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菜系的传承人都在忙着收徒弟、教手艺的时候,东北菜的大师傅却在连夜毁菜谱。虽说心里有一万个舍不得,但是这老祖宗留下的传承必须得废除!人家八大菜系传下来的是秘方,他们传下来的可是妥妥的入狱指南。谁要是敢还原出一桌老式东北菜,还没吃到嘴里就得喜提银手镯。传说中便宜量大的东北菜到底有多“刑”?今天用一个视频,就给您全都讲明白!
在咱们大中国有一道很神奇的菜肴,不正宗的版本人人都吃过,正宗的版本却是谁也没见过。它就是东北名菜--地三鲜。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说小编是故弄玄虚,不就是一个土豆茄子大辣椒组成的拼盘炒菜,谁还吃不起似的?
不是咱说句冒昧的话,这菜还真是吃不起。就算食客再有钱,厨子也不敢接下这个活儿。因为正宗的地三鲜原材料,确实太硬核。34年之前,这道菜还叫做“地三仙”,是用东北虎、梅花鹿和和黑熊做主菜,一锅乱炖、喷香出锅。
对你没听错,曾经的东北菜就是在动物保护名单上找食材,而且是啥贵吃啥,一点都不把吃货们当外人。在吃野味不犯法的年代,这种地方菜系还能一骑绝尘,即便是自诩会吃的广东人,也不敢在东北人面前挺腰子。
如今进不了八大菜系名单的东北菜,曾经可是绝对的王者。新中国成立之后举办的首届厨王争霸赛,冠军就是东北菜的嫡系传人刘敬贤。人家凭借了一道兰花熊掌一举夺冠,赚足了全国人民的口水。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小鸡炖蘑菇,这可是减配之后的平替版。这道菜原先是要用猴头炖飞龙,所谓东北飞龙就是花尾臻鸡,如今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玩意别说是下锅了,你敢抓一只回家当宠物,就得进去踩上好几年的缝纫机。曾经的东北菜单,现在已经成为了全民皆知的入狱指南。
一到冬天,即便是南方人都会心心念念一道铁锅炖大鹅。配米土豆、豆角一炖,上面再盖上几个玉米饼子,这家伙荤素搭配,美美吃上一顿,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儿。炖大鹅好吃归好吃,可是不太正宗。最早的版本炖的可是丹顶鹤,据说味鲜汤美,隔老远都能闻到肉香味儿。但是现在大家也就只能听听而已,毕竟食材们都住进了野生动物园,受到了妥妥的法律保护。
正是因为正宗的菜都不让做,因此当地厨子们就开始另辟蹊径。什么锅包肉、溜肉段这种家常菜逐渐登上舞台,成为了东北人常见的餐桌美食。而身怀绝技的厨子们也很失落,明明学的是蒸熊掌、蒸鹿尾儿,实操的时候却只能炖鸡炖鸭炖土豆。品质也就这样了,索性在数量上下功夫,每道菜都做的量大实惠,努力争取食客们的欢心与支持。
再加上咱们的大东北地大物博,居民们热情好客。久而久之,东北菜实惠量大的特点就扬名在外,甚至让不少外乡人都流连忘返。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东北菜做的太粗放,不是大乱炖,就是蔬菜蘸酱。完全没有江浙菜和两广菜那样的精致感,而且动辄端一盆上来,总让人有种被“投喂”的感觉。
并且东北人爱吃的东西都有种浓浓的廉价感,什么酸菜、鸡架,就连包饺子都是白菜萝卜轮着来。虽说山珍海味被明令禁止,但是搞点好食材也不难吧,为啥非得挑些粗放的原料当主角?
其实,东北菜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除了老菜单被列入刑法,啥都不让吃之外,还有很强的现实因素。不是他们不想精致,而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些细节着实精致不了。
相信去过东北的小伙伴,都被被当地的菜量吓一大跳。五六个客人坐一桌,点上四个菜愣是吃不完!每一道菜都是屁股大的盘子,还得摞的像小山一样高。看你摆上好酒,老板还会送你一碟凉菜一碟花生米。总之就是吃不完,根本吃不完。为啥东北菜如此的实惠量大,难道只是因为当地人热情好客吗?
其实,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他们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一道道量大实惠的东北菜,就是过去与现实的最强缩影。说起来,振兴东北四个字,早在100年前就有了雏形。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沈阳就已经建起了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当年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俩,为啥能在这里横着走,还不是因为他们的部队装备精良,从飞机到大炮都成了基础配置。
东北地区人口多、资源广,可以说是发展工业的风水宝地。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三个省份创造出的产值就能达到全国的40%以上。前苏联帮我们建立的1550个工业项目,57个都落在了东北。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为了全中国的工业摇篮。
种粮、挖煤、采油,各种产业的快速发展之下,也东三省也有了自己的特色“三多”:工业多、工人多、农民多。他们对于饮食的需求,就是滋味足,能下饭,吃到饱。
不是还有些南方人会吐槽过东北菜,说这里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炖菜,把食材都扔到一个大锅里,不知道有什么滋味。事实上,炖菜就是劳动群众最喜欢的一道菜。有荤有素,还有菜汤,不管是拿来配米饭还是就饼子,都能安慰劳累一天的身体和空虚已久的肠胃。
至于那些精致的摆盘和繁琐的料理方式,完全不是东北人的风格。对于他们来说,吃饱吃好就是最大的人生目标,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用在劳动上。在汗水的浸泡下,东北地区有了自己的新食谱,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大拉皮和拌鸡架。
这些菜肴就和东北人的脾气一样,直接、豪爽,用最简单的料理方式做出最能慰藉肠胃的食材。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几个同龄人相约去沈阳玩耍。看着桌上一道道堆成小山的东北菜,同行的男同学一脸错愕,直呼吃不完。
没想到这话被上菜的老板娘听见,她咧开大嘴一笑,用大嗓门的东北话做出了回答“哎妈呀,这还多啊,几个半大小子,可得吃饱,不吃饱哪有力气干活啊。”是啊,在东北人的眼里,吃饱饭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劳作。
和那些动辄需要18个套件才能吃到嘴里的大闸蟹不同,北方菜系里从来没有那么多的阳春白雪。优雅、姿态,那都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中浸泡出来的生活格调。这对于卖力气发展工业的北方重镇来说,好归好,但终究是不合时宜。
鲁菜历史悠久,技法丰富,是因为齐鲁地区文化厚重又是孔孟之乡;川菜自宋代之后就自成流派,鲜香爽辣,最适合偏安一隅的山地居民;至于最近几年大火的粤菜,则是口味鲜香,不生不腻,甚至还融入了不少西餐做法,洋气十足。而最精致的当属淮扬菜,用料最为严谨,追求刀工和摆盘,就连如今的国宴,也要让它当主角。
由此可知,一方水土不仅养了一方人,更是孕育出了不同的菜系风格。一向大开大合,重工轻商的老东北地区,是决计不可能养出精致、细腻的复杂菜系。或许只有这些量实惠、土气中带着温厚的东北菜,才最能代表东北人的性格。
你有多久没吃过东北菜了?唇齿留香的锅包肉、清凉爽滑的大拉皮,甚至是开胃养人的大碴子粥,也许算不得什么顶级美味,但总能慰藉一颗忙碌的心。如果屏幕前的你还没吃饭,不妨约上几个小伙伴去吃家东北菜馆。这种接地气又实惠的中式菜系,说不定能让你重新拉满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