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关税战陷入僵局之时,白宫又将矛头指向了加拿大。2025年4月16日,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记者会上重申:我们仍坚信加拿大将并入美国成为第51个州,并使加拿大人受益匪浅。此番狂言只能证明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在中国的顽强阻击下已无牌可打。如今,美式霸权下的焦虑锋芒只好转向北方,将百年盟友加拿大推上"州化"手术台。
从关税战到领土扩张:无牌可打下的黔驴技穷当关税战在全球遭遇反噬,白宫试图通过重构北美版图转移国内矛盾。这种从经济战到领土野心的转向,实则是华盛顿政治精英在全球化退潮期的困兽之斗。长久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惯于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他国,肆意破坏国际秩序 。卡罗琳·莱维特的话看似荒诞,实则是美式霸权在关税战将落幕时的最新变种——当关税大棒无法击垮中国时,华盛顿试图用"经济糖果"诱捕枫叶之国。
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蛮横、妄图掌控一切的癫狂本质,更揭示了单边主义在全球觉醒浪潮中的必然溃败。这种将主权国家"州化"的狂妄构想,本质上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践踏,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华盛顿决策层对多极化世界来临的集体性恐慌。
美式“交易艺术”:用关税与“合并论”诱降枫叶国自2025年起,美国以“每年损失2000亿美元贸易逆差”为由,多次威胁对加拿大加征25%关税,甚至将关税谈判与“合并论”捆绑,称“若加拿大无法承受关税压力,不如并入美国”。这种将经济胁迫与领土野心混为一谈的策略,实则是华盛顿“交易艺术”的延伸:当传统关税牌因北美产业链深度绑定而效力有限时,便以政治挑衅制造谈判筹码,同时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将“吞并论”包装成“双赢”的糖衣炮弹。卡罗琳·莱维特声称“加拿大加入美国可避免关税并获得军事保护”,试图将单边主义逻辑转化为“恩赐表述”。然而,加拿大国防预算虽长期依赖北约框架,但其北极战略地位与能源资源(如占美进口60%的原油)实为华盛顿地缘利益的核心,所谓“保护”实为控制。
北美大陆的帝国野望白宫的 "第51个州" 计划并非突发奇想,而是百年扩张主义的延续。1846年《俄勒冈条约》迫使英国割让西北领土,1898年美西战争吞并夏威夷,2019年试图购买格陵兰岛…… 这些行动构成美国领土扩张的演进脉络。如今,当军事扩张成本过高,经济手段成为新的 "炮舰外交"。
国际法专家指出,美国的行径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 2 条。丹麦学者奥贝里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任何国家都无权单方面改变他国主权,这是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石。" 加拿大更是愤怒直言:"美国正在将国际法踩在脚下,这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多边体系的公然挑衅。"
但白宫似乎铁了心要打破规则。卡罗琳·莱维特在3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宣称:"自由女神像属于美国,正如加拿大终将属于美国。" 这种殖民主义话术激怒了法国,当即要求收回自由女神像。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务院官网悄悄修改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表述,将 "三国协议" 改为 "美加墨州际贸易规则"。
美政危机:借“第 51 个州”闹剧转移内部矛盾华盛顿导演的“第51个州”闹剧,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美国政治的多重危机:当内部矛盾无法通过制度革新化解时,便制造外部假想敌转移视线;当实质性政策工具箱见底时,表演性政治便成为救命稻草。而加拿大民众用冰球与表情包构筑的“软性防线”,或许正是对这个单边主义时代最犀利的反讽——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虚张声势的吞并宣言中,而在文明韧性对野蛮逻辑的无声胜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