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几亿人民只能想着吃饭这点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电影《攀登者》公映一年多,有些台词依然炽热滚烫。
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这是继2005年公布8844.43米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后,我国时隔15年再测世界最高峰。
5月28日20时45分,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安全返回珠峰大本营,此时23岁的昝瑾辉正在西藏自治区尼玛县进行下一个测量任务。昝瑾辉是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队重力组的成员,第一次参与珠峰测绘项目,他之前从珠峰大本营下撤到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时,他的队员还在筹划登顶事项。
从报名测量任务到测量结束,昝瑾辉经历了半年多时间,半年多来,昝瑾辉比之前黑了很多,但对他而言,这次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忘。
报名
登上珠峰
是每个测绘人的梦想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由专业登山运动员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测绘人员组成。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的商永杰、柏华岗、韩超斌、陈真、昝瑾辉等23名队员为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校友。
参加珠峰测量任务半年多来,昝瑾辉比之前黑了很多 受访者供
昝瑾辉
此次测绘团队中,昝瑾辉年龄最小。2015年,他从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毕业后,进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工作,几年间里,除了湖南、东北等地,他几乎跑遍了全国,一直孜孜不倦地在这个行业辛勤付出着。
2019年11月底,昝瑾辉接到单位发出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任务的通知时,还在新疆执行测量任务,他没有犹豫就报了名。“当时领导还专门给我打了个电话,说给你两天时间想想。我其实早想好了。”昝瑾辉笑着说。
“人为什么登山?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这是电影《攀登者》里的台词,类似问题,也有人问过昝瑾辉。
“登上珠峰,是每个测绘人的梦想。”昝瑾辉说。
这个梦想,对昝瑾辉而言,还要从他刚入学时说起。
2012年,刚刚读完初中的昝瑾辉,报考了河南测绘学院测绘专业。测绘专业属冷门专业,常出野外,比较辛苦。
开学第一课,昝瑾辉的班主任兼测绘课老师陈刚给全班放了一部纪录片,这是2005年攀登珠峰的视频,时长2小时。纪录片里,昝瑾辉感受到了攀登者克服了环境、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而这些困难让昝瑾辉做了最坏的打算。
昝瑾辉的父母在西安工作,听说儿子报名测量珠峰,母亲不是很同意,但父亲昝元兴表示支持。“我让他干什么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和儿子关系就像好哥们儿一样。”昝元兴笑着说。工作之余,昝瑾辉常常与父亲视频聊天,也会发一些自己的工作照或者珠峰的照片给他。
攀登
返程的路上没有水了
就只好抓雪吃
2005年攀登珠峰的纪录片里的场景给昝瑾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当这一切即将成为现实时,他觉得脚下的冰山是那么真实。
4月5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副司长陈军宣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出征,4月17日,昝瑾辉和队友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出发,前往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
4月18日,昝瑾辉和队友从二本营(5300m处)出发前往东绒3交会点。临走时,他自备了干粮和水。昝瑾辉回忆说,出发前,山里就已经起雾了,走到山底时,雾气更大,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攀登就靠手和脚,路上会遇到两座冰山,需沿着绳子爬三段路。
路上遇到两座冰山,需沿着绳子爬三段路
在前进的路上,昝瑾辉同事的手套丢了,绳子冰冷又滑,昝瑾辉就借了一只手套给同事,俩人一人戴一只手套往上爬。
“两个测量点之间看着离得很近,但就是路比较难走,得翻过一座座山。有时候你已经看到那个点了,但是走过去就得五六个小时。”昝瑾辉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东绒3交会点的经历。“路程大概有11公里,当天不能返回。我和同事史志刚以及3名驼工背着物资和测量设备,仪器设备在上面无法充电,我就背了全部的8块备用电池。”昝瑾辉说,等他们爬最后一座冰山时,已经是19点30分了。
珠峰附近,天气变化快,暴风雪发生的概率很大,这次爬山,昝瑾辉和队友也遇到了暴风雪。雪落在石头上,脚下的路变得更滑,风裹挟着雪,吹在脸上,这是他之前从未体验到的感觉,这也是他第一次经历暴风雪。“暴风雪无法避开,比较惊险。”昝瑾辉说,冰山上没有路,为抓紧时间,他们只能沿着绳子,忍着风雪往上爬,在暴风雪面前,他们也没有想着多歇一会儿。
东绒3交会点的海拔高度为6000米,晚上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风很大,吹得帐篷直响,昝瑾辉和队友一人一个睡袋,穿着鸭绒衣服睡觉。“那一夜我几乎没睡,根本睡不着。听着帐篷外‘呼呼’的风,我也想过退缩,但是一想到前辈们比我们难了不知多少倍,他们都坚持下来了,我们这又算什么呢?”昝瑾辉说。
“去的路上还好,第二天返程的路上没有水了,口干嘴唇干裂,就只好抓雪吃。”昝瑾辉讲述,当天夜里9点到达测量点后,他们立即进行了测量,第二天一大早又进行复测,完成任务后就返程了。
测量
负重二十公斤仪器
闭合测量六个交会点
受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等因素影响,珠峰高程一直在变化,如何得到最精准的珠峰高度,需要综合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水准测量、三角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等测量方法,而重力观测,则是利用观测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获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值。
昝瑾辉是测绘团队中重力组的成员,“重力测量对珠峰高程测量具有重大意义,用于珠峰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构建高精度的重力场模型等,为精确测定珠峰高程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昝瑾辉说,重力测量用到的仪器也很精密,他曾和队友背着近20公斤的仪器上过珠峰6500米处进行重力测量,这也是他上过的最高处。
昝瑾辉在珠峰6500米处,这是他上过的最高处
在测量期间,昝瑾辉携带了很多干粮,最多能支撑四天时间,“带的有压缩饼干、方便面,重要的就是水。”昝瑾辉说,其实在珠峰上吃不了很多东西,因为吸收不好,体重都会下降,最多时减轻了近20斤。
与昝瑾辉合作测量重力的还有三名队员,但中途因为人员调动,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在每个交会点,营地都会有人驻扎,“一般一个交会点两个人,但是那天东绒3和二本营两个交会点我们三个人驻扎。”4月19日,昝瑾辉从东绒3返回二本营,一个环线闭合形成一个闭合测量,昝瑾辉说,中间不光一个交会点,都是要前后形成闭合。
昝瑾辉在进行GPS测量和重力测量
6个交会点测完,昝瑾辉和队友的任务就完成了。5月10日,他们返回定日县,进行休整。
登峰测量期间,昝瑾辉的老师陈刚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说起自己这个学生,很是自豪:“他特别喜欢打篮球,喜欢运动,当时还是我们学校的长跑健将。他能参与这次的珠峰测量工作,真是太棒了,为我们学校争了光,我为他感到骄傲。”
登顶
八名队员成功冲顶
两小时完成各项测量工作
在昝瑾辉测量完重力之后,最重要的登顶测量也在酝酿着。
海拔8000米之上,死亡随时发生,那时候生命是以秒为单位计算的,因此良好的天气条件成为登顶的重要因素。
5月6日13时30分,测量登山队员在珠峰大本营举行出征仪式,开启首次冲顶,但是受天气影响,测量登山队员不得不退回珠峰大本营。5月16日,测量登山队员再次发起冲顶,因天气原因,原定登顶日期再次被推迟。
5月27日11:00,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顶峰,此次攻顶,是测量登山队发起的第三次冲顶。据新华社报道,5月24日14时15分,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连续奋战69个多小时后终于如愿登顶。8名攻顶队员分别是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将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新华社特约记者 边巴 摄
据自然资源部官微消息,2020年5月27日13时22分,历经两小时,珠峰各项测量工作已经完成,勇士们开始下山返回。
自然资源部介绍,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
行者无疆
同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