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地盘上犯罪,被中国抓了个正着,不思悔改的加拿大政府,居然恶人先告状,警告本国居民,前往中国危险的很,还诬陷中国执法过于“随意”。
卡尼
日前,加拿大政府更新了该国的旅行警告,将中国的风险等级标为黄色,并且警告加拿大居民,前往中国需要“高度谨慎”。因为中国“司法系统的透明度较低”,存在“随意执法的风险”,“非暴力犯罪也会被严厉惩罚”,中国甚至还会“嫁祸外国人”。总之一句话,不去中国就对了。
不仅如此,加拿大政府还特意强调,如果是拥有中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民众,要向中国政府强调自己是加拿大人。加方的这一系列“诬陷”举动,都源于不久前,中国对4名加拿大籍毒贩执行死刑,而加方认为中国“司法不公”。
据了解,此次被处决的4名加拿大籍毒贩,走私毒品数量巨大。中国对毒品犯罪采取全球最严厉的刑事政策,外交部也多次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在中国的地盘上违反了中国的律法,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加拿大大麻合法化
加拿大政府以“人权”名义谴责中方,却无视两个关键事实。一方面,加拿大的毒品政策非常宽松。从2018年开始,加拿大吸食大麻合法化,部分省份甚至允许持有少量硬性毒品,与中国的禁毒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加方曾通过外交渠道多次要求“宽大处理”,试图以政治手段干预中国司法独立。加方的旅行警告进一步将司法问题政治化,试图塑造中国“不人道”的国际形象,服务于其“价值观外交”议程。
孟晚舟被加方逮捕
对于加拿大政府的一系列不实指控,中方一概不接受。要说随意执法,加拿大恐怕非常有经验。加拿大政府为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无故扣留中国公民孟晚舟,对中国公民进行政治迫害。西方国家常以“人权”为工具干涉他国内政,但自身行为屡现双标。
加拿大发布旅行警告,表面是为“保护公民”,实则为对华施压的舆论工具。加拿大有4000万民众,旅行警告可能抑制商务、旅游活动,导致中加民间交流受损。目前,中加之间的贸易冲突仍然存在,“关税战”叠加司法冲突,可能导致双边关系螺旋式恶化。
加拿大收割菜籽
就在一天前,加拿大新总理卡尼还表示,中加两国在贸易价值观上不合。如今看来,在法制问题上,中国也不敢与加拿大“价值观”一致。中加此番冲突,本质是“法治原则”与“政治干预”、“经济利益”与“价值观外交”的多重碰撞。
加方需要明白,一方面,中国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植根于历史创伤与社会共识,任何外部施压均难撼动,不要挑战中国底线。另一方面,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加方若持续对抗,农业、能源行业将首当其冲,加方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