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军来说喜事特别多,不仅福建舰很快就要出去海试,配套舰载机也有了“新突破”。央视栏目中不仅出现了海太行装机,还有弹射型歼-15B公开现身,特别是后者在视频中顺利升空。虽然画面时间很短,但几个标志性特征可以确认它的身份,这也是歼-15B第一次如此近距离面对全国人民。
斜切式机头雷达罩、双开门前起落架舱盖、长翼尖挂架、无空速管,以及首次看到的臂章,多种识别特征综合之后,可以很确定这就是传说已久的歼-15B。不出意外得到电磁弹射加持后,满油满弹起飞终于可以发挥出最强悍战斗力,面对F/A-18E/F、“阵风M”等按网友的玩笑他们都得叫“爸爸”,当然通俗点他们都不是对手。
讲解歼-15B前,有必要先简单了解苏-33技术是如何引进的。十多年前,当海军开始改装“瓦良格”号航母时,由于缺少配套舰载机于是向俄提出采购苏-33。最初希望能够购买50,计划配套未来几个航母战斗群,不过希望能够先买2架进行性能评估测试。这种思路显然俄罗斯不会同意,认为仿制的歼-11将影响到苏-27出口,如果苏-33技术再“转让”可能颗粒无收,再加上此时苏-33生产线已经关闭,如果要重启生产就这点订单量不太划算。
重启生产线成本很高确实是个问题,因此为了安抚俄罗斯中方提出新方案,第一阶段采购14架苏-33战斗机。但俄方在计算后认为还是太少,无法抵消因复产投入的资金,于是要求首批采购至少24架,单价则相对友好约5000万美元。在实现复产的同时,还能为本国升级苏-33创造条件,只不过俄罗斯这个回复来得太迟,中国不仅将歼-11完全实现了国产化,还从乌克兰买到T10K-3原型机,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顺利研制出歼-15,从购入开始计算到成功仅用时不到5年。
作为国产第一代舰载机,歼-15以T-10K-3为基础研制,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拦阻钩,以及折叠翼等子系统。同时以歼-11为参考,换装了国产航电系统,最终打造出一款单座双发三翼面布局重型舰载机。为了快速成军上舰,之前使用的都是俄制发动机,考虑到舰载机发动机有防盐雾侵蚀等需求,因此舰载机太行发动机比空军型晚了很多年服役。这次能够公开发布,足以说明获得重大突破,歼-15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纯国产。
随着国产弹射型航母研制进入正轨,下代弹射型舰载机必不可少,于是在歼-15基础上开始了改进升级。早在2014年就已经传出弹射型消息,第一版就是歼-15T舰载机,换装更加粗壮的斜撑杆和弹射挂架。同时更换有源相控阵雷达,成为一款标准四代半战斗机,性能上已经超过苏-33并摆脱俄制体系独树一帜。大家要注意的是,此时下代航母对应的还是蒸汽弹射,谁也没想到电磁弹射居然会提前到来。
由于军工太给力,电磁弹射获得突破福建舰得以研制,弹射方式变了舰载机当然也有变化。因此第二版歼-15B舰载机出炉,和T型外观区别不是非常大,T型前起落架舱门采用一侧单开,B型前起落架舱门则采用两侧双开设计。同时取消机头空速管更加简洁,而且还有斜切式机头雷达罩设计,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试想再来个PL-15远程空空导弹还有谁能逃脱。
以往可能是研制时间比较早,歼-15B弹射型还在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现在随着太行版发动机配套,国产动力已经不再是问题可能随时替换。这次公开现身的型号就是歼-10B,首先机头斜切式雷达罩不带空速管,一般认为这种设计就是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标志。其次双开门前起落架舱盖设计,很明显是弹射型舰载机;另外还有特列的长翼尖挂架,可以配套PL系列更多型号战斗力更强悍;最后还有地勤人员的臂章,上面已经确认这是福建舰航母所有,一切指向清晰明了现在是机等舰。
歼-15作为双发重型舰载机,由于此前滑跃起飞的诸多限制,只能充当中型舰载机来用,因此战斗力没能得到最大发挥。现在电磁弹射型航母有了,改装后的歼-15B已经是四代舰载机中的天花板,以目前海军正式涂装身份出现,已经不再是测试阶段只等着福建般海试直接上舰。排水量8万余吨的福建舰,可以配备24架歼-35隐形战斗机,24架歼15B舰载机,6架歼15D电子战飞机,4架空警-600预警机,以及6-8架直-20(反潜和搜救)等,性能上完全可以媲美美国超级航母。
chaboshi
图文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