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从小学到大学遇到的这些老师都影响了他的一生,这些老师像是在黑暗中为他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让他在迷茫的求学道路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在沈阳第六两等小学堂的时候,高戈吾经常给学生们讲一些救国的道理,那些话语深深印在了周恩来的脑海里面,让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救国。
高戈吾看到周恩来学习成绩特别好,就经常在课后给他补课,这让周恩来感到特别温暖,因为那时候他寄人篱下,在沈阳的生活其实并不容易。
高戈吾不仅教授知识,还经常和周恩来聊天谈心,了解这个学生的想法和困惑,这种亲切的师生关系让周恩来受益匪浅。
周恩来后来因为伯父工作调动要去天津,临别前高戈吾还特意叮嘱伯父一定要给周恩来找个好学校,这份关心让周恩来一直记在心里。
多年以后当周恩来已经成为国务院总理,他还专门约见了高戈吾的儿子,询问老师的情况,这说明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启蒙恩师。
在南开学校的时候,周恩来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重要老师严修,这位老师不仅资助他求学,还一直关心他的发展。
严修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在阅读周恩来的作文时就看出这个学生不简单,所以特意免去了他的学费,让他能安心读书。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期间表现优异,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组织了很多课外活动,这些都让严修觉得他真的很有前途。
严修当时还想把女儿嫁给周恩来,但是周恩来婉拒了,他觉得自己要把时间都用在学习和救国上面。
严修后来设立了范孙奖学金,专门资助优秀学生出国深造,周恩来就是第一批获得这个奖学金的学生。
严修还特意给英国公使写信,帮周恩来联系国外的学习机会,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周恩来非常感动。
在周恩来留学期间,严修一直定期给他汇款,确保他能安心学习,不用为生活费发愁。
即使后来有人说周恩来在国外加入了共产党,严修也没有停止资助,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
周恩来在革命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对老师们的感恩之心,他经常说没有这些老师就没有他的今天。
在担任总理期间,周恩来工作特别认真负责,这种工作态度和他在南开学校学到的做事态度是分不开的。
周恩来一直记得严修资助他的恩情,所以在工作中也特别关心教育事业,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
虽然严修去世时周恩来因为从事地下工作不能去送别,但他一直把老师的教导记在心里,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周恩来在择偶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结婚对象必须要和自己有共同的革命理想。
他拒绝了严修女儿就是因为不想让婚姻影响自己的理想,这种选择在当时来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后来周恩来遇到了邓颖超,两个人因为有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了一起,这段感情经历了很多考验。
他们夫妻二人相处融洽,互相支持对方的工作,这种革命伴侣的关系成为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