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怀疑活着没有意义的时刻?
前段时间,我在B站刷到一个视频。
作者的本意是鼓励人们在困顿的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但出人意料的是,评论区变成大型emo现场:
一个点赞过千的评论说:
“考上大学就可以好好享受了。考完四级就可以好好享受了。弄完论文就可以好好享受了。找到工作就可以好好享受了。做完这个项目就可以好好享受了。熬到管理层就可以好好享受了。等孩子大了就可以好好享受了。退休以后就可以好好享受了下辈子要好好享受享受”
有的人觉得,人就像西西弗斯一样,不停地推石头,毫无意义。
图片来源:pexel
还有人说:
确实没有什么意义。我高中大学花了七年时间仍然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反而是越陷越深。越想越没有前进的动力,开始自我怀疑、自我颓废。白白荒废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七年。
有的人,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而深陷痛苦。
所以人生意义究竟在哪?这听上去是个很宏大的命题,但其实真相可能并没那么复杂。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觉得生活没意义,都是因为缺少了一种感觉:满足感。
01
没有满足感
的人生有多可怕?
说起生活满足感,有人说这我懂,越有钱的人生就越满足。
其实,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
国外有一项调查表明,富二代患抑郁症的几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也就是说,哪怕是生活富足的人,也有可能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满足感与物质条件没有绝对关系。
图片来源:pexel
所以满足感究竟和什么有关呢?
心理学家理查德·瑞恩(RichardRyan)和爱德华·迪西(EdwardDeci)曾提出自我决定论的概念:
自我决定论认为,想要获得满足感,必须满足三大基本心理需求:即自主性(Autonomy)、能力(Competence)和人际关系(Relatedness)。
1)自主性:
自主性需求,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与动机发自内心,而不是受环境或他人所胁迫。
如果自主性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痛苦。
比如有的人虽然工作不错,但还是想辞职,原因是工作内容过于机械,或者领导颐指气使,让他感觉自己只是听从指令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2)能力
能力需求,代表能够控制一件事的结果,并体验到一种掌控感。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什么时候你会感到被你的工作滋养?”
有很多网友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当中有一个共性:
就是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或者克服了原本以为克服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幸福感是非常强的。
这种胜任感,会给个人很大的幸福感。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长期没有掌控感。
每件事,都花费90分的力气,却得出60分的结果。
图片来源:pexel
那么ta会非常缺乏掌控感与自信。
整个人也会极为痛苦。
3)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需求,在于人能在群体中得到归属感。
一个人如果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就有动力去战胜生活中的很多困难,反之就会身心俱疲。
就像秋瓷炫曾在《非常近距离》里说的:
成年之后一直独自在外打拼。
某一年她拍了一部电影,获了奖,然而拿奖回到家后,没有一个等待她的人,最后她自己一个人对着奖杯,在沙发上坐了一个多小时。
图片来源:网络
外在成就虽然重要,但也并不能弥补内心的空虚。
02
幸福的人
都有这2种感觉
那么,究竟怎样的状态才会让人真正感到幸福呢?
日剧《重新出版》里有个人让我印象深刻——少年中田伯。
他非常有天赋,但因为性格孤僻、画风怪异,经常被同事嘲讽。
表面上他波澜不惊,实则一直在默默努力。
终于,在让自己备受争议的作品得以连载的时候,他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大喊道:
“活着真是太好了”。
我相信,那一刻他是幸福的。
因为他体验到了强烈的意义感与满足感。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两方面的联结必不可少。
图片来源:pexel
1)与事物的联结
就像中田伯,他的现实世界一篇荒凉。
从小家境不好,还被父母虐待。
他唯一的救赎就是漫画。
每次画画都可以创造另一个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他总可以感到被疗愈。
与事情的联结,让他同时满足了:充实感,意义感与成就感。
如果这1种联结缺少,就会让我们感到好像缺了一个拼图一样,说不出的空虚。
2)与人的联结
日本心理学家水岛广子说过:
“所谓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能否真正与周围他人建立关联,同时真正接纳原原本本的自己。”
而与他人联结的关键,在于自我坦露,我们需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同时相信别人也会喜欢我们原本的样子。
图片来源:pexel
电影《心灵捕手》中,心理医生和年轻人分享关于去世的妻子的回忆,让他最怀念的并不是什么重大的时刻,而是妻子放屁的尴尬日常。
“这些小特质让她成为我的太太,她也知道我的所有小瑕疵,人们称之为不完美,其实不然,那才是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在真正健康的人际联结中,人会有一种松弛感,这也是让人幸福和满足的关键。
03
如何让
生活更有意义感?
如果你正在怀疑人生的意义,如果你正在感到对生活有些许不满足,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幸福模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维度获取幸福:
E(engagement):投入
指的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愿意专注于这项事物,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
正如上文的中田伯,他在漫画中,感受到的精神满足。
M(meaning):意义
指一个人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价值的。
日剧《半泽直树》中,男主半泽作为一个银行经理人,一开始很怀疑自己的工作意义。
因为他们总被别人叫做:“肮脏的放贷人”,很多企业诟病银行是:“晴天打伞,雨天收伞”的机构。
半泽也感到迷茫,痛苦。
图片来源:pexel
直到在半泽的努力下,他拯救了一家濒临破产的酒店,也得到了那家酒店的CEO的认可与信任。
他才重新找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银行经理人,不是肮脏的放贷人,而是让企业重获新生的人。
意义感,看似不起眼,但一个人一旦缺失意义感。
就像半泽,即便身处光鲜的金融业,也会感到怅然若失,不知如何自处。
如果你感到工作缺乏意义感。
可以像半泽一样,试着重新赋予ta意义。
同时,也可以主动去做一些有意义感的事情。
A(accomplishment):成就
这里的成就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而是指目标的实现。
每当我们实现了目标、学会了某样新技能,或者实现了某个小愿望时,同样会产生成就感。
所以成就感的本质在于自我提高,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
只要今天的我们比昨天的我们更好一点点,对生活的满足感就是源源不断的。
图片来源:pexel
R(relationship):关系
关系中更核心的是深度联结。
指的是被人看见与认可。
比如一些深交的朋友,每次聊天,都会感到被看见,被认可。
与之相反,如若缺乏深度联结,即便身处人群中,也会觉得无比孤独。
写在最后
曾奇峰老师曾说:
“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很痛苦的。”
因此,若你在质疑生活的意义,说明你的生活可能有一些不满足与痛苦。
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直面内心,找出痛苦的根源,解决它。
这个过程或许会很艰难,但只有迈出这一步,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村超观赛团#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小确幸吧。
图片来源:pe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