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胜利后,43军归途中遇越军追袭,张万年连开三枪:杀个回马枪

冰香阅览娱乐 2024-12-17 12:50:41

1979年,中越边境硝烟弥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短一个月内彻底击溃了越南军队。

不过,战场上胜利的凯歌未能阻止越军贼心不死的偷袭。

比如43军,就在凯旋途中遭遇尾随敌袭,127师师长张万年怒发冲冠,下令“杀个回马枪”。

当时发生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越军的谜之自信

越军在抗美援越战争中,曾以山林为掩护,在地形复杂的战场上周旋,将美军拖入漫长而泥泞的战争泥潭。

越南人因此对自己在丛林环境中的作战能力充满自信,甚至狂妄地认为,凭借天时地利,他们足以在撤军途中的边境伏击中国军队。

不过,这种迷信在张万年面前,注定是痴心妄想。”

早在十年前,张万年作为广州军区的年轻军官,曾经秘密前往越南学习他们的丛林作战技巧。

那时的他年富力强,对军队的战斗细节充满钻研精神,他记得越军如何利用茂密的植被隐藏兵力,如何用游击战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也深知这种战术的根本依赖于对地形的超乎寻常熟悉。

所以,当越南人把这一套“老把戏”用在他身上时,张万年早已有了针对性的破解办法。

在战争打响后,张万年迅速适应了越南的作战节奏。

他带领的127师不仅严格训练适应丛林环境,甚至连细节也考虑到了极致:官兵们行军时用布条捆绑枪刺避免反光,用泥土掩盖身上的气味防止暴露。

每一次作战,张万年都提前派出侦察兵勘察地形,标注埋伏点,测算敌军可能的行动路线。他用实战经验将越南人“丛林战术”中致胜的精髓剖析得一清二楚,也让127师在战场上如虎添翼。

越南人太过迷信自己的地理优势,以为熟悉山林可以帮助他们屡屡得手,可张万年比他们更熟悉地形。

三枪为令

43军撤离队伍前脚刚刚驶离营地,后方传来越军的动静。

越军338师正悄悄尾随,他们认为此刻的中国军队心无防备,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偷袭良机。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一场早已布置好的“回马枪”,正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尾巴一直甩不掉,索性砍掉它!”在作战指挥部内,张万年从接到越军意图尾随的情报开始,便迅速拟定计划。

追击者往往有两个心理,一是趁撤退疲惫捡便宜,二是期待我军后撤时队伍松散,组织性薄弱。

但这些打的小算盘,却让他们忽略了张万年的果断与沉稳。

他迅速召集部队指挥官,用简明的命令布置好伏击方案,并强调一条铁规:行动必须干净利落,决不能让敌军以为我们好欺负。

从战术上看,他选择禄平390高地作为伏击点,这里地势陡峭,易守难攻,视野开阔。

利用地形优势,张万年指挥43军部队迅速调动,将“撤退队伍”变为伏击队伍,摆出一副诱敌深入的架势。

3月6日清晨,张万年伫立在高地的指挥阵地上,身边只留下几名参谋和通讯兵。

他手握配枪,冷静地注视着越军的推进路线。

当敌军的身影逐渐显现在视野中时,张万年抬起了手中的配枪,他并未急于开战,而是耐心等待越军完全进入伏击圈。

早一步行动会打草惊蛇,而迟一步可能让敌军抢占主动。

“啪——啪——啪——”随着张万年连开三枪,枪声在山谷间回荡。

这不仅是一场战斗的开始,更是一声令下——全军开火!

枪声刚落,埋伏在两翼山坡的重机枪喷出火舌,密集的子弹呼啸而下,将越军队伍打得措手不及。

敌军的前锋部队尚未来得及判断情况,就被从高地倾泻而下的火力彻底压制。

一颗颗手榴弹从山坡上抛下,炸得越军阵型乱作一团,原本打算发动袭击的越军,瞬间被打成了惊慌失措的猎物。

越军指挥官试图组织反击,但我军的伏击阵型早已锁死了他们的行动路线。

张万年将炮兵阵地布置在高地后方,居高临下的火力覆盖令越军疲于应付。

敌人连连尝试突破,却被精准的火炮打得节节后退。

短短数分钟内,越军的队伍已经开始后撤,但却发现退路两侧被我国士兵牢牢控制。

在战斗的最激烈时刻,张万年始终站在指挥位置上,观察战局的每一个细节。

越军尝试用火力压制中国军队的高地阵地,但却发现他们的弹药投射范围远不及我军火炮。一时间,敌人不仅被正面火力打击得抬不起头,两侧的迂回部队更是封死了他们的退路。

我们不但打了胜仗,还能赢得漂亮。

误伤风波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390高地已经被战火渲染。

越军338师原本自信满满,以为偷袭可以扭转颓势,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自己异想天开。

随着我军猛烈的火力压制和精准的阵地部署,敌军内部还有了一场滑稽又致命的“误伤风波”。

当战斗打响的第一时间,越军的前锋部队被我军火力压制在山谷中央,处于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的困境。

他们尝试呼叫后续部队支援,却发现通讯设备在战斗中遭到严重干扰,只能通过手势和大声呼喊来传递指令。

由于高地战场的地形复杂,视线受到山坡和植被的遮挡,后方的越军听到枪声后误以为前方部队已经与中国军队短兵相接。

指挥官急切地下令快速推进增援,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事实:他们对整个战场的态势一无所知。

越军的后续部队在指挥不清的情况下盲目向前推进,前方自己的士兵早已失去组织。

他们手中的武器对准前方倾泻火力,却没料到这些目标竟是自己人。

前锋部队尝试撤退,却在奔跑的途中遭遇来自后方的火力压制,他们拼命挥舞白布,高声喊叫以示身份,但后方士兵在混乱的战场中将这些信号误解为求生的敌人假装投降,反而加大了射击力度。

越军指挥官试图挽回局面,但由于通讯彻底中断,他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

越军的战斗队形彻底瓦解,内部火力误伤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我军的实际打击。

更为滑稽的是,有士兵在恐慌中误将队友当作我军侦察兵进行肉搏,直到两人都倒在血泊中才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

整个战场仿佛一场巨大的讽刺剧,每一幕都显得荒诞。

原本训练有素的部队在失去指挥后陷入绝望,他们既害怕我军的进攻,更畏惧背后“盟友”的误伤。

曾经高喊着“活捉张万年”的敌军,转眼间沦为一支毫无章法的溃败之师。

战斗结束后,我军从战场上缴获了大量越军丢弃的武器和装备,包括还未开封的弹药箱和急救药品。

这些本应用来增强战斗力的物资,却在战场上成为敌人逃亡时的累赘。

炮火送别

43军在震慑越军338师后,迅速调整队形,继续朝着边境方向撤退,只是,越军依旧不甘心失败,零散的追击部队如附骨之疽般尾随在后。

张万年看着地图上标记的穷奇河,他决定,用一次火力的“致命告别”,彻底结束这场追逐游戏。

穷奇河地势开阔,两岸植被稀疏,对于越军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伏击地点;而对张万年而言,这同样是一个能让敌军“吃足教训”的好机会。

张万年冷静地指挥部队沿着河流布防,同时派出侦察兵潜入对岸,实时监控敌军的动向。

果不其然,越军残余部队在遭受打击后依旧不死心,沿着我军的撤退路线一路紧追。

他们在距离穷奇河约5公里处停下,试图集结队伍,准备在河岸对43军发动最后一击。

张万年站在高地指挥所,迅速召集炮兵连:“用炮火送送他们!”

炮兵阵地迅速架设在穷奇河西岸的一处高坡上,地形开阔,可以轻松瞄准对岸的敌军集结点。

此刻越军的心理状态是又恨又怕,他们或许不敢主动进攻,却还在幻想寻找时机尾随偷袭。

随着张万年一声令下,炮兵阵地顿时轰鸣声四起,炮弹落在对岸的越军集结区。

几轮炮击之后,敌军的阵型完全被打散,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一些躲进河边的越军试图利用天然的地形避开火力,但张万年的部署早已考虑到这一点。

炮火如有眼睛一般,让他们无处藏身,越军的心理防线在这一刻彻底崩溃。

一旦越军对中国炮兵的精准火力产生了畏惧心理,他们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几轮炮击不仅消灭了追击的残敌,还让越军的指挥系统陷入瘫痪。

他们既无法集结队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

43军的队伍整齐划一地穿过河流,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0 阅读:37
冰香阅览娱乐

冰香阅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