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他犯了3个错误

夜莺歌声凄凉 2024-12-27 16:27:44

毛主席那可真是有能耐!人家能在指挥谋划的时候,做到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还能在乱糟糟的局面里,精准地分析出情况,找出最合适的打仗办法。

1932 年的时候,在红军苏区,国民党的兵力多次来围剿。然而,当时中央的领导呢,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就一个劲儿地让红军去攻打大城市。

毛主席不赞成他们的做法,结果反倒被他们污蔑成“逃跑主义”。而且毛主席在讲战术的时候,会引用《三国演义》里的话和事例,他们就又说毛主席“照着书本打仗”,好像就只靠那本《三国演义》似的。

咱得说啊,有些言论能把毛主席气得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其实呢,毛主席不光喜欢《三国演义》,还对《左传》、《资治通鉴》这类书感兴趣,而且从这些书里,毛主席还学到了不少打仗的学问呢。

咱学归学,可真到了战场上,那得结合实际状况,看天时、地利、人和,来分析咱和敌人的情况,这样才能定出战术来。书本上那些东西,早都忘干净啦!哪能真照着书本去打仗呢?不过啊,想给人安个罪名,那还不容易嘛!

仔细琢磨琢磨,其实也不能怪大家这么认为,像毛主席那样把《三国》读到那种程度的人,确实是不多见。那毛主席到底从《三国》里学到啥知识了呢?

【诸葛亮三大错误】

还没取得成功呢,自己就先不行了,这可让那些英雄们伤心不已,眼泪止不住地流啊。

在看《三国演义》的人里头,诸葛亮那可是响当当的英雄。可叹啊,他虽说有“卧龙”这名号,可多次北伐都没成功,一辈子也没能实现自己北伐的心愿。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怜,也让人觉得可惜呀!

有时候啊,我真觉得老天不公平!为啥像司马懿那种小人能最后得逞呢?可像诸葛亮这样忠心义气的人,却只能满心遗憾地在五丈原病死,这到底是为啥呀!

同样是看《三国演义》,毛主席对里面的历史人物的看法跟别人截然不同。

首先呢,毛主席觉得诸葛亮北伐肯定得失败,原因有这么三个。

其一,就是用人方面出了问题,没选对人。

马谡那可是诸葛亮特意提拔的人。在政治方面,马谡还真有一些本事,没几年的工夫,就从一个县令变成了太守,这让诸葛亮特别看重他。

那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定把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街亭,交到马谡手里,让他来守卫。

马谡啊,他一方面对诸葛亮的信任很是感激,另一方面呢,又太想快点立功来证明自己了。诸葛亮明明跟他讲过,要他牢牢守住渭水,可他倒好,特别固执,就凭着自己对兵法的那么几句理解,就把军队安排驻扎在祁山上了。

自己把自己陷入了被魏军包围的困境,结果致使蜀国的街亭失守,蜀国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马谡就没优点啦?诸葛亮收服孟获的时候,马谡那可是提了不少挺管用的主意呢!不过马谡这人太自负,他也就适合当个参谋,当一军主帅那是不行的。

就好比蒋介石任用胡宗南,结果被共产党打得一败涂地,胡宗南自己还得了个“草包将军”的名号。

哎呀,要说这失街亭啊,那最后这责任还得是诸葛亮的。为啥呢?就是因为他用马谡用错了,这才造成了后面的失败。

第二点,把战争指挥权给放弃了。

头回北伐的时候,马谡把街亭给丢了,可诸葛亮那会儿还不知情呢。虽说诸葛亮使了个空城计把司马懿给骗过去了,但这也是很冒险的一招啊。

诸葛亮这时候没搞清楚自己的状况,以前刘备在的时候,他就只管出点子,军队调度那是刘备的事儿,他在后边扇扇羽毛扇就行。可现在呢,刘备不在了,他应该是最高指挥官了,结果他还是不管不顾,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别人,这可太危险了。

毛主席是咱党军队的最高指挥,但凡碰上重大战役,他都会亲自和各级指挥官一起商量战术。而且,每次战争的情况,他也能通过电台及时掌握。就因为这样,咱们的军队才能百战百胜。

诸葛亮明显也察觉到了这个事儿,打那以后,每次打仗,他都跟军队待在一块儿,啥事儿都亲自过问,亲自处理,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吸取经验教训了。

第三点,战略出了问题。

要是说前面那俩错误后期还能想办法调整过来给改了,那战略要是出了错可就麻烦大了。咱都晓得在《隆中对》里,诸葛亮跟刘备说,先把荆州拿下,然后再去打益州。

想法倒是不错,可就因为这样,使得蜀军被分散开了,兵力没法集中到一块儿。关羽丢掉荆州这事儿,跟这个也有关系。

蜀国本来兵力就挺弱的,还得分出一部分去管荆州,结果东吴打过来的时候,就没多少人能去救了。

毛主席那可是最重视战略的人呐!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还有建立“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先把大方向给定稳当了,接着再慢慢推行后面的一连串举措。

总的来讲,诸葛亮北伐失败就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得承认,毛主席的评价那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那当然了,毛主席也不是觉着诸葛亮一点儿优点都没有。你像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把蜀国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处理得挺好,这方面就挺值得咱学习的。另外,诸葛亮搞的屯田制也挺不错呢。

1955 年的时候,毛主席跟王震将军谈到了这个事儿。那时候,国内局势大体上已经比较和平了,退伍军人咋安置可是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毛主席说,咱可以学学诸葛亮搞屯田那一套。后来呢,全国好多退伍复员的军人,都去新疆帮忙了,加入了生产建设兵团。

毛主席不光对诸葛亮有特别的看法,对曹操的看法也和大众不太一样。

【曹操是进步的一方】

好多读过《三国》的人都认为,曹操那可是个大奸臣,在各种戏曲里面,曹操都是白脸的扮相。都说他把汉室王朝的权力给架空了,打着天子的旗号给自己捞好处。

不过毛主席认为,这样的评价不太对。他年轻的时候刚开始读《三国演义》,就特别喜欢曹操。

1918年,毛主席在去北京的路上,碰巧经过了魏都的旧地,他挺高兴地就去看了看,还写了首《过魏都》,用来怀念古人。

曹操年轻那会子,写了一篇叫《让县明本志令》的文章,在这文章里说了,他没想着取代汉室,他干的那些事儿,就是想把北方给统一喽,好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毛主席读了之后,觉得这文章写得挺真诚实在的,是篇好文章。

另外啊,毛主席可是诗词方面的大行家,他对曹操的诗文特别欣赏。像《短歌行》还有《观沧海》,毛主席觉得这里面展现出来的那种宏大的气势特别棒,他还说:“我可喜欢曹操的词了,那叫一个大气,只有真正的男子汉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

就因为有这样的欣赏,毛主席决定给曹操“翻案”,让他当新时代解放思想的带头人。

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正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本是个该高兴的事儿,可毛主席却对国家的未来满是忧虑。

咱都清楚,苏联是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算是打头的,在搞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攒下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不过呢,这些经验咱可以拿来作个参考,可不能一股脑儿全照搬到咱自己这儿来。

要知道,中国是中国,苏联是苏联。这两个国家的国土分布情况不一样,社会人文方面也差别很大,咋能把苏联的经验直接照搬过来呢?

红军那时候咱吃过一回亏,苏联让咱党在革命的时候先去打大城市,可咱国家的实际情况呢,其实更适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儿。

就这么个情况,毛主席想到了曹操。为啥呢?就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千多年来啊,他一直都被人说成是“奸臣”。

在毛主席看来,曹操那种“和传统对着干”的举动反倒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就得用特殊的办法。要是没有曹操全力出手统一北方,光靠汉室的那些统治者,能把北方的混乱局面给收拾了吗?再说了,曹操会用人,还积极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他有啥错呀?

从1958年开始,毛主席在公开的场合里,多次表示过他对曹操的赞赏。

那时候的人根本没法接受曹操的形象被美化这事儿,可毛主席还是不停地在公开场合给曹操“正名”。

在毛主席的坚持之下,学术界针对曹操的“是忠是奸”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讨论。毛主席对于这样的状况感到特别欣慰。

做学问跟建设国家没啥两样,要是不敢去挑战权威,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就随大流,那能有啥用啊?

在 1959 年的时候,戏曲里曹操的形象有变化啦!以前他完全是白脸,这会儿呢,在白脸的基础上,额头那儿多了一抹红。从这儿就能看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转变挺成功的。

【毛主席是历史的选择】

毛主席敢用曹操做前锋,这是因为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1920年的春天,心里装着救国理想的毛主席又一次到了北京。上次来北京的时候,他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受李大钊同志的影响,开始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回,他在长沙做了好多方面的研究,深深感觉到马克思主义对旧中国很适用。接着他去了北京,读了好多马克思主义的书。等到夏天的时候,他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好多著作里边,毛主席读得最多的那得是《共产党宣言》。刚入门的时候毛主席就读它,到了延安的时候,毛主席但凡碰到问题,就会把这本书拿出来瞧瞧。有时候读上几段,有时候整本都读,每回都能让毛主席有新的体会。

建国以后,毛主席把菊香书屋设在了中南海,他自己的藏书就有十万多本呢!不仅如此,毛主席还老是从北京图书馆借书看。出于对毛主席的尊敬,工作人员给他发的借书证上印着“一号”。

毛主席可没让这张借书证闲着,就1974年那一年,他就借了一千一百多册书呢!

毛主席不光自己读书,还对党的干部提出严格要求,得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党的七大那会儿,毛主席亲自挑了12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当作教材,规定这些书是党员干部必须要读的。

1963 年的时候,毛主席把教材的范围给扩大到了 30 本。这些书毛主席那可是熟透了的。

不光是中文版的书,毛主席连英文版的马列著作也没落下。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段时间,是毛主席学英语的高潮时期,像《共产党宣言》这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读物的英文版,毛主席都看了。

在1972年的一次和周总理的见面时,毛主席一个劲儿地表示,英语是个不错的玩意儿,学会了就能把外国人好的地方都给学过来。

毛主席因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和自然科学的看法都变得不一样了。

毛主席打小就爱看古典小说,那时候他挺纳闷,为啥小说里的主角净是些王侯将相,咋就没个农民呢?后来学了马克思主义,他明白了这个事儿,也有了唯物史观。

他从来不会把史书中的农民起义当作“匪”或者“贼”,他觉得这都是阶级斗争导致的。要是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看,这些战争都是有进步意义的。这样一来,在毛主席心里,曹操也就不是什么“奸臣”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开始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事儿了。毛主席呢,借了不少像物理、化学这类的书看,就连他的卧室里都放了好些仪器,为的是能随时做些实验。

有一回,毛主席和杨振宁教授聊到物理,问杨振宁中子能不能再分。那时候,科学界大多觉得中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了。可毛主席讲,从哲学的角度看,所有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物质肯定是能无限分割的,那中子肯定还能接着往下分。

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格拉肖,他认同毛主席的观点呢,而且把新发现的像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取名叫“毛粒子”。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历史做出的选择。要知道,只有毛主席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了解得极为透彻,也只有毛主席一直坚定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块儿,就这样,新中国诞生了,人民的好生活也到来了。

就像《东方红》那首歌里唱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有个毛泽东,他给人民谋幸福,是人民的大救星……”

0 阅读:62
夜莺歌声凄凉

夜莺歌声凄凉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