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期防潮四要素,90%人不知,黔北溶洞环境,绿豆石灰防潮
你知道吗?农作物储藏期的损耗,有时比种植过程中的损失还要大,而其中90%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怎样在储藏期做好防潮这个关键环节。
今天就拿绿豆来说吧。绿豆是咱很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尤其在华北地区,很多农民朋友家里都会种上几亩绿豆,到了收获的时候,满地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特别喜人。绿豆本身小小的,很容易储存,但它对湿度的要求那可是相当敏感的。要是储藏的时候湿度没控制好,那结果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就拿我老家隔壁的王大爷来说吧,他家前两年收了不少绿豆。到了储藏的时候,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这些绿豆能稳稳当当的。那时候是秋天,天气刚刚凉爽一些,他在自家的储粮仓里就把绿豆直接放下了。结果呢,这才过了十来天,他去仓库查看,就发现绿豆有的开始发霉了。王大爷那个心疼啊,这绿豆可都是他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大家想想,为啥绿豆这么容易在短时间里就受到影响呢?其实就是因为防潮没做好。
咱们都知道,不同地区的环境对农作物储藏差异很大。就像黔北那地方,地形多样,到处都是奇特的溶洞。这些溶洞里可是有着一种独特的小环境。我有个网友分享他在黔北的经历。他说看到当地一些有经验的农民,在储藏像绿豆这样的农作物时,会利用溶洞的环境来防潮。这里面可有讲究了。
咱们来详细说说农作物储藏期防潮的几个要素。就像在黔北溶洞环境下,利用绿豆和石灰的搭配就是一种神奇的方式。绿豆本身是比较怕潮的,但是石灰呢,有很强的吸水性。这就有点像两个小伙伴互相配合。不过可不仅仅只有绿豆和石灰这一种组合方式,在其他地区和不同作物的储藏上,也有不少有趣的组合。
咱们看看其他农作物。像小麦,在华北平原种植面积很大。有个河北的种植户跟我说,他发现小麦在干燥风的环境下储存得就比较好。干燥风的干燥程度和湿度对小麦的保存时间影响很大。比如说,经过干燥风处理后,湿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小麦,储存一个月比没有经过处理的发芽率要低很多。这是数据上体现出来的明显差距。还有在我们华北这边,储存红薯的时候,也有讲究。红薯收获后,一定要等土地稍微干燥,红薯表面的水分晾干了才能入窖。要是红薯湿漉漉的就放进窖里,不出一个星期,红薯就可能会出现腐烂的情况。
再看看在南方,比如广东地区。甘蔗是当地的特色农作物。甘蔗有十几个品种,像紫皮甘蔗、绿皮甘蔗等,虽然它们口感不太一样,但在种植和储藏上有一些共性。南方湿度大,甘蔗在储藏的时候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特别高。有的农户告诉我,他们发现绿皮甘蔗在这种湿度大的南方,储存个半个月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潮措施,就会被虫蛀。
咱们再回到黔北溶洞的环境下。溶洞里的空气流通比较慢,这种特殊的空气湿度状态对农作物储存湿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那怎么在这个环境里利用绿豆和石灰防潮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溶洞入口处铺上一层石灰,然后在里面放置绿豆。石灰会吸收从外面进来的潮湿空气中的水汽。比如说,如果你放置绿豆后的五天内,外面空气湿度比较大的话,石灰就会发挥作用,让进入溶洞的空气湿度降低。而且溶洞里的温度比较稳定,不像外面夏天那么热,冬天那么冷。这种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绿豆的状态。一般来说,温度变化小,绿豆的呼吸作用就会比较弱,这样就不容易变质。
再比如像黑豆这种也是常见的农作物,和绿豆有相似之处。黑豆在干燥的环境下储存半个月的发芽率会比较低,但是如果在湿度稍微上升一些的环境里,发芽率就会很快上升。还有绿豆和黑豆的不同,绿豆相对来说更适合用石灰防潮的方式,黑豆呢,也可以用干燥的河沙混合着储存,这也是不同作物不同特点的体现。
还有像高粱,这在我国北方多地都有种植。高粱的秸秆很高大,种高粱也是为了收获粮食或者用作饲料。高粱在储存的时候,如果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湿度大,它就容易遭受病虫害。我就听说过一个事儿,在河南有个村子种了很多高粱,因为离村里的一条小河比较近,仓库周围的湿度比较高。到了收获后的储存期,短短一个月,好多高粱都发霉长虫了。这就是没有考虑到当地地形地貌带来的湿度影响。
在黔北溶洞环境中,绿豆石灰防潮除了利用溶洞独特的湿度环境,还需要注意绿豆和石灰的比例。一般来说,常见的比例是每立方米空间用五公斤石灰搭配一百公斤绿豆。这个比例是经过不少当地农民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如果石灰加多了,绿豆吸收过多的碱性物质,可能口感和营养就会有影响;要是石灰太少了,防潮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说有一个四川的种植户想在溶洞储藏绿豆,就按照别人的比例用了,但是他没有考虑当地石头的酸碱度,结果石灰稍微有一点点偏差,绿豆就有点轻微的腐蚀现象。
咱们再说说南方种植的菱角,这可是南方水乡的特色。菱角收获后要是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储存,三四天就开始皮软,然后腐烂。所以说菱角在收获的时候就得赶紧处理。有的南方地区会把菱角埋在沙堆里,这样能有一定的防潮效果。但是这也有讲究,沙堆的厚度和湿度都是有要求的。要是沙堆太薄,水汽还是会进到菱角里;要是太厚,沙堆里面本身也会潮湿,影响菱角。这就好比咱们盖房子,地基打不好,房子就不稳。
再讲讲花生这种在山东等地广泛种植的作物。花生收获后,果壳里面还有水分。如果不处理好,放在普通的仓库里,没几天就有发霉的风险。有山东的农民分享过,他把收获后的花生摊开晾晒,等花生果壳里的果仁的水分降低到百分之十左右才储存。这个水分含量就是他在多次尝试得出的比较合适的数据。如果水分再高一点,储存期就会缩短;再低一点,果仁的质量又会下降。
在不同的季节,农作物储藏期的防潮也有很多细节。比如说夏季,在长江流域,气温高湿度大。这时候储存玉米就很麻烦。有云南的种植户说,在他们那里的夏季,把玉米直接放在农家小院里,不采取任何防潮措施,一个星期玉米就会发霉,然后就被虫子蛀得千疮百孔。但是如果用麻布袋把玉米包起来,再放在通风较好的屋檐下,这样会好很多。一个星期过去,玉米基本上还能保持较好的状态。
我们在做好农作物储藏期防潮的时候,还得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湿度变化。就拿茶叶来说,像福建的铁观音,从茶叶产地运输到全国各地。如果在运输途中,包装没有做好防潮,那茶叶的品质肯定会大打折扣。茶叶商们为了运输好茶叶,在包装上可是花费了很多心思。有的会用多层密封的锡纸包住茶叶,然后再放进防潮的纸盒里,纸盒外面再包一层能透气的棉布。这样做虽然在成本上增加了不少,但是能保证茶叶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还能保持较好的口感。
农作物储藏期的防潮,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它涉及到农民朋友一年的心血,关系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供应。那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家乡或者你看到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农作物储藏防潮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