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微观史纪
编辑 | 微观史纪
前言
2022年江南布衣旗下童装品牌有一款印有“断手断脚”图案的连衣裙登上热搜,而经过其他买家对购入衣服进行查看。
家长发现衣服内侧绣着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就是,欢迎来到地狱,并且袖口还藏着骷髅头暗纹。
舆论瞬间炸锅,网友痛批其“用阴间设计荼毒孩子”,而且江南布衣还涉嫌抄袭,这一场风波使得江南布衣沉寂了一段日子。
但最近他却最近却又敢拿儿童开刀,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江南布衣的作死行为
江南布衣这个服装设计品牌是由吴健和李琳夫妇创立,创建地为杭州最开始只是一家小店。
随后李琳先是从广东进货又尝试自行设计并组建生产线,业务不断壮大的同时扩充自己的设计师,从而开始销售自行设计的产物。
起初设计师们的设计统一偏向于中国风,独特的设计让它在杭州大受欢迎的同时收益颇丰。
当时吴建和李琳甚至还开展了多种品牌设计,其中包括男装和童装,而江南布衣每一次上新新品的时候都会开展一场预览会。
但没想到在一次童装预览会这家公司所展示的设计真的是令人眼前一黑并且细思极恐。
2023 年春夏新品预览会上,江南布衣童装品牌以 “遐想” 为主题,用手绘涂鸦花朵与网纱公主裙勾勒出童趣世界。
原本消费者认为设计出来的服装是充满童真的,但当消费者翻开吊牌,却发现部分童装上赫然印着 “我很害怕”“让我摸摸你” 等英文标语。
衣服上有的甚至搭配四肢扭曲的儿童跌倒图案,与品牌宣扬的 “探索自然” 理念形成刺眼反差。
这样的阴间设计自然再次引发了家长和舆论的关注,毕竟这并不是江南布衣第一次 “邪典设计” 。
早在2021 年 9 月江南布衣童装首次因 “欢迎来到地狱”“万剑穿心”等图案登上热搜,当时舆论场呈现两极分化。
支持者认为这是服装设计的多元化,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原创设计师的独特想法。
但反对者则指出骷髅头、酷刑元素与儿童服饰的违和感,毕竟这类衣服的受众是未成年的孩子,而并不是成年人。
这件事其中的家长对这个品牌商表示强烈的谴责,毕竟哪位家长都不愿意自己孩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上面有着这样不好的寓意。
而品牌方也在压力下紧急道歉,下架涉事商品并承诺完善审核机制,然而不到一年,类似争议卷土重来。
2022 年 5 月杭州市场监管局责令下架问题童装 509 件,这些服装上跌倒儿童的绝望呼救与疑似罂粟果实的图案,再次触碰公众敏感神经。
更令人震惊的是,品牌官网地图竟漏绘台湾岛、南海诸岛,因 “损害国家尊严” 被罚款 80 万元。
这种 “一边道歉一边越界” 的操作,让公众对其整改诚意产生强烈质疑,而那场春夏展览会更是直接点燃家长的怒火。
这种把敏感词汇缝在儿童衣物上让孩子们穿的行为,真的是令人感到恶心,要知道孩子们因为年纪小不怎么明白其中含义。
但万一碰上别有用心的坏人,这件衣服上面缝制的话语可能就会起到挑逗的作用,这已经不是原创设计而是赤裸裸的传播歪风邪气。
江南布衣的抄袭风波
江南布衣的 “作死” 行为,实则是对监管规则的试探,2022 年 3 月其关联公司因销售不合格羽绒服被罚 1.2 万元。
这件事仅仅相隔一月,另一关联公司因以次充好被没收 45 件产品,这些罚款金额与品牌年营收相比堪称九牛一毛,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品牌客服的回应更耐人寻味:“图案包含西方艺术元素,消费者感受不同” 这种将争议归咎于 “审美差异” 的话术,暴露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漠视。
并且真的令人感到可笑,江南布衣这个原创的品牌曾经陷入过抄袭的风波,2018年独立设计师陈鹏曾发微博指责JNBY的一款羽绒服与其在同年2月天猫中国日纽约时装周上发布的一则作品高度相似,涉嫌抄袭。
同年9月江南布衣旗下女装品牌less与某创意短片平台合作拍摄的视频,被指抄袭杭州创意文化公司 Rookie Combo的创意。
而这些抄袭风波以江南布衣的商品下架为结果,而江南布衣却并不是个例。
儿童用品 “成人化” 引发的社会反响
江南布衣的争议设计,折射出童装市场的畸形趋势,当成人世界的暗黑美学被包装成 “艺术启蒙”,当暴力、恐惧元素被解释为 “个性表达”。
受害的不仅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的价值根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频繁接触负面图案可能导致焦虑情绪与行为模仿。
某知名潮牌曾推出印有 “血溅婚纱” 图案的儿童卫衣,某国际品牌童装竟使用纳粹符号作为装饰。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残酷现实:在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下,儿童用品正在沦为成人亚文化的试验田。
面对愈演愈烈的 “邪典童装” 现象,需要构建 “法律 + 行业 + 社会” 的三维治理体系。
首先应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细则,明确儿童用品图案的审查标准,并且行业协会可建立 “负面清单” 制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最终从消费群体而言,应增强辨别能力,通过消费者监督倒逼企业转型,可喜的是仍有企业坚持健康美丽的原创设计。
某国产品牌推出 “二十四节气” 主题童装,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某国际品牌则邀请儿童心理学家参与图案审核。
这些实践证明,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将儿童福祉置于利润之上。
结语
从“毒教材” 到 “邪典童装”,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文化侵袭事件频发,敲响了社会治理的警钟。
江南布衣的案例再次警示我们,儿童不是商业逐利的试验品,童年的纯净空间不容污染。
唯有各方携手筑牢防护网,才能让童装真正成为守护童心的 “第二层肌肤”,而非刺痛社会的 “带刺玫瑰”,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未来网 2022-05-31性质恶劣!江南布衣印不完整地图被罚80万,再被曝出“邪典”童装
澎湃新闻2021-09-27约谈!下架!“江南布衣童装现不当图案”事件官方通报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1-09-24江南布衣“阴间”元素童装背后:设计师品牌屡陷抄袭质疑
凤凰网2021年09月25日性暗示、截肢、地狱……江南布衣“阴间”童装背后:年入41亿 会员490万
北京头条客户端2021-09-25起底江南布衣:设计师仅个位数,老板娘把控设计、已非中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