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遍,无条件接纳不是接纳情绪但不接纳行为,这完全是扯淡

丹琴谈育儿 2025-04-04 04:42:26

无条件接纳对于父母教育孩子有多重要,很多老师都在强调,当然在这种不断教育下,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尤其是对于抑郁孩子的父母,普遍都会意识到无条件接纳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无条件接纳对于父母教育孩子,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孩子会不会配合父母,而孩子的配合是父母教育成功的关键。

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你要想教育好孩子,那你首先要赢得孩子的配合。为什么?因为只有孩子配合了,你说的孩子才去做,然后让你头疼那些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相反,如果说孩子不配合,你说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更不会去做,那问题怎么解决?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解决孩子的配合问题,这是成功教育的必然前提。

而父母是否无条件接纳孩子,就决定了父母能否赢得孩子的配合。

为什么?

因为是否无条件接纳,决定了我们的本能,而我们的本能又决定了了我们的外在行为,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就决定了孩子到底是叛逆还是配合。

当我们不接纳孩子时,我们就会认为孩子有问题,然后我们就要指出孩子的问题,批评否定孩子。也就是说,基于我们的不接纳,我们就会表现出不接纳的语言,不接纳的行为。

那对于我们这种不接纳的教育,孩子肯定是不欢迎的,毕竟谁喜欢总是被别人说自己这不行那不好呢?所以孩子肯定就不愿意配合,那不配合,你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只有当我们父母做到无条件接纳时,我们接纳孩子所有问题、所有行为,然后我们就不会批评否定孩子,而孩子肯定欢迎我们这样的教育,那孩子当然就配合了。赢得孩子配合之后,再教育孩子,教育是不是就简单了?

这就是为什么无条件接纳如此重要的原因,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孩子会不会配合我们父母,那你说它重不重要?

但问题是,尽管我们很多父母意识到了无条件接纳的重要性,也想要做到无条件接纳,但现实中却很少有做到的,遇到孩子问题时还是只会批评指责孩子,还是只会不接纳的教育。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父母根本就没有理解什么是无条件接纳。

对无条件接纳的错误理解

一直以来,对于无条件接纳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解释,网上很多老师专家都是这样说的,包括你去问deep seek,它也是这样回答的。

就是所谓的无条件接纳,指的是接纳情绪,但不接纳行为。对于那些不当的行为,依然是不接纳,依然是要纠正的。

但这个理念是完全错误的,只要遵循这个理念,你就肯定做不到无条件接纳。毕竟理念都错了,你又怎么可能用错误的理念解决问题呢?

如果你学习的是1+1=3,那你可能做对1+1+3=?吗?你就永远不可能作对。

现在问题就是这样,我们父母从一开始学习的无条件接纳的概念就是错误的,那又怎么可能指导自己真正的做到无条件接纳呢?

那为什么说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呢?因为它自己理论都解释不通。

大家自己推理一下,如果我们遵循这个解释,只是接纳情绪和正确的行为,但不接纳错误的行为的话,这叫“无条件”的接纳吗?这不就是明显有条件吗?

再说了,当下我们父母采用的教育,不也是只接纳正确的行为,但不接纳错误的行为吗?然后加了一个接纳情绪,就是无条件接纳了?还是说我们父母当下采用的教育就已经是无条件接纳了?

所以单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理论自己都解释不清楚自己。

理论自己都解释不清自己,又怎么可能指导你真正的做到无条件接纳呢?

无条件接纳的正确解释

那既然接纳情绪不接纳行为,这个理论是完全错误的,那什么是真正的无条件接纳呢?

其实单从字面上来说,你就应该明白什么是无条件接纳。

什么是真正的无条件接纳?

很简单,就是完全的接纳孩子的所有,不管是他的情绪还是行为,也不管是正确的行为还是错误的行为,我们都应该接纳,都不要试图纠正。

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所有,这才能称之为“无条件”。

那这里既有一个问题,也是困扰很多父母,导致父母很难理解并且真正做到无条件接纳的。

什么问题呢?就是按照这个解释,那是不是意味着父母就不要管孩子了,对于孩子沉迷手机、厌学等各种问题,就要放任不管了?

这其实是无条件接纳的一个核心问题,很多父母理解了无条件接纳孩子所有,但就是没有参透这个问题,结果把无条件接纳搞成了无条件放纵,最终依然还是做不到无条件接纳。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只不过大多数父母转不过弯来。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就比如说你现在月薪3000,你接纳自己月薪3000的事实,那是不是意味着你就直接躺平,一点也不努力了呢?

当然不是了,我们接纳自己月薪3000的事实,觉得3000挺好,完全够花,然后一点也不为自己的3000工资焦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去努力,就完全躺平了。

我们依然可以热爱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工作努力奋斗,然后当然工资也很大可能会涨。

这就好比你接纳自己只生一个孩子,但是突然有一天又怀孕了,你是不是就一定不生了,就要打掉呢?是不是不会?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接纳当下的状态,不再为当下的问题焦虑,也不刻意的寻求改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努力奋斗,当下的状态依然可能会改变。但这个改变不是我们刻意改变的结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在教育孩子上也同样如此,我们接纳孩子厌学、接纳孩子沉迷手机,并不代表着我们对孩子什么都不做了。

我们依然可以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去做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事,然后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孩子的手机问题、厌学问题就很可能会随之改变。

只不过这个过程不是我们刻意控制的结果,就哪怕孩子始终沉迷手机、依然厌学,我们也依然接纳,不会因此批评指责孩子,更不会去刻意的想要改变孩子,这才是真正的接纳。

现在理解什么是无条件接纳了吗?

想要更加详细的学习并且做到无条件接纳,可以学习我的专栏,在专栏中我有更加详细的介绍和指导。

可以说全网大概没有人像我对无条件接纳研究理解的这么深的,他们还是停留在节能情绪但不接纳行为的层次。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启峰教育张世森

启峰教育张世森

4
2025-04-07 22:30

无语

丹琴谈育儿

丹琴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