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自幼聪慧,他在艰难困苦中毅然走上艺术之路。尽管生活窘迫,甚至以人力车谋生,李英杰凭借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精神,最终成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的提携和他不懈的努力,使他在艺术道路上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尽管事业辉煌,李苦禅的情感世界却充满波折。面对一次次的婚姻失败和人生的重重困境,他如何坚持初心,走到最后?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李苦禅
李苦禅1899年出生在山东高唐的一个普通农家。家境贫寒,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学堂读书。其他科目他学得平平,唯独画画,他展现出与生俱来的天赋。尽管家族世代不识字,但李苦禅在绘画上却天赋异禀。
1916年,17岁的李苦禅离开家乡,来到聊城省立二中读书。在这里他遇到了老师孙占群,后者对李苦禅的画技赞不绝口。孙占群建议他到北平继续学画,不能浪费这份天赋。
徐悲鸿
20岁那年李苦禅来到了北平,口袋里仅有四块大洋。初到北平,生活困顿,连学费都成了问题。为了生计李苦禅开始拉黄包车,住在北平郊区的慈音寺。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放弃学习绘画,白天拉车,晚上苦学画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李苦禅遇到了徐悲鸿。那时的李苦禅并不知道,这位穿着长衫的青年,日后将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这里教画画吗?”李苦禅问道。徐悲鸿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是的,跟我来吧。
李苦禅的日记中记载了自己被捕后在狱中的经历
在徐悲鸿的指导下,李苦禅接触到了西方绘画的理念,并逐渐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徐悲鸿的名言,“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影响了李苦禅一生的创作思路。
虽然学画的费用高昂,李苦禅依然努力打工挣钱,白天上课,晚上拉黄包车。有时夜深人静时,李苦禅还会遇到抢劫,凭着一身功夫,他总能化险为夷。即便如此他始终未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李苦禅作品
李苦禅1922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开始了与贫困斗争的日子。白天上课,晚上做黄包车夫,他的生活艰辛而充实。画材昂贵,生活费紧张,李苦禅凭借坚韧的毅力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载了齐白石一程。当时李苦禅穿得破旧,手上布满老茧,心中忐忑不安,不敢与老师对视。车停下时,齐白石却开口说:“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吧?我看过你的画,很不错。”李苦禅愣住了,紧张的心情被这句话一冲破,齐白石拍拍他的肩膀,轻松说道:“你靠自己劳动吃饭,不丢人。”这一刻李苦禅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担豁然轻松,心中下定决心,贫穷并不值得羞耻,反而是一种力量。
李苦禅画像
此后李苦禅改名“苦禅”,齐白石看到他对画的热爱与天赋,便收他为徒,李苦禅开始了正式的艺术学习。尽管成了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依旧未曾停下辛劳的脚步。白天学习,晚上拉车,偶尔还要抽空去做别的工作。工作和艺术的双重压力让他疲惫不堪,却也让他在画艺上不断精进。
在这段忙碌的岁月中,李苦禅忽略了身边师妹凌嵋琳的深情。她早已暗恋他,最终决定通过让李苦禅为她画一只鸳鸯来表白。“师兄,能不能画一只鸳鸯?”她羞涩地问道。李苦禅一时调侃:“师妹,莫非是好事将近?”凌嵋琳却睁大了眼,直言:“我眼里只有你,哪儿容得下别人。”这番话让李苦禅心头一震,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最终结为夫妻。
李苦禅和儿子李燕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如凌嵋琳所期待的那样美满。李苦禅的心思几乎全都在画作上,忽视了妻子的情感需求。凌嵋琳的内心渐渐感到孤独,她的耐心与日俱减。1930年,李苦禅受邀赴杭州任教,夫妻间的裂痕逐渐显现。凌嵋琳的心开始飘远,她与李苦禅的弟子张若谷发生了婚外情。最终李苦禅发现了妻子的背叛,感情的裂痕也在这一刻完全暴露。这一切,源于他对艺术的痴迷,也源于他未曾给予妻子应有的关爱与陪伴。
1937年7月29日,日本军队占领北平,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带来了文化侵略的阴影。为了洗白自己的战争罪行,日本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文人,其中青年画家李苦禅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李慧文与孙女
面对日本人的诱惑,李苦禅并未屈服。他拒绝将自己的画卖给日本人,辞去了所有职务,远离他们的控制,随着战事加剧,地下党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李苦禅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开始将画作卖给日军,换取资金。日本人认为他是因为生活困窘才出卖灵魂,却不知这笔钱几乎全数捐给了爱国的地下工作者,用来支持抗日事业。
有一次地下党急需2000元经费送一批人去延安,李苦禅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刚从日本人那里换来的钱,解决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他还开设了杂志社,为地下党提供了隐蔽的交流渠道,传递重要情报。
许麟庐、齐白石、李苦禅
然而李苦禅的双重身份最终被暴露,1939年5月14日他被日军逮捕。面对严刑拷打,李苦禅坚持不屈,28天的酷刑没有让他吐露一句口供。日军少佐上村喜赖曾试图威胁他,李苦禅冷笑道:“你们的招数就四个,杀我也不过是狗吃、枪毙、活埋、砍头。来吧尽管试试!”他的一句话,令日军的威慑失去效力。最终,日军无奈将他关入死牢,但李苦禅的毅力和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让所有的酷刑都变得毫无意义。
李苦禅被释放后,依然未曾放弃抗战,他更加低调地参与地下活动,继续在北平举办画展,为抗日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管战火纷飞,他从未忘记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责任。他常对儿子和弟子说:“首先做人,其次才是画。”这些话语深深影响了周围的人。
齐白石与李苦禅
1942年,李苦禅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小幸福,他与年仅24岁的李慧文结为夫妇。李慧文来自贫寒的家庭,然而她并未因李苦禅比自己大19岁而有所犹豫,反而钦佩他坚定的民族情节和精神,愿意与他共度余生。婚后李慧文始终坚定地支持丈夫的事业,无论他们经历多少风雨,始终未曾分离。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李苦禅所钟爱的国画却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国画,尤其是写意国画,逐渐被一些学者批评为“资产阶级艺术”,认为它无法真正服务于人民的精神需求。这种观点得到了社会某些力量的支持,结果李苦禅所教授的国画系被彻底取消,原本拥有的教职也被剥夺,甚至只剩下看大门的工作,每月12元的工资让他感到生活更加艰难。
李苦禅和李慧文的结婚照
当李苦禅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自己被边缘化的命运,内心的苦闷几乎要将他吞噬。然而正当他迷茫之时,一位朋友提议:“你不是和毛主席有过交情吗?不如写封信给他试试看。”这个建议像一记惊雷,唤醒了李苦禅埋藏已久的记忆。
李苦禅曾与毛主席有过交往,尤其在学生时代,两人曾有过亲切的交流。抗战时期,李苦禅也为八路军做出了贡献,心中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充满了期许。可那时刚刚成立的国家事务繁多,毛主席每天忙于国事,哪里会顾得上一个画家的困境呢?李苦禅心中迟疑,觉得自己的请求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最终决定放弃这个念头。然而某个傍晚,李苦禅回到家中,心头的郁结与无奈让他忍不住喝了点小酒,借着微醺的劲头,他终于决定鼓起勇气写下那封信。
李苦禅书法作品
信中李苦禅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困境,并且带着些许激愤和激情,写下了对国家、对党、对社会的期望。他提到“共产党应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并非仅仅为自己发声,更为整个国画界的艰难生存状况发出呼喊。写完信,他将信封封好,心中满是忐忑,谁知这一举动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没想到毛主席看到信件后,立刻指示相关部门处理李苦禅等国画家的问题,亲自联系了徐悲鸿,要求妥善安排这些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问题。田家英来到李苦禅家中时,带来了毛主席的亲笔嘱托,他表示:“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党正在忙着恢复生产和建设,许多传统文化事业暂时可能没有照顾到。主席希望您能够理解,继续坚持国画事业,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凌嵋琳
这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李苦禅。他没有想到,曾经的信件竟能引起毛主席如此重视,并且给予他如此真诚的鼓励。因为毛主席的支持,徐悲鸿校长终于能够顺利恢复了国画系的教育体系,而李苦禅也顺利回到了讲坛,重新回到教授的位置上,继续投身于自己最爱的事业。
直到1976年,李苦禅的名誉和地位才得到了恢复。他重新回到了教授的岗位,并于次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还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创作了两百多幅作品,继续为国家的艺术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李苦禅不但将自己的艺术传承给后辈,更致力于发扬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影响了几代人。
青年时期的李苦禅
1983年,李苦禅在长期的辛劳和奉献中,因病去世,享年73岁。回顾李苦禅的一生,他不仅是伟大的画家,更是一位不屈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宛如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充满了艰辛与荣耀。他的抗争、他的牺牲、他的坚持和勇气,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