们的战争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95年,郭化若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

参考资料:郭化若:毛泽东的“军事高参”--王学亮--怀人之什

郭化若:延安炮校的奠基人---福建党史月刊

0 阅读:21

品古观今呀

简介:“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