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特岗女教师一次次放弃进城机会呆在山里11年

公信力量 2020-06-23 18:58:38

6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河南40名教师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来自郏县茨芭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孙晓红入选。

今年32岁的孙晓红是河南首批特岗教师中的一员,年龄不大,但她已有11年的乡村教育经历,培养学生八百余名,先后获得过“国家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平顶山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11年间,孙晓红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进城工作的机会,2009年分到茨芭镇的18名特岗教师中,仅剩她一人还留在茨芭。她说:“山里娃没有城里孩子见多识广,但他们特别朴实、懂事儿,非常可爱!”

到最偏远的山区 以校为家

2009年,孙晓红从平顶山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彼时,恰逢河南招收第一批特岗教师,因为从小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崇敬与热爱,在家人的支持下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不到一个月,孙晓红便接到被录取的通知,“又激动、又开心”,可这种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在看到自己的分配地点后,孙晓红顿时心中一沉:“没想到还真被人家说中了。”

原来,之前在市里实习时,一位同事曾跟她打趣:“你可别被分到茨芭,那里群山环绕,小心被卖掉。”当时她还不屑一顾地想:“我运气有那么差吗?”

2009年8月25日,孙晓红和另外两名教师一起来到了茨芭镇中心小学。茨芭镇在郏县西北部,是最偏远的山区,道路不畅通,“那天校长还亲自去接我们,40多里地,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

尽管此前已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真的踏进学校,她才体会到现实与想象的距离:破烂的瓦房校舍、坑坑洼洼的土路,还有到处乱跑的虫子。第二天,一同过来的一位女教师就因忍受不了这里的环境离开了。

可当父亲打来电话向孙晓红询问情况时,她却笑着说:“这里一切都挺好的,放心吧!”挂掉电话,孙晓红默默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改变不了环境就先改变自己”。

后来,校长在开会时还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这几个女娃娃可是银环下乡啊。你们的到来给咱这所老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咱山区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希望!”

虽是句玩笑话,孙晓红却深知自己肩上的使命,“一定要努力帮助这些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

孙晓红带的班有90多名学生。她除了负责语文、品德这两门课程,她还是班主任,一周有将近30节的课程。

“工作量虽然大,但能和这些朴实的孩子打交道,我感觉很快乐!”带着初相见的美好感受,一周后孙晓红便踏上了由校返家的路程。

孙晓红的家在汝州市庙下镇郭庄村,距离茨芭镇50多公里。茨芭镇到汝州没有通公交车,要想回家,孙晓红必须先从学校步行40分钟到茨芭和汝州交界的武巡店,坐上去汝州市的公交,再倒三次班车抵达庙下镇,然后再步行半小时才能到郭庄村——这趟行程要消耗大半天的时间,孙晓红感到身心俱疲。

后来孙晓红便以校为家,一个月回一趟家。周末的时候,只要学生有需要,她就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偿给学生辅导功课。

寒冬骑行30里山路 领回失学学生

2016年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同学们都陆续返校,但到了上课时间,一个名叫魏雅静的学生却没有返校。

孙晓红曾在家访时得知魏雅静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全家五口人仅靠父亲一人种地维持生计,生活较为艰难。晚上课间,孙晓红抽空拨通了魏雅静家人的电话,可电话中她的家人只是简单地说“魏雅静不想上学了”。

听到这个消息,孙晓红十分焦急。第二天一大早,在与同事交接完手头工作后,孙晓红便骑上电动车,打算前往30里外的魏雅静家。

由于当时水泥路还没有修,进村只有一条1.5米宽的山路,路边布满荆棘,加上当时是寒冬时节,路面结的冰还未完全融化,孙晓红一路上跌倒了好几次,手脚也冻得失去了知觉,虽然隔着厚厚的棉衣,腿还是磕出了鲜血。

经过近一小时的跋涉,孙晓红终于见到了学生。看到老师一身泥水,魏雅静有些意外,魏雅静的父亲跟孙晓红解释:“家里的钱都花在了她母亲身上,没多余的钱给她交伙食费了。”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不上学一生不就完了吗?想到这里,孙晓红一边耐心劝说孩子“上学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至少有成功的希望”,一边向家长承诺自己会尽全力帮助解决她在生活上的困难。

最终,在孙晓红的劝说下,魏雅静的家人答应让她重返校园。当天,孙晓红就带着雅静踏上了返校之路。虽然山路依旧难走,山风依旧寒冷,但孙晓红的心中却像是燃起了一团火苗,温暖而明亮,因为“挽救一个孩子等于重燃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回校后,孙晓红不仅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帮雅静支付了所有的伙食费,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她补课,并在闲暇之时找她谈心,鼓励她多参加课外活动,做她的良师益友。

在孙晓红的影响下,学生们也都积极主动去关心魏雅静,后来雅静更加开朗,学习成绩也极大地提高,在毕业学情测试中,她考了全班第十名。

耐心教育 让“坏孩子”变得有温度

2019年,孙晓红遇到了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孩子”——李亚鹏。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酗酒闹事被判刑,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老人无暇管教,李亚鹏身上有很多坏习惯。

一天,李亚鹏把学校供水塔弄坏了,导致全校停水,被校长抓了个现行。当孙晓红满肚子火气到校长办公室领人时,看到这个11岁的孩子垂头丧气、弓腰驼背,身上的朝气和活力全然不见,甚至连头都不敢抬,内心为之一颤。

“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对他的成长有好处吗?他现在更需要的是关心和温暖。”

想到这儿,孙晓红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回教室,李亚鹏一脸惊讶,随后便风一般地跑走了。

下午放学后,孩子被家长陆续接走,但孙晓红发现李亚鹏还在校园转悠,上前一问,才得知他家农活多,家人不能来接他。

为保证学生安全,孙晓红决定亲自送他回家。李亚鹏的家距学校有十几里路,一路上孙晓红也不忘对他进行引导和教育:“对咱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你只有努力学习,将来学有所成了才能帮助家人。”听着教导,李亚鹏并不多说话,只是“嗯嗯”地点头回应。

让孙晓红没想到的是,一周后,这个同学眼中的“坏孩子”有变化了,不仅与人交流的眼神有温度了,还会主动帮助他人、关心集体。

有一次晚自习结束后,孙晓红去水房接热水。由于水压小,接水的学生多,她想先等学生接完,就随手把水壶放在了一边。

30分钟后,等她回来,水壶却不见了。正在孙晓红纳闷儿时,李亚鹏却风风火火、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他气喘吁吁地说:“老师,水壶我接满了,给您放办公室了。”说完便又转身一溜烟跑了。

望着李亚鹏的背影,孙晓红湿了眼眶:“他若不是时时观察我,怎知哪个水壶是我的?又怎知我在接水?他是在用行动回应我对他的关心啊!”

这件事情让孙晓红明白,老师的点滴付出和引导真的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这也让她更加敬畏教师这份工作。

11年间 一次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

而今异地工作的孙晓红回家次数寥寥,对父母的陪伴少之又少,尤其是家人生病住院而自己因工作不能到场的时候,她心中充满愧疚。“自古忠孝难两全,好在父母也一直宽我的心,让我安心工作。”

孙晓红的两个孩子分别就读于茨芭镇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和三年级,但经常挤时间辅导学生的她却无暇陪伴自己的孩子,孙晓红笑言:“爱人虽然体谅我,但偶尔还是会抱怨几句的。”

历年来,孙晓红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全乡都名列前茅。根据郏县教体局公布的乡村教师进城公开遴选方案,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被录取到县城学校任教。但11年间,孙晓红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进县城工作的机会。与山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让她明白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她,而她也被这些孩子深深吸引着。

链接

河南今年将招聘1.7万名特岗教师

为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于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河南省今年将招聘1.7万名特岗教师。其中,中央“特岗计划”招聘名额1.1万名,本省地方“特岗计划”招聘名额6000名。

根据通知,2020年中央“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为河南省26个原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12个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5个原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除上述实施范围外,申报实施“特岗计划”的县(市)纳入河南省地方“特岗计划”。

通知要求切实保证3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纳入岗位管理,扎实做好相关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连续计算工龄、教龄,不再实行试用期。做好特岗教师服务证书发放和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在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2 阅读:6038

评论列表

UC网友28xxxx5910

UC网友28xxxx5910

29
2020-06-25 08:26

为这样老师点赞[点赞][点赞]

扶摇直上

扶摇直上

28
2020-06-25 22:01

还是喜欢这样的老师[点赞]

嘻嘻嘻嘻嘻

嘻嘻嘻嘻嘻

28
2020-06-25 18:28

山里的孩子很珍惜读书的机会,老师有动力。

开心宁 回复 06-25 19:39
现实是城里的学生更爱学习

澜曦 回复 06-28 14:21
很可惜 这不是现实

UC网友12xxxx4006

UC网友12xxxx4006

18
2020-06-25 22:39

了不起,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有多难,向这个坚强的女孩致敬。

陈艳

陈艳

10
2020-06-24 11:26

这样的好老师多来点

孤巷一人

孤巷一人

9
2020-06-24 11:17

[点赞]

岸上的小鱼

岸上的小鱼

8
2020-06-25 19:48

一句话佩服

UC网友74xxxx8920

UC网友74xxxx8920

6
2020-06-25 20:36

孙老师的两个孩子和孙老师都在同一个学校,没有必要离开这个学校

秋日の枫林醉 回复 06-26 17:09
她的孩子可以随着她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她这是为了农村奉献的精神,国家应该多奖励这样的人才

自在哥

自在哥

6
2020-06-25 17:14

这个必须赞

清泉石上流

清泉石上流

5
2020-06-27 15:29

其实城乡收入至少差两倍,点赞[点赞]

百年繁华一梦消

百年繁华一梦消

4
2020-06-25 21:57

不图名利,一心奉献

黄豆豆20118

黄豆豆20118

4
2020-06-27 21:04

现在很少有这样的老师了!

Startwyc

Startwyc

3
2020-06-27 11:54

好老师!

默默

默默

3
2020-06-27 22:01

👍🏻👍🏻👍🏻👍🏻

再回首

再回首

3
2020-06-27 19:39

向老师点赞

UC网友17xxxx1836

UC网友17xxxx1836

2
2020-06-25 23:22

嫁在当地了?

UC网友34xxxx0842

UC网友34xxxx0842

2
2020-06-27 06:55

哄鬼

Zaki

Zaki

2
2020-06-27 09:53

必须赞一个

lin

lin

2
2020-06-27 13:40

心美

dh411575979

dh411575979

2
2020-06-28 16:38

有人说这样的老师多点,没人觉得这样不好吗?这种教学环境很多,但是这种老师很少,甚至没有!

988春

988春

1
2020-06-28 21:43

一个好的老师是能改变很多学生的人生

白狐书生

白狐书生

2020-06-25 20:16

也有可能被自愿吧

UC网友18xxxx7817

UC网友18xxxx7817

2020-06-27 10:32

这才是育人,值的尊重的老师。

一剑飘红

一剑飘红

2020-06-27 11:18

三星白兰地

三星白兰地

2020-06-27 14:29

老师我想娶你

子夜歌好

子夜歌好

2020-06-27 20:53

傻孩子!

加钱啊

加钱啊

2020-06-27 21:18

还光荣了?

mis_liang

mis_liang

2020-06-27 17:26

像这样的老师太少了

一级社会研究员

一级社会研究员

2020-06-28 03:40

向这样的老师致敬

公信力量

公信力量

做有价值的信息,增强社会公信力,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