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蒋君芳成都观察王柳
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全省18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动的“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正在报名中。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向活动组委会推荐了居住在辖区内玉苑小区,有着退休医生、“姐妹花”志愿队队长、“共享奶奶”等多重身份的黄美英。
人物名片
黄美英,194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为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机械厂卫生所医生,1998年退休来到成都,入住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玉门石油管理局成都退休基地(玉苑小区)。她是吉福社区最年长的志愿者、居民代表、五老工作者,玉苑小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姐妹花”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孩子们的“共享奶奶”。20多年来,她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邻里和社区,曾获得2021年成都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称号。
人物故事
“这棵树就是我的地标,每次我都站在这里等大家交党费。”1月5日上午,黄美英一大早便站在玉苑小区正中央的大槐树下,等着大伙儿来交党费。
最近,小区在进行环境更新,重铺路面,看到许多碎石垃圾堆积在花坛边,黄美英嘴里念叨着:“这些垃圾不能扔在这里,我一会儿去和施工人员沟通一下。”
已经82岁的黄美英,依然精力充沛,只要是为居民方便、为小区好的事,她总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去做。
远近闻名的黄医生:退休后发挥余热为民义诊
退休前,黄美英是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机械厂卫生所医生。退休来蓉后,黄美英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实现着自己作为医生的价值。
1999年的一天,对面楼的胡爱君找到黄美英,说怀孕的儿媳妇肚子剧烈疼痛,请她去看看。黄美英二话没说跟了过去,对孕妇情况询问后判断,孕妇已到临产状态。帮助孕妇完成一些临产前准备后,黄美英又陪同孕妇到医院待产,等孩子平安生下后才放心离开。胡爱君至今都把“感谢”挂在嘴边:“多亏了黄医生,我们当时特别紧张,因为有黄医生的陪伴才安心。”
那之后,“黄医生”的名号慢慢传播开来,小区里越来越多的人找黄美英询问大大小小的病痛。“原来退休了还是有人需要我。”再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黄美英,一边继续学习医学知识提升自己,一边为社区居民义诊。
2021年的一天,隔壁楼的杨淑华在去黄美英家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到黄美英家中坐下后,黄美英立刻发现杨淑华和自己交流时,眼歪嘴斜,状态不对,凭借多年从医经验,她怀疑杨淑华脑部出了问题。黄美英立刻打电话给杨淑华的丈夫,让他带杨淑华去医院。后来医院诊断出杨淑华是脑梗,“幸亏黄医生发现及时。”康复后的杨淑华时常去黄美英家串门,逢人便说是黄医生救了她的命。
孩子们的“共享奶奶”:勤学知识将爱传给下一代
从2008年开始,黄美英每个夏天都在社区的暑期公益托管班里给孩子们上课,社区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黄奶奶”。
已经上大学的李佳阳,时常都要利用闲暇时间来看望“黄奶奶”。李佳阳回忆,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从2011年暑假起,他便去到托管班,在那里度过了三个暑假。
除了暑期托管班,2022年,吉福社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搭建“共享奶奶”平台,让年长的奶奶照顾双职工家庭的子女,双职工家庭则为长者提供各类关爱回馈服务,形成了社区自主的“老小”志愿者互助模式。
黄美英当仁不让,在周末和节假日给6至14岁的小朋友们上课,带着他们做游戏,做手工,寓教于乐。
一张张剪下的报纸,一摞摞厚厚的备课本,写得密密麻麻的教学日记......黄美英每天要看大量的报纸和书,学习新东西,将用得上的内容摘抄下来,手写教案,制作题卡,用于教学,“我就是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更多东西,教给祖国的下一代。”
最年长的社区志愿者:带领“姐妹花”关爱小区老人
玉苑小区里居住的很多都是八九十岁的老年人。2020年底,在吉福社区的帮助下,黄美英号召院里相对“年轻”的姐妹,成立了“姐妹花”爱心服务队,帮助小区的老人。
逢年过节,作为“姐妹花”的主心骨,队里年龄最大的黄美英就会带领大家给小区老人包汤圆、饺子,送中国结和围巾等。后来,“姐妹花”还从外面请人给老人修理家电、理发、为结婚多年没有拍过婚纱照的老人补拍婚纱照......
疫情期间,黄美英第一时间加入到社区的疫情防控队伍中。
不仅如此,黄美英还帮老邻居们照看空房子,“有的家里老人走了,子女又在外地,就把房子钥匙交给我,我帮他们出租。”邻居家东西多,杂乱,租客见了不满意,黄美英又找人将东西搬到自己家,把屋子打扫干净再出租,自己从未收取分文。
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说:“黄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志愿者,不计任何报酬。她在推动社区公益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参与小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一位让人尊重的老同志、老党员,值得很多年轻人学习和点赞。”
2022年,哪束光温暖你、照亮你?
赶快登录川观新闻客户端,
参加“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吧!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