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回了一趟老家,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乡音,却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陌生。
县城变化不大,新修了几条宽阔的马路,路边也冒出了不少崭新的楼盘,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街上行人稀少,店铺门可罗雀,晚上八点多,除了几个烧烤摊还算热闹,其他地方都静悄悄的,仿佛一座空城。
和几个老同学小聚,大家聊起现在县城的境况,都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消费却越来越高,就像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里。
有个同学开了个小超市,他说现在年轻人宁愿在电商平台上买东西,也不愿意来实体店消费,房租、水电、人工成本样样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时候甚至入不敷出。
另一个在体制内工作的同学也抱怨,虽然工作稳定,旱涝保收,但工资好几年没涨了,看着物价蹭蹭往上涨,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前还能存点钱,现在每个月都得精打细算。
这种低收入撞上高消费的现象,在很多县城都普遍存在,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县城的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公务员、教师、医生等体制内人员支撑,可以称之为“公仆经济”。
这些“铁饭碗”的收入相对稳定,也带动了当地的消费,比如房地产、餐饮、教育培训等等。
但问题是,这种“公仆经济”的根基并不牢固,甚至可以说岌岌可危,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城堡,随时可能崩塌。
县城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转移支付,自主创收能力非常有限,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输血。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在下降。
一些县城甚至出现了财政赤字,连公务员工资都难以保障,更别说其他民生支出了。
我老家县城就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前几年还能靠卖地维持,拆迁安置,盖楼修路,现在土地财政也难以为继了,地卖不出去了,财政收入也捉襟见肘。
县城的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支柱产业,就像一棵营养不良的小树,难以茁壮成长。
很多县城都尝试过发展工业,招商引资,兴建产业园,但由于区位劣势、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有些引进的企业没几年就倒闭了,留下一堆烂摊子,空置的厂房,失业的工人,成为县城发展的一道道伤疤。
我老家曾经有个纺织厂,效益还不错,解决了当地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后来因为环保问题关停了,几百名工人失业,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至今仍未恢复元气。
再次,人才外流严重,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县城,就像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和生机。
县城的工作机会少,工资低,发展空间有限,相比之下,大城市的吸引力更大,那里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薪水,更广阔的舞台。
我那些在外面工作的同学,没有一个打算回老家的,他们觉得县城的生活太封闭,缺乏活力,人际关系复杂,一眼就能望到头。
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他的经历,他老家县城的主要产业是煤炭,前些年煤炭行情好,县城经济也比较繁荣,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
但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和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煤矿纷纷关停,县城经济一落千丈,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曾经繁华的街道变得冷清,小洋楼也变得空空荡荡。
这个例子很典型,也反映了资源型县城转型升级的困境,*如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发展可持续的产业,是这些县城面临的共同难题。
悟道认为,要破解县城困局,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的问题。
单纯依靠“公仆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形成良性循环。
有人提出可以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电商等等,这些方向都没错,但关键在于如何落地,如何将这些美好的愿景转化为现实。
比如发展旅游业,要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专业的运营团队,而不是简单地建几个景点,搞一些农家乐,那样只能是昙花一现,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特色农业也一样,要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才能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不是简单的“靠天吃饭”,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
除了产业发展,还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些县城的行政机构臃肿,人员冗余,财政供养人员比例过高,挤占了民生支出,就像一个大胖子,行动迟缓,效率低下。
这方面需要进行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到民生最需要的地方。
悟道相信,县城并非没有希望。
一些县城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宜居环境,吸引了人才和投资,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
但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更大胆一点,可以考虑裁汰合并一些县乡两级,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现在很多县的管辖范围很小,人口也不多,设置那么多层级的行政机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运转起来却效率低下。
可以将一些相邻的县合并,或者将一些乡镇撤并,精简机构,减少人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同时,也要优化财政供养人员的比例,*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民生领域,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可以鼓励和引导体制内人员向其他领域流动,比如创业、就业等等,减轻财政负担,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县城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并非易事,就像一个缠绕在一起的毛线球,需要耐心和技巧才能解开。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束手无策。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破解县城困局的办法。
县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园。
只有县城发展好了,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国庆假期结束了,回到城市,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高楼林立的建筑,繁华的景象,不禁想起老家县城那冷清的街道和空荡荡的楼盘,两种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万千。
县城的未来在哪里?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寻找答案。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县城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