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三大鬼节”之一,这天在民间也被称作“祭祖节”或“踏青节”。
清明节祭祖跟中原节和寒衣节不同,中元节和寒衣节祭祀讲究是祭拜自己认识的亲人,而清明节祭祖则是祭拜自己认识或不认识的祖先,所以清明节祭祖很多地方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拜自己共同的祖先。
民间有句俗语“衣锦不还乡,如绣衣夜行”,清明节回乡祭祖,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展示自己的一次大好机会,尤其是近些年在外面混的风生水起的一类人,这个时候都要风风光光的回乡展示一番。
清明节回乡祭祖才发现,这富人祭祖和穷人祭祖,还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富人回乡祭祖现在的农村居住的基本上以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居多,而老人们在一起最盼望的就是每年过年和清明的时候,这个时候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会返回。
每年清明节回乡祭祖,很多在外过得不错的和挣到钱的人回乡,都会大张旗鼓的而来,而家里的亲戚则早就奔走相告,目的就是告诉大家,自己家里或家族中在外混的特别有出息的那个要回来了!
而且这富人清明回乡祭祖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和家族里的长辈都会上前嘘寒问暖,并且这祭祖后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摆上几大桌,然后邀请亲朋好友和有血缘关系的人欢聚一堂。
并且很多亲友都会上杆子的奉承一番,并且希望能够提携一下自己家里的子女,而这座上宾的感觉也让他们感觉特别舒服,因此每年清明时都会浩浩荡荡的回乡,并且唯恐村里面的人不知道。
穷人回乡祭祖现在农村有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有很多城里人或在外地打工的人回乡祭祖,基本上都是悄无声息的回乡,然后祭祖完毕后就离开。
有很多城里人回乡祭祖,甚至连午饭都没有管,基本上祭祖完毕以后就回城,不会在农村的亲友家停留。
一般这样回乡祭祖的人,都是经济条件一般,或者在外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并且回乡后也不愿意让人知道。
一般这样回乡祭祖的人,在农村的亲戚也很少会向人提起,大家好像彼此间心照不宣,都不去打扰对方,而这类人基本上都是经济上一般,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一部分人。
穷人和富人回乡祭祖,也很难坐到一起清明祭祖是一个家族大事,民间有“过年不回家,是游子;清明祭祖不回家,是不孝”的说法,因此很多在外居住和生活的人,因为农村已经没有至亲长辈,所以过年期间未必回农村,但是清明祭祖是一定要回来的。
而在外过得好的富人清明回乡祭祖,基本都会受到乡里乡亲的热情招待,而且这些人也不忘这回乡祭祖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但是同为在外地工作或打拼的穷人,回乡祭祖的时候基本上是不会跟富人有所交流的,因为这样怕被同乡进行比对,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家族有血缘关系,这些人回乡祭祖也是忙完就走,而不愿意跟富人坐到一起唠上一唠,估计也是大家身份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而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
清明节回乡祭祖,这是缅怀先人和传承孝道的一种体现,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同,这清明回乡祭祖,富人和穷人真不一样,不知道大家发现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