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晨光
连日来,硅谷银行和瑞信的暴雷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聚焦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上。
对于当下热门的经济话题,3月17日,界面新闻记者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黄埔)经济峰会上对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进行了专访。
他认为,硅谷银行等进入破产清算对金融市场引发的冲击比2008年的那一次金融危机要小得多。美国银行本身已经相对比较安全,不用担心它的系统性风险。对于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借鉴意义,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此外,他对美联储加息进度、美国通货膨胀水平,以及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情况、人民币未来走势、资本市场改革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界面新闻:连日来,不论是硅谷银行宣布破产清算,还是瑞信银行出现股价抛售危机,这些事件对海外金融市场秩序有什么冲击和影响?
杨宇霆:其实大家看刚开始时候对硅谷银行情况的判断并没有那么悲观,主要的问题是它持有很多美债,在盈利方面出了问题,然后突然之间出现挤兑潮,所以大家觉得这个银行不是很可靠。大环境里不确定因素很多,其实也是储户对自己的财富相对比较关心的一种表现。
因为硅谷银行持有很多美债,本来就是没有风险的资产,所以硅谷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大概率是一个单一事件,关键是之后很多银行开始也担心其他小银行是不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可能银行开始对这种信用风险的认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短时间内要收紧信用,在这种背景下,往往是银行间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因为银行和银行中间的授信,没有以前那么放松了。
瑞信的事情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家银行在过去几年都有很多问题,外围市场也是十分担心,在银行整体股价下跌的情况下,很容易聚焦到公司的财务问题上。
金融危机刚开始时候往往很难解析,其实就是取决于信心。欧洲也是跟美国一样,所以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也是大概率采用刚性兑付的形式,基本上就是希望尽快把金融市场产生的这种波动稳定下来,给大家信心,因为对金融行业最担心的就是高度的传导性,即一家银行倒了,其他银行也会因为信心问题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
所以说这一次相对来说,比2008年的那一次金融危机的规模小得多,彼时连很多监管部门都可能不太了解很多银行的操作,包括潜在的金融风险,此次政府部门出手比较快,减少了危机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
界面新闻:硅谷银行短时间内出现流动性危机,被美国监管机构接管的几天后,其前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未来的加息呈现怎样的趋势?
杨宇霆:现在的讨论点大都是关心美联储会不会在此次银行危机之后放慢减息,或是不加息,或者是到年底出现减息。
其实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两周之前市场还普遍觉得美联储会加息,突然之间出现了硅谷、瑞信事件之后,现在市场的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减息,这个判断要小心,不是说永远没有这个可能,而是说美联储本身的政策目标有没有改变,其实美联储的目标很清楚了,就是抗通胀。
现在美国从宏观层面来说,面临的问题是通胀,通胀只能靠货币政策。从美国当前的情况来看,美联储希望尽量把利率往上调,就是控制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尽量把通胀率压到2%附近。
显而易见的是,现在还有距离,起码有3-4个百分点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认为是因为银行间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打断了美联储的生息周期,这种想法太简单。很明显过去的几天,美国政府表现出对控制风险的信心,例如美国财政部、美联储、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储户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
所以其实现在美国的监管的系统对银行已经是100%的保证,美国银行本身已经是相对比较安全,不用担心它的系统性风险。
所以上周我预计美联储联加息25个基点,大概一两周以前大家觉得是50个基点,之所以在硅谷等银行出现危机之后还继续加息,和抗通胀有直接的关联。所以,按照这个逻辑,除非经济数据真的有所变化,比如通胀下来,失业率上升,同时经济衰退提前出现,否则美联储不会大幅放慢加息步伐甚至减息。
界面新闻:美国通胀是否会持续下去,背后有何原因?
杨宇霆:美国现在的通胀程度这么高,这个通胀属于本土型通胀,跟去年或前一年,因为石油的价格很高,而形成的输入型通胀有所不同。
有很多美国人不愿去工作,很多不同的行业,特别是医疗行业还有旅游业,包括政府部门这类公共服务的性质的行业,职位的空缺率是很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美国的通胀还是会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可能是4%-5%一直延下去,今年可能平均还要5%左右,所以其实相对于他们的目标通胀还有三个百分点左右的空间。
过去10年,有两个不同的情况让美联储放水,放水之后造成为资产价格泡沫,最近这一波通胀其实也是美国美自己造成的。
具体而言,有两次外来的影响,一次是金融危机,2008年美联储搞了好几个QE(量化宽松),然后资产泡沫和通胀还没上来。另外就是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2020以来年实现了资产负债表的翻倍,又带来一个真正的实体通胀,这一次美联储并没有那么容易就能把通胀降下来,如果是因为出现了银行流动性危机,马上要停止抗通胀的决心,从这个方面看,美联储的信用就会破产。
界面新闻:硅谷银行事件对于我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未来人民币会呈现什么走势?
杨宇霆:对于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借鉴意义,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面对潜在风险,我觉得应该做的就是提高金融举措的稳定性,或者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无论是宏观审慎还是微观审慎,包括对于金融机构的改革,都是朝着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方向来演进。
实际上,中国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这种机会,比国外的低得多。从银行本身的风险来说,监管部门的能力高,再加上非常高的执行能力。从我接触的范围内来看,境外的投资者会觉得中国资产是安全资产,是稳定的资产。
这就是说,人民币的资产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资产。硅谷银行的黑天鹅事件对人民币升值可能是一个助力。因为之前市场觉得美国的利率可能会比中国的利率更高,带来了贬值的压力,现在可能贬值的压力相对减少。
关键点就是美联储如果继续加息,可能大家又觉得是不是利率差没办法收窄了,这样人们的判断可能又要回到比较倾向于贬值的阶段。
界面新闻:今年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消费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宇霆:今年中国的经济肯定比去年好,我的预测是GDP增长5.4%。
数字也不是太重要,现在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发展,不仅仅追求经济的增长。高质量发展就要提高生产力,尤其是劳动力的生产力以及劳动力的收入,生产力提高了就有了收入,就会产生消费能力。
总体上,我觉得影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房地产行业,这是支柱产业,这个行业拉动经济增长占整个GDP25%左右,现在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今年出口会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是国外出现经济衰退可能性很大。另外一个方面,从当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不完全通过搞基础建设来拉动消费的发展。
投资应该会保持平稳,而不是拉动增长的一种短期手段。所以,剩下的就是消费,其实消费最重要的受影响因素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保持稳定,是整体消费能力持续释放的前提条件。
界面新闻: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实施全面注册制,包括A股和港股之间的联动也越来越紧密,如何展望今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
杨宇霆:今年看来也没有太多的变化,因为从制度上来看能做得已经差不多。过去几年,港股通有了较大进展,两地的股市基本上已经是双通了,所以不是说没有发展,而是应该没有大规模的变革空间,两地的资金流通也比较畅顺。
2021年开通了债券通的南向通,从当前的进展来看效果也很好。过去几年其实有很多客户就是采用北向通的方式投资内地市场,包括国际中央银行、主权资金、退休基金,保险基金等,其实很多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也都买了很多中国的国债。
界面新闻:关于粤港澳湾区这种整体的区域金融,三地之间在制度上、规则上可能还有一些整合提升的方面,怎么看待未来大湾区金融市场的融合发展?
杨宇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其实也是国家希望香港和澳门融入整体的发展大局里面,这就意味着两地的互通互联互通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个是硬互通,一个是软互通。相比于高铁、粤港澳大桥等硬件基础设置之外,软性的互联互通或许更为重要。实际上,三地在经济制度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在融合的过程中就是要找一个平衡点。但不能说有区别,肯定是坏事,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香港的优势就是有境外的市场,境外市场跟国际接轨,所以资金的自由流动是香港的优势,所以从法律制度和金融制度上来看,香港要保持这种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一些接轨的细节捋顺,这些工作比较技术性,也包含着不同层面的创新。
在互联互通方面,应该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包括效率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独特性原则,即互联互通本身的精神之一就在于提高经济运作的效率,在这样的基础上,也要特别注意在实施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风险,对安全性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另外也要发挥每个城市各自的特点,充分尊重每个城市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