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表明,贾宝玉出家并不是因为放下,而是因为放不下

木槿读书 2020-05-15 19:59:06

红楼梦120回通行本中,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结尾部分,贾宝玉在雪地里光头赤脚,披着大红氅,和一僧一道绝尘而去,身后留下歌声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说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抛下薛宝钗,抛下重振家业的重负,贾宝玉就这样出家为僧了,贾宝玉难道真的能看破红尘,放下俗愿吗?

从书中描述看来,贾宝玉貌似有慧根,时不时地说出参禅悟道的话,有人说贾宝玉有佛性,我们看贾宝玉之前的言行中涉及到出家的情节。

薛宝钗过生日时,他首次谈禅

在薛宝钗过生日时“听曲文宝玉悟禅机”是宝玉看似很正式的一次谈禅。

戏文《寄生草》中的句子“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博得贾宝玉的青睐。

这段唱词的意思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赤条条地离开,心底里无牵无挂。

反映了鲁智深不受佛门的清规戒律,把普通的世俗幸福看作身外之物,看透了常人难以摆脱的生死烦恼。

宝玉是生活在“诗礼簪缨”的豪门贵族,平日里生活无忧,是很难遇见什么真正的烦恼的,这样的唱词对他来说很惊艳,颇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果然在后来他和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这些小儿女的烦恼中,他又一次想到了这个,并且加上自己看《南华经》的体验,写下了自己的悟道之感。

写下之后,感觉自己开悟了,也不再烦恼了,但是又觉得自己开悟了,别人不理解怎么办,于是在旁边附上了《寄生草》作为解释。

可是他的这个“悟”被聪明的宝姐姐和林妹妹看透了,这哪里是真的悟,分明是小孩子在耍脾气的一种表现形式。

真正开悟的甄士隐,柳湘莲哪有这么多的姿态,直接放下一切,跟随一僧一道就走了。

贾宝玉这一次悟道,只是为了引起姑娘们的注意,简而言之就是“我太难了,你们别闹了”的代名词。

对林黛玉,他多次说我出家做和尚

还有贾宝玉曾经多次说过出家当和尚的话,我们看看那都是在什么语境下发生的。

宝玉和黛玉吵架后,黛玉赌气说回家,宝玉哄她说跟回去,黛玉说“我死了”,宝玉说“做和尚”。

宝玉这种说辞,实在是小儿女爱情的“花样表白”,这种表白不仅仅一次,直到他有了更合适的表白方式“你放心”,才停止,这能说是看破红尘的前兆吗,恐怕不能吧。

宝玉的性格特点“怡红”

宝玉性格里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惜女孩子,对女孩子尽他最大可能的呵护,见了女孩子就清爽,自觉维护女孩的利益。

他大观园住的地方叫“怡红院”,在他梦游太虚幻境出现过“千红一哭”,红这里红代表女孩子,怡的意思是“使高兴”,他的职责就是让女孩子高兴。

他在荣国府住所的里间门头上挂着绛芸轩,“芸轩”有书香的意思,至于这个绛,则体现的是宝玉爱红的特点。

林黛玉前世又是绛株仙草,贾宝玉爱红这个特点将嵌入他的生命里,永不褪色。

就是因为贾宝玉爱红这一特点,他才会对钗环胭脂感兴趣,调胭脂膏子是他的一大乐趣,如果他真的能看破红尘,爱红这个性格中最显著特点也将离他而去。

但是这个特点在他出家之时依然保留。

甄士隐出家,听到道人唱《好了歌》,顿悟直接跟走了,柳湘莲出家也很决断,拿出剑,削去烦恼丝,跟着跛足道士走了。

对于他们出家的细节根本没有提及。

宝玉出家时的细节刻画

贾宝玉这个出家,是酝酿了好久之后。

在出家之前,把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拜别嘱咐了一遍,还满足了父母的愿望,去参加了一个考试,并一举高中,他的这种举动显然是没有放下。

更有他出家的细节描写,出家途中能遇见出门在外的贾政,给贾政磕头,而且特意提到他穿了红色的大氅。

为什么不是棕色,而是红色,红尘未了,他还是忘不了胭脂和热情,既然已经解脱,为什么还会对贾政拜一拜,说明还是有牵挂。

割舍不下的是谁?是林黛玉。

虽然林黛玉已经仙逝,但是贾宝玉还是希望能在梦里与她相遇。甚至还原以前的睡眠场所,希望能听到她对他说的最后的话,就像晴雯一样,哪怕在梦里有一场告别。

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尽管薛宝钗体谅他的心情,给他怀念和追忆的自由,但是越这样,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矛盾的贾宝玉也想平衡思念中的林黛玉和现实中的薛宝钗的关系,但是人的感情是不受理智约束的,林黛玉一直占据在他心头

贤妻在侧,贾宝玉怎能让思念林黛玉的感情汹涌澎湃,但是此情无计可消除,出家躲开薛宝钗,专门追忆林黛玉是他最好的选择。

林黛玉的灵柩运往了哪里,他跟到哪里,他不忍心林黛玉自己忍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苦。

红,是他一生的钟爱,他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他出家是为了他心中的最爱,他不是放下,而是放不下。

0 阅读:2
木槿读书

木槿读书

书情多卷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