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苹果公司放弃造车的决定,千人千言。
小米雷军曾发文表示,对此感到震惊,并称如果是自己,绝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理想李想则认为,苹果放弃造车、专注于人工智能是明智的战略选择,且时间点也恰到好处。
贾跃亭则认为,苹果放弃造车是个大错误,AI电车是AI技术最大的赛道,最大的应用场景及最大的载体。这是苹果生态系统中AI终端侧的最大缺失,苹果将失去通过AI垂直整合汽车生态的历史机遇。
但在狂砸超100亿美元之后,苹果真的甘心放弃新能源汽车市场吗?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1 —重启造车,或携手“特斯拉杀手”换个思路造车,从自研转向合作?
最新消息显示,据苹果公司供应链透露,苹果正与美国某家造车新势力洽谈重启“苹果汽车”合作的可能性,目前与苹果接洽呼声最高的是Rivian。虽有洽谈合作的动作,但具体细节及合作方式尚未知晓。
据了解,Rivian是美国本土车企,曾被行业誉为“特斯拉杀手”,亚马逊即是其客户也是其股东。目前主要提供车型为R1T电动皮卡和R1S电动SUV(还有一款为亚马逊推出的电动货车EDV),均在伊利诺伊州工厂生产。
今年3月,Rivian正式发布新的中型平台,该平台是R2和R3产品线的基础。R2是Rivian的全新中型SUV,采用五座设计。R3是一款中型跨界车,车身尺寸不大,R3X是R3的高性能版。
据悉,R2、R3、R3X将在北美推出后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中,新款车型R2(平价车型,类似特斯拉Model 2)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交付。
为了减少成本开支、保护现金流,Rivian计划将R2转移到现有工厂,也就是伊利诺伊州工厂进行生产。截至目前,Rivian已从美国伊利诺伊州获得8.27亿美元资金,用于当地工厂扩建、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员工职业培训。
从产销量来看,Rivian表现比较亮眼,2023年生产了超过5.7万辆汽车,交付了超过5万辆汽车,超过了其管理层2023年全年产量指引54000辆。在行业看来,较好的销量数据是Rivian积极扩产和推出新款平价车的支撑。
尽管Rivian在造车方面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但其依旧面临资金吃紧、身陷裁员周期的困境。仅在2024年,Rivian已经展开两轮裁员。今年2月开始第一轮裁员,计划裁员10%。4月开始第二轮裁员,计划裁掉1%的员工,以期降低成本,实现毛利润率转正。
从Rivian今年一季度毛利率情况来看,环比有所改善,从上季度-46.1% 环比提升2.3%至本季度-43.8%,但仍然低于市场预期-35.9%。
因此对于Rivian来说,提高销量、降低成本仍是主要任务。如果和苹果联手,基于苹果用户的消费粘性,或许将为其打开新的大门。
—2 —十年造车,苹果难“自弃”不仅是超百亿美元的巨资投入,苹果公司花在汽车项目的成本还有时间。
2014年,苹果首次提出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项目——泰坦计划,并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汽车产业基因的核心团队,计划打造出一辆能够颠覆汽车行业的产品,并在2019年亮相。
显然,苹果的造车之旅并不顺畅,直到2018年,苹果手机销量下滑,业务陷入困境,苹果也进行了改革,并重组了泰坦计划。其宣布砍掉项目的“硬件”部分,专注于软件和服务,即自动驾驶系统,并且计划最早于2025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然而,没等来苹果的好消息,反而将汽车项目一再推迟。2022年底宣布将首款新车发布时间推迟至2026年,并放弃了L5全自动驾驶路线;2024年1月,计划将汽车发布推迟到2028年;再到2月,苹果电动汽车项目被传将取消,汽车团队将转向人工智能。
至此,苹果十年之久的汽车项目告一段落,并在行业引起轩然大波。毕竟,苹果汽车被行业看做是美国继特斯拉以后的第二大鲶鱼。
需要注意的是,与其说苹果“重启”造车,倒不如说苹果的汽车梦一直在继续,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AI智能,最后都还将回到汽车领域。
目前,苹果与Rivian等车企的具体合作内容并未公布,但行业有大胆的猜测。
基于苹果对智能系统的经验以及自动驾驶的推崇,外界推测,苹果或率先将自家软件搭载在Rivian车型,可快速取得效益。其次,着手从L2+入手测试,跟随市场对L3及更高阶智能驾驶展开研发设计。最后,也有可能与之联手打造苹果的汽车品牌。
不过,不管何种模式,苹果的回归,自然也刺激了市场的消费情绪。而之前与苹果汽车传出“绯闻”的企业,也将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再续前缘”,如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双巨头。
—3 —动力电池,依旧是核心部件中长期来看,动力电池依旧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并且占据主要的成本。
对于苹果来说,此前就有消息传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其首选电池供应商。对于三元电池,苹果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更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
早在2017年,苹果就被传与宁德时代接触,后续又被传出与比亚迪进行谈判。而后随着苹果汽车项目熄火,与两者之间的合作进展也进入沉默状态。
不过据相关报道及业内人士的透露,苹果曾要求宁德时代或比亚迪在美建电池厂仅供苹果汽车,但被企业拒绝告终。无法将动力电池成本打下来,这也是苹果放弃造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上文提到,Rivian也面临了成本高、毛利率低的困境,而在电池端,Rivian也有意愿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这与之前的苹果不约而合。
据了解,Rivian目前采用的是三星SDI的电池。但之前,Rivian还曾计划自己开发电池,并且主要集中在固态电池领域,前几年还在官网发布招聘固态电池技术相关职位的信息。
不过在去年12月,Rivian已经解雇20名电池开发团队成员,放弃了自造电池。这对于Rivian来说,似乎更适合自身的发展。
最新消息显示,Rivian的新车R2 SUV和R3,或将效仿特斯拉采用大圆柱电池,不过其采用的是4695电池,直径为46毫米,高度为95毫米,比特斯拉的4680电池还要大。
而与Rivian合作的三星SDI,在今年3月宣布,明年初具备46毫米大直径电池量产能力,量产时间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同时,三星SDI表示将在 2027年开始量产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将达到900Wh/L。
需要提及的是,不管是46大圆柱电池还是固态电池,目前均处于产业化前期,且面临诸多技术、工艺方面的难题。即便是特斯拉也面临46大圆柱电池“难产”,固态电池更不用说,基本是半固态在炒热度、抢眼球。所以,Rivian的车届时能否按计划搭载,还要看今年产业发展态势。
相比以上电池技术,现有的可稳定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则似乎更为靠谱,换句话说,只要Rivian想,目前就有很多种选择。
从行业现状来看,搭载中国电池厂生产的动力电池的美国车企并不少,比如特斯拉、福特等,这两家车企甚至与宁德时代还保持着合作建厂、技术授权等更加深入的合作。诸如Rivian等车企是不是会走上他们的“老路”,不好判断,但一切皆有可能。
而磷酸铁锂电池方面,不同于其他二三线电池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有自己的“技术”高地。比如,比亚迪吃尽红利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不断向上突围的CTP技术等,已推动磷酸铁锂电池迈入千里续航阶段。并且大圆柱电池和固态电池这两家龙头也有布局。
以Rivian为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确实是比较合适的合作方。一方面是成熟的电池技术主导,另一方面还有市场的布局。抛开美国市场,国内电池企业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布局正在全力加速,本土化供应将不再是发展难点。
最后回到苹果造车的话题,不管他选择自己造车还是合作造车,能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电池企业合作,我们乐见其成。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苹果没办法将汽车业务做成手机业务。正如很多质疑的声音所说,大部分人可以为1万元的手机买单,但少数人才愿意为上百万的汽车买单。要达到苹果手机“销量断层”的市场程度,需要降低再降低汽车的售价。而这中间的利润和成本差距,苹果是接受不了的。
至于后面,“苹果汽车”究竟以何种方式面世,大家还需再等待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