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忠厚胜于聪明。聪明是一种能力,朴实忠厚是一种特有的性格属性。只要是不傻,通过不断学习和重复,就会变得聪明许多。但是朴实忠厚是自小就需要引导和启发的,后天再想有所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正因为如此,朴实忠厚的人的成长条件要求苛刻,且达标率有限,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少之又少,所以更为人推崇。
朴实忠厚是根,聪明是枝蔓和花,如果枝蔓和花没有根,也不过是无根之木,走不长远。纵有短暂芳华,不过一刹而已。
“一人一口酥”的杨修,不是不够聪明,终是留下一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牢骚,不久就撒手人寰了。聪明固然好,但是要有基础,要懂得聪明应当用到什么地方。
尤其是小孩子心智不健全,是非感不完整,要注意引导不同状况下聪明才智的应用是否正确。用对的地方,可以加以鼓励。用错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孩子大多都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们要习惯在“小错”发生的时候予以重视,加以正向的引导。最要不得的是,不要认为只是“小错”而已。更不要等到“大错”临头的时候再去悔之晚矣。
对于没有不了解真相的事情,“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不要图一时口舌之快,口无遮拦,信口胡说。通俗一点讲,不信谣、不传谣。自己要做到,也要告诉孩子应当做到。见飞过个蜻蜓,就说是个直升飞机。见有只小猫跑过去,就说是只老虎。这是尤其不对的。对于不知道、不清楚、不掌握的情况,一定要做到慎之又慎。
成年人比孩子更要做到,即使是已经知道的、已经清楚的、已经掌握的,也要分清楚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场合才能说,什么环境说得妥帖。真话也要分场合、分环境、分对象。如若不是,必定会出现很多事与愿违的状况,就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原本都不想见到的。
对于谗言,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诀,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疏。之前一听到谁说三道四,第一反应就是赶快解释,很多时候都是百口莫辩。谗言之所以是谗言,那就不是靠解释能解释得清的。反之,如果我们行得正坐得端,如果我们有自己固有的行事作风,即便有谁说三道四,也很少会有人去相信的。
就像谁去诋毁姚明个子矮一样,随便你去诋毁,也不会对他高大中锋形象有丝毫影响。怕就怕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怕就怕解释也解释不清,做人做事也做不明白。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成长、教育、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一天又一天的叠加。当我们发现一些问题的端倪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教育方向出了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显现出来。是调整自己的行事作风,还是调整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了。
孩子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我们总希望他是最优秀的那个。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健康就好。其实不光是孩子,就连我们也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一个孩子。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把各种各样的因素摆在一起,我们真正希望引导孩子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孩子有什么样的特质,希望他能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我们甚至始终都没有搞清楚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优秀那是孩子的造化,孩子不优秀那才是我们的错误。
没有考取过上岗证的父母,怎样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自己搞不明白,那就用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