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80后女博士石嫣:扎根农村11年,靠种地年入800万,造福百姓

一品文史录 2021-07-19 15:08:26

考上了清华博士,她却选择成为一位农民。扎根农村11年,在最美的年纪里,她做出了青年人的担当。从地方到团中央,她都被热烈赞许。“有着五千年的农耕历史,祖国的农业事业要有人复兴”,在镜头前,石嫣这样说道。这位80后姑娘到底有何故事?她如今又过得如何?

1982年,石嫣出生于保定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她自幼便对知识充满渴望。求学路上,她勤奋踏实,最为认真。生活在城市里,石嫣和别的女孩子不大一样。碧绿的麦田,弯曲的河道,黑黢的泥土。在父母的讲述下,她对农村充满了好奇。要知道,她的父母都曾是知青。在插队、下乡的日子里,他们和当地老乡积攒下了深厚的情感。逢年过节,石家人都会回去看看。

8岁那年,石嫣第一次来到农村。袅袅炊烟,寂静树林,草塘山色,静谧湖泊,这些都让石嫣欣喜若狂。自由地奔跑在沟壑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这一刻,她感到快乐极了。“做个农民也不错,自由、自然是人们最向往的”,在日记里,她写下了这样的心愿。多年之后,她果真实现了诺言,并鼓舞了许多人。

2002年,石嫣考入河北农业大学。消息传开,不少人大吃一惊。要知道,石嫣成绩一直拔尖,为什么要选择农业大学?这让亲朋好友不能理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大众眼里,学而优则仕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石嫣则有着自己的打算。

在一片质疑声中,石嫣将农学学得津津有味。填报农学志愿是自己的选择,她一点都不后悔。4年本科中,她依旧勤奋,态度端正。浸泡在图书馆里,她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从早忙碌到晚上,她不让自己片刻休息。2006年,石嫣被保送进了清华大学深造。

来到了更好的学府,石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她聪明好学,善于观察。为了得到关于农村的一手资料,她奔走了数十个乡镇。在三年时光中,她撰写了十几本笔记。中国的农业到底该如何发展?中国的新生代农民又在哪里?伴随着城镇化的进行,中国的耕地越来越少,参与农业的人口逐年递减。

2007年,石嫣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只是一个研究生,她却大胆发言,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石嫣提议,以农业集约化为根本,推行城乡协同发展。农业是第一产业,这关乎国计民生,我们绝不可忽视。同年,她被央视采访,这个外表清秀的女孩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2008年,石嫣被农业部外派前往美国。能够得到资助,她无比珍惜这一次机会。于是,她积极学习,获得了许多有用的收获。身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农业水平很高。机械化、智能化、产业化,这些都是美国农业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土地,美国农民便种植不同的作物。用飞机播种,用大型机械收割,集约化的农田管理方式让石嫣大开眼界。

石嫣是一个不怕吃苦的姑娘。在美国,她不住酒店,而是选择住在农民家中。跟随农场主一起,她深入田地,亲自播种、收获。顶着烈日,扛着寒风,她走在田地里,跟着采摘机。与此同时,她还前往康奈尔大学深造。2009年,石嫣创办了社区农业。尽管刚刚回国,她却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所谓社区农业,那便是提出绿色、有机、适量。在乡下,农民有着大片土地。可是,这些农作物却无法卖出好价格。通过搭建信息平台,让城市社区和农村二者联系。定点种植,定量种植,定时交付。就这样,农村真正成为了市民的菜园子。

说干就干,石嫣立刻投入到了社区农业之中。在她的带领下,北京郊区农民最先受益。这是一种引自美国的农业模式。短短数年,石嫣就取得了巨大成果。经过多番努力,她的第一批一百亩实验田早已达成合作。直接供应北京市中心,直接送到市民楼下。以现代物流为保证,她做到了快速、有效地运输。不知不觉间,石嫣扎根农村11年了。2020年,石嫣公司年营业额超过数千万,利润800万。在农业这个不赚钱的领域,这个女博士实现了创业神话。如今,她继续走在创业路上,未来必然越来越好。

0 阅读:3
一品文史录

一品文史录

回顾一段历史,解开历史迷雾,感悟人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