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下午,等红绿灯的时候,旁边一个小孩子拽着爸爸的手,非要说看《哪吒2》,我就这样想到香港那些着急想看这部电影的人们,他们好像也正等着一个绿灯。
我记得上次跟朋友聊天说《哪吒2》上映的时候,他跟我说了那天很特别,很多香港人站在电影院外面看着海报,但是买不到票,因为这部电影当时还没在香港上映,这件事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春节的时候,香港的街头好像特别安静,我朋友说最热闹的地方反而是电影院门口,大家都在聊这部电影什么时候能在香港上映,听说票房都破百亿了。
有个香港的郑先生说,他听同事聊了好多次这部电影,但是一直没机会看,他平时都在香港看电影,这次感觉好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日本动画在香港宣传那么多,但是像《哪吒2》这样的好电影反而看不到什么宣传,好像缺了一个渠道似的。
听说这部电影在贺岁片里面拿了票房冠军,郑先生说这很正常,因为这种动画片大人小孩都能看,比那些真人电影更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我还听说有个李先生在广州看过这部电影,他最喜欢申公豹跟三条龙打架那段,说这个场景完全改变了他对申公豹这个角色的印象。
李先生说制作很用心,连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都有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他觉得这就是国产动画的潜力所在。
关小姐虽然还没看过电影,但是她觉得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肯定是有特别的地方,可能是特效做得好,也可能是故事讲得好。
她说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成动画电影,这就是国产动画和日本动画最大的不同,这样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动画团队的实力。
很多香港市民都说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特效了,他们都想看《哪吒》的下一部,但是现在连这一部都还没看到。
香港的贺岁档电影市场不太好,票房比去年少了差不多四成,但是大家都在等《哪吒2》,好像这部电影能带来一些改变。
现在香港有几家发行公司在谈这部电影的发行权,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看到还不知道,这让很多等待的人感觉更着急了。
香港影评人协会的何威说,如果这部电影最后真的能达到百亿票房,那对推广中国文化到海外肯定会有很大帮助。
在香港的咖啡店里,经常能听到人们讨论这部电影,有人说这是文化认同感,有人说这是对好作品的渴望。
这种期待感好像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香港观众既想看到现代化的制作,又想看到传统文化的东西。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一部动画电影会让这么多人这么期待,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在寻找一种能打动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
现在的国产动画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跟在别人后面学习的状态了,它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这种改变正在影响整个亚洲的动画市场。
申公豹这个角色的改编特别有意思,它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形象推翻重来,而是把现代人的想法加进去,让这个角色有了新的味道。
香港市场对这部电影的反应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文化作品,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能让不同地方的人都能看懂。
这部电影能吸引不同年龄的观众,这说明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容易被接受。
每次走过香港的电影院,看到那些等待《哪吒2》的海报,就感觉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事情,更像是一种文化的回归。
EDDIE
香港人只喜欢美国大片,会说英语才高人一等,被殖民太久了,天生崇洋媚外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