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属于古印度十六大部中的一个。它处在亚洲大陆各国的十字路口上,是众多贸易路线里的一部分,所以吸收了各类文化和宗教带来的影响。而且该地区在希腊和波斯统治的时期,这种情况进一步加深了。
在各个时期,佛教、伊斯兰教、吠陀教以及后来的印度教在这个地区都很流行。另外,我们也能发现犍陀罗艺术创作有着独特的希腊古典式影响。
大家一般都觉得,犍陀罗是个三角形的王国,横着有 100 公里长,竖着是 70 公里长,在印度河西边,兴都库什山脉南边。“大犍陀罗”说的是犍陀罗在文化和政治方面有影响力的全部区域,这能延伸到喀布尔河谷、波特瓦尔高原,有的时候甚至到信德地区。
犍陀罗这个名字的词源有好多呢,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梵语里的“甘达”,意思是香水。这说的是甘达利人做买卖的香草和香料,他们还会给自己抹油。在波斯语当中,“犍陀罗”的意思是“兴都库什山脉之外”,说的就是这条贸易的路线。
犍陀罗最早有记载的文明叫坟墓文化,这一文明在公元前 1400 年就出现了。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儿有着独特的丧葬仪式。犍陀罗王国是十六个佛教大圣地中的一个,像白沙瓦、塔克西拉、锡亚尔科特以及普什卡拉瓦蒂这些城市都包含在内。
它在贵霜帝国统治的公元 1 至 5 世纪发展到了巅峰。这期间,它于公元前 327 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在 6 世纪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占据。随后,它归入了孔雀王朝的版图。
在公元 6 世纪,阿尔康匈奴人的猛烈入侵致使该地区走向衰落,后来这个地区又被马哈茂德·加兹纳维给征服了。
地理位置
犍陀罗的边界在历史当中一直变来变去。有时候白沙瓦河谷和塔克西拉会一起被叫做犍陀罗,有时候斯瓦特河谷(梵文:苏瓦斯图)也被算在里头。不过呢,白沙瓦河谷始终是犍陀罗的核心所在。
王国起初在普什卡拉瓦蒂(Charsadda)、塔克西拉(Taxila)、普鲁沙普拉(Peshawar)这些地方的首都进行统治,到了最后,则是从印度河畔的乌达班达普拉开始统治。
从吠陀时代开始,甘陀利人就在喀布尔河(库巴或者卡博尔河)岸边定居,一直到它流进印度河的河口那儿。后来的犍陀罗涵盖了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一部分地方,还因北方干道得了好处,让国际商业活动更方便了。犍陀罗是跟古代伊朗和中亚交流的关键途径。
犍陀罗王国有的时候会把克什米尔涵盖进去。米利都的赫卡泰乌斯(公元 549 - 468 年)把卡斯帕皮罗斯(Kaspapyros)(有时被认为说的是克什米拉)叫做甘达尔城市。按照《犍陀罗本生经》(本生经第 406 卷)所讲,犍陀罗曾经属于克什米尔王国。这本生经还给犍陀罗取了另一个称呼叫旃陀罗。
像安古塔拉·尼卡亚这类佛教经典讲了佛陀那个时候在印度次大陆昌盛的十六个大国(Mahajanapadas);其中仅有两个,也就是犍陀罗和堪布加处于北塔拉帕塔或者西北地区。
犍陀罗的主要城市有普鲁沙普拉(就是如今的白沙瓦)、塔克沙希拉(也叫塔克希拉考古遗址),还有普什卡拉瓦蒂。普什卡拉瓦蒂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期间一直是犍陀罗的首都,后来首都就挪到白沙瓦去了。
一处重要的佛教圣地让这座城市在七世纪前成了朝圣的中心。白沙瓦谷的普什卡拉瓦蒂处在斯瓦特河与喀布尔河的交汇之处,而且喀布尔河的三条不同支流也在这儿汇合。
犍陀罗语言
在亚洲发现的最早手稿上写着该地区的语言。这是一种古代印度语,在硬币、铭文和文本里都有出现,大多写在白桦树皮上,存放在贴了标签的陶罐中。有些典籍还是最早被发现的佛教典籍——犍陀罗典籍。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佛教和南亚手抄本是犍陀罗佛典。大多数都写在桦树皮上,是在贴了标签的陶罐里被找到的。帕尼尼在他的《阿什塔德海亚伊》中,不光提到了梵语的吠陀形式,还提到了梵语的后期形式(bhasa),好像就是犍陀罗。
犍陀罗所使用的语言是古代印度语或者叫“中印 - 雅利安”方言,一般就称作犍陀罗。相关文本是用哈罗斯蒂文字从右往左写的,这种文字是由闪米特字母、亚拉姆语字母表改过来用于印度 - 雅利安语言的。当时的犍陀罗被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掌控着,这个王朝用阿拉姆文字来书写帝国的伊朗语。
等到伊斯兰教来了,接着给乌尔都语、旁遮普语、信德语还有克什米尔语这些新印度 - 雅利安语采用波斯样式的阿拉伯字母表之后,闪米特文字才又被用于书写南亚的语言。差不多在 4 世纪的时候,哈罗斯蒂文字没了。
不过呢,虽说阿富汗普什图语当下在这个地区是最主要的语言,可辛德科方言,还有源于当地印度 - 雅利安 Prakrits 的古老的达尔迪克语和科希斯坦语方言也仍在被使用。
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能回溯到公元前 1 世纪,像绘画、雕塑、钱币还有陶器,都是这一传统的关键构成部分。它在贵霜时代攀至巅峰,特别是那会儿的统治者卡尼什卡带来了咱们如今见到的佛像之后。
在早期的佛教传统里,佛陀的形象没有被塑造,原因是佛陀主张在全世界传播学问而非图像。不过,这种状况到了贵霜时期就变了。
这阵子出现了好多佛像和菩萨像,有大有小,在整个地区到处都是。菩萨体现的是佛陀还没成道之前的生活与状态。
两者的差别挺好分辨的,菩萨通常被画成带着珠宝、衣服、凉鞋之类的奢华东西。可佛陀老是被画得挺简单,就穿着僧袍,头上扎个发带像个小圆面包,好多版本还显示他头上有光环。
一些场景里还刻画了神话人物、神灵、半神人、皇室成员、卫兵或者士兵、音乐家等等,往往是以佛陀当作中心。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一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能当作辨认图像产生地点的标识。像不同的拉克萨纳斯(神印)、手势(印度古典舞中用于表达感情的情态)以及不同的长袍。
在完成石膏雕塑之前,会用坎珠尔和片岩去雕刻出形状。据说最初的时候,这些雕塑都涂着鲜艳的颜色,可现在就只剩石膏了。有的还装饰着金箔跟宝石。
犍陀罗建筑学
犍陀罗的建筑跟它的艺术一样,因为佛教的传入和传播受到了极大影响。所以,佛塔以及相关的宗教场所,在当时成了建筑中特别突出的一个特征。它们都是为了尊敬佛陀和僧侣才建的。有的甚至建在了跟佛陀生平有关事件的发生地。
一开始,佛塔的个头不大,可随着宗教在全国范围传开,它们就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精美。佛塔还是用来展示和供奉干陀罗艺术的地方,像雕塑、浮雕、绘画啥的都有。这些图像不是装饰在墙壁上,就是在庭院、壁龛、教堂这些地方。
虽说佛塔是崇拜的核心所在,可寺院逐渐变成了供僧侣居住的支撑架构。时间一长,寺院成了能独立自给的单位,靠农业活动和捐赠维持。修道院一般都有服务大厅、厨房、幽静的走廊、浴室,还有医疗室和普通的储藏室。
我们还找到了其他宗教的一些证据,像耆那教、印度教还有琐罗亚斯德教,以及这些宗教的建筑变化。比如说詹迪尔的琐罗亚斯德教寺庙,还有西尔卡普的耆那教寺庙跟太阳神庙。
除了宗教建筑,能明白的是,民用建筑会随着地区以及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城市存在有机和计划这两种定居点,旧一些的往往是有机的,新一点的则更具计划性,好像是从希波达米亚的布局里获得了启发。像住宅、商店、长廊、日晷、凉亭、街道、道路、瞭望塔、大门以及防御工事这类结构,是古代结构的组成部分。
犍陀罗因为独特的犍陀罗风格佛教艺术而出名,这一风格把希腊、叙利亚、波斯还有印度的艺术影响都给融合了。这种融合从帕提亚时期(公元前 50 年至公元 75 年)就开始了。在公元 1 世纪到 5 世纪的贵霜时期,犍陀罗风格发展得特别好,达到了巅峰。
在公元 5 世纪白匈奴入侵之后,它就衰败还被破坏了。犍陀罗的雕刻家普遍拿灰泥和石头来装饰寺院以及宗教建筑。灰泥给艺术家提供了一种特别容易塑造的媒介,让雕塑很有表现力。
无论佛教传到印度、阿富汗、中亚还有中国的哪个地方,从犍陀罗开始,灰泥雕刻一直都挺受欢迎。
重新发现
虽说犍陀罗衰败后一直是个有名气的称呼,不过是在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以及往后,它才又被找出来和挖掘。所以,19 世纪末还有 20 世纪,人们才对犍陀罗的历史、艺术和建筑进行了发现和研究。
塔克西拉(Taxila)在 1912 年到 1934 年期间被挖掘。挖掘出的城市有希腊的、帕提亚的和贵霜的,这能帮历史学家弄清楚这个地区的时间脉络还有其艺术情况。
大概在 1947 年的时候,白沙瓦大学有不少发现,这使得这个地区开展了更多的挖掘工作和研究。
沃唐卡结论
虽说犍陀罗文明的痕迹和遗迹在整个巴基斯坦北部都能见到,不过在塔克西拉、白沙瓦以及斯瓦特山谷,它的遗产保存得更实在。
据维基百科讲,在马尔丹周边的桑豪地区洞穴里,找到了石器时代犍陀罗人类居民的凭据,像石器呀,还有烧焦的骨头。这些东西大概有 15000 年的年头了。
这种文明主要象征着人类在知识、宗教、艺术和历史方面的发展,让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进步。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53-611111的宁玛派皈依境唐卡:
蒋云强_学佛人
阿弥陀佛[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