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合并经营磋商终止。报道称,双方未就合并比率等条件达成一致。
这场合并大戏从“强强联手”演变为“极限拉扯”,背后原因太现实!
谈判崩盘导火索:❶本田“强势吞并”遭拒:本田提出将日产收为子公司,但双方市值差距悬殊(本田470亿美元 VS 日产约五分之一),日产强烈反对“屈居人下”。❷离谱要求压垮日产:本田要求日产买断雷诺持有的35.7%股份(约合百亿美元级支出),但日产现金流仅够撑13-16个月,自身难保何来巨资?更苛刻的是,本田还要求日产2026财年营业利润提升3倍,对深陷亏损泥潭的日产堪称“天方夜谭”。合并案高开低走真相:❶零互补性+内斗消耗:两家业务高度重叠,缺乏协同效应,合并后恐陷“1+1<2”困局。连本田CEO都坦言“战略益处难以阐明”。❷三菱拆台+雷诺阴影:三菱拒绝加入并转攻东南亚市场,而雷诺与日产的“前车之鉴”也让本田顾虑重重。若谈判破裂,日产或面临24个月内破产危机,鸿海精密或成“接盘侠”。这场日系车企的“求生博弈”,终究暴露了传统巨头转型的无力感——规模扩张救不了电动化掉队的玩家,创新与技术才是生死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d6d04663dc1f3c0a08ab514803195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6e08658181097cdb0083ed1990334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