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38岁三轮车夫蔡伟,如今过得怎样?

一品文史录 2021-07-08 15:57:58

2009年,38岁的三轮车夫蔡伟被保送进入复旦读博。消息传开,人们都震惊不已。在辽宁锦州市,他常常出现在市民眼中,踩着三轮,载着货物,蔡伟辛苦地干着体力活。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中年人竟然还会有这样一番奇遇?

蔡伟是一个典型的底层劳动者。他出身普通,没有文凭,也没有一技之长。在高中毕业以后,他便进入了社会。尽管对读书充满热情,他却并不擅长应试考试。中学期间,除了语文成绩不错,其他功课一塌糊涂。1990年,在激烈的高考中,他自然名落孙山。

在父母的帮助下,蔡伟进入了一家胶管工厂。在集体企业中,他内向沉闷,不善言辞。走在厂里,人们对这个小伙子并无多少印象。样貌普通,平平无奇,这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无法融入外界生活,他便找书来看。下班之后,他就泡在锦州市的图书馆里。在各类书籍中,他最喜欢的是《诗经》、《尔雅》、《方言》。

在外人看来,蔡伟无疑是个怪人。在那个年头,东北流行着霹雳舞、二人转。更加时髦的人还会去溜冰,跳交谊舞,举办派对。在青年人中,唯独蔡伟闭门不出,闷头看书。其实,蔡伟对古书籍充满兴趣,一边阅读,他一边做着笔记。用蓝、黑两种墨水,他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后来,这些笔记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蔡伟不喜欢同人打交道,他对于古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当时东北家庭中,父母不会干涉孩子。蔡家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也不期望孩子飞黄腾达,只要能过上安稳日子,一家人便非常满足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3年,蔡伟所在的胶管厂子倒闭了,他也成为了下岗职工。

为了谋生,蔡伟在商场门口摆起了摊子。靠着老实厚道的品格,他得到了街坊邻里的帮助,小摊子的生意也还不错,一家人倒也不愁温饱。后来经人介绍,他同一个农家女孩结婚。和大多数人一样,蔡伟过起了普通的生活。白天,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劳动者。晚上,他是一个古书研究爱好者,一页页研读,一点点钻研。在简陋的条件下,蔡伟得到了不少收获,这极大地满足了他的内心需要。

2003年,在网络上,蔡伟开始发表一些文章。在国学论坛上,他更是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那时,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被汉墓出土的《神乌赋》所困扰。其中的一句“佐子”更是难解其意。于是,蔡伟提出了“佐子”就是“嗟子”。此话一出,古文圈震惊不已。不久之后,裘锡圭教授便认可了他的说法。就这样,蔡伟慢慢小有名气。

2007年,蔡伟的妻子生病了。为了多挣钱,他踩三轮卖起了废品。尽管辛苦,他每天却能多挣30块钱。唯一令人失望的是,他看书的时间少了许多。即便如此,他还是会钻研学问,不断努力。这一年,蔡伟的困难被复旦大学刘钊教授知晓了。抱着爱才之心,刘钊、裘锡圭两位教授立刻请他前往上海一叙。

见面之时,蔡伟得到了两位大教授的礼遇。在古文方面,蔡伟的造诣远超常人。长期浸泡在古书籍中,他对于经典篇章倒背如流,对语法、含义有着深刻见解。时任复旦古文和文献学主任的刘钊对他赞不绝口。“古文学需要十几年、二十年的苦心钻研。许多有着教授头衔的人,他们甚至不如蔡伟”。

2009年,刘钊、裘锡圭向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请,在两个大教授的力推下,38岁的蔡伟被破格录取为古文学博士生。随后,蔡伟得到了资助,他的生活也有了显著转变。此后4年,蔡伟潜心钻研古文,他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复旦大学,他被视为了特殊人才。在学术会议上,他得到了领导们的重视。能够拥有这样的待遇,这是蔡伟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2015年,蔡伟离开了上海。凭借着非凡才干,他被安阳学院聘为了图书馆长。在这所二本学校里,他是最受关注的青年后辈。在学术圈中,44岁的蔡伟依旧年轻。因此,他的未来不可限量。从三轮车师傅成长为学术骨干,蔡伟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用事实证明了:梦想有着无穷的力量。

0 阅读:56
一品文史录

一品文史录

回顾一段历史,解开历史迷雾,感悟人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