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宽松放水,加上美国连续降息,2025年各类资产将会如何?

志楷玩转趣事 2024-12-26 15:00:4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前言:

在全球经济的波动中,货币政策如同一场无声的战争,决定着每一笔资本的流向和每一项资产的价值。中国的货币宽松,仿佛打开了放水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连续降息的步伐,也让市场充满了预期。

这两个世界经济巨头的政策合力,将如何重塑2025年的资产格局?

但这一切背后隐藏的,不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对未来财富流动的深刻影响。

各类资产——从股市到房地产、从黄金到加密货币——将如何受此波动影响?市场的赢家和输家,又将如何在这一轮货币博弈中浮现?

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货币宽松,是2025年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关键词。这一轮周期与以往不同,它与美国的连续降息交织在一起,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货币宽松的核心逻辑是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降息可以让资金成本下降,鼓励企业和个人贷款投资。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债置换旧债,盘活存量资金。

比如,某企业原有1000万贷款,年化利率5%。如果央行降息至3%,企业就可以借新还旧,每年可节省20万元利息。如此一来,市场上的资金就会逐渐“活”起来。这种做法在欧美和日本已经屡试不爽,但在中国还是头一遭。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每一次降息周期,都伴随着经济的阶段性繁荣。2008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让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2015年的降准降息组合拳,则成功对冲了股灾的冲击。

站在历史节点上审视,货币宽松对于稳增长、促改革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货币宽松也并非是一片坦途。特别是在美国连续降息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会更加频繁,部分外资可能会流入中国市场,这固然为A股和楼市带来增量资金,但也可能加剧市场的震荡。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24年9月,受美股暴跌影响,A股单日大跌4%,充分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因此,如何平衡好内外部的货币政策,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难题。

市场的本质是供需关系,而交易量是观察供需最直接的窗口。我们来看看沪深两市的日均成交量,2024年徘徊在1.5-2万亿之间,接近总市值的2%。

要知道,中国股市总市值约100万亿,但流通市值不足80万亿。这意味着,平均不到2个月,股市的筹码就会完全换手一次!这显然是一个相当高频的市场。

可以预见,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2025年股市的成交量还会进一步放大。那么,如何看待成交量的变化?有人认为,成交量放大意味着投机氛围升温,市场将承压;但也有人认为,成交量充分说明了市场的活跃度,是股市升温的先兆。

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毕竟,没有成交,哪来的涨跌?当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才是牛市最好的底色。

2025年楼市趋势预判

楼市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展望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是房贷利率的变化趋势。

之前有市场人士预测,2025年房贷利率有望降至2.5%,而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可能低至1%。在此情况下,中国居民手中的140万亿存款,会向何处流动?是追捧股市、楼市,还是转向其他资产?这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组数据发人深省:截至2024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也就是说,仅一年新增储蓄就达8.4万亿元,相当于全部存量的7.9%!如果哪怕一半的增量资金流向楼市,都将对房价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居民选择买房,不仅看重价格,更看重未来的预期收益。但不可否认,超低利率环境下,楼市的吸引力会大大提升。

以目前38万亿的房贷规模为基数,如果资金供给充裕,房贷规模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房价能否上涨,还取决于供需两端的博弈。

有专家测算,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从2000年的20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1平方米,20年间翻了一番。按照发达国家50-60平方米的标准,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住房需求,至少还有20亿平方米。

如果把农村地区也考虑进来,需求缺口将更为庞大。也就是说,从中长期来看,刚性需求依然会是楼市最强劲的推手。关键是,这些需求何时释放,并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恐怕还要受制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去库存是重中之重。业内通常用去化周期来衡量库存压力,即用当前待售面积除以月均销售面积。一般认为,去化周期在18-24个月以内属于合理区间,如果超过24个月,就意味着供大于求。

据测算,2024年底,全国商品房去化周期约为12个月,一线城市不足6个月,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则高达36个月。这意味着,楼市分化正在加剧。对于供需失衡的城市,去库存仍将是2025年的主旋律。只有供需重归平衡,房价和地价才能稳中有升。

从需求端看,提振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宏观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收入要不断提高。只有“腰包鼓起来”,买房的念头才会强烈。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在筑底回升,发展韧性和潜力不断释放。

与此同时,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壮大,2025年有望达到4亿人。这个群体往往有较强的购房意愿和支付能力,将成为楼市的生力军。

如果供需能达到新的均衡,那么在货币宽松的推动下,2025年房价上涨的阻力将大大减小。但从区域和城市来看,房价走势会有分化,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可能会领涨,而弱三四线城市可能仍面临去库存的阵痛。

有机构预测,未来5-10年,东部沿海城市群的房价涨幅将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对于置业者而言,选对城市比选对时机更重要。

2025年股市趋势预判

股市向来敏感而多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像是一面放大镜,映射出经济的疾与喜。

我们不妨做个简单计算,目前股市日均成交量在1.5-2万亿,而总市值约100万亿,流通市值80万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股市的筹码每2个月就会彻底洗牌一次!频繁的交易为股价波动埋下了伏笔。

数据显示,2024年,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达到25%,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波动率上升,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结构性行情的机会。

因为当股价剧烈震荡时,往往孕育着新的赢家。关键是如何审时度势,捕捉市场的脉搏。

以目前5000多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可以看到,大小市值公司的基本面差异十分明显。一些传统行业的蓝筹股,市盈率只有个位数;而一些前沿科技公司,市盈率高达百倍。这种结构性分化,决定了指数很难全面上涨。

相反,轮动或许是主旋律。简而言之,就是资金在不同板块间不断切换,追逐阶段性的高弹性和高确定性。比如,基建板块、消费板块轮流表现;或者大盘蓝筹、中小创新股各领风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准确把握轮动节奏并不容易。但如果能紧跟政策导向,关注产业趋势,提前布局优质赛道,还是有望分享这场盛宴的。

但总的来说,货币宽松和流动性充裕,将为股市提供坚实的“人气”支撑。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可以重点关注两类机会:

一是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

二是业绩稳健、分红慷慨的传统蓝筹,它们往往是抗跌先锋,是资金避风港。有专家建议,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将50%的资金投向指数基金,30%投向行业龙头,20%投向潜力股,是一个相对均衡的配置方案。

当然,具体操作还要因人而异,关键是要约束好自己的投资冲动,不要随波逐流。

问题思考:资金新出路?

假如,2025年房贷利率真的降到2.5%,存款利率降到1%甚至更低,巨量的存量资金,会向何处涌动?这不仅是一个关乎资产配置的现实问题,更关系到中国未来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从理性角度讲,资产价格和收益率是资金配置的重要参考标尺。当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吸引力下降,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就会提高。

这是股市和楼市长期向好的基本逻辑。但资金也不是“只认钱”,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也至关重要。

比如,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的调整期,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对投资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安排资产时,既要算大账,也要算细账,全面权衡风险和收益。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存量博弈的背景下,传统投资渠道的上涨空间,可能都将受到压缩。毕竟,房地产总市值400万亿,股票市值100万亿,与M2存量数据相比,杠杆率已经不低。所谓存量博弈,就是资金在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挤压。

当楼市吸纳了大量资金,股市就可能缺乏人气;反之亦然。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经济增速换挡,高杠杆运行的风险也会加大。在此情况下,金融去杠杆和实体经济去杠杆,将成为大势所趋。

由此,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和领域,或许是资金的新出路。比如,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

这些领域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孕育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再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也可能催生一批新的投资机会。

对于敏锐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更愿意降低过往投资领域的占比,把更多资金投向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随着REITs、创投基金等创新型投资工具的普及,投资渠道和模式也将更加丰富。

结语:

总的来说,2025年在货币宽松预期和美国降息周期的共振下,很可能出现楼市股市“双升”行情。但考虑到资金存量约束和经济转型需要,单边上涨空间可能有限。

相比之下,供需改善的城市、前景向好的行业,更值得重点布局。而在结构性行情中,无论是传统投资还是新兴投资,把握趋势、控制节奏都至关重要。

展望2025年,在货币宽松和美国连续降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经济将面临新的调整期。房价涨跌、股市沉浮,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最稳妥的方法就是理性看待各种宏观趋势,审慎评估风险收益,保持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1 阅读:224

志楷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