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公布。作为清东陵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律性指导文件,《规划》明确,将文物保护与民生建立联系,在文物保护过程中,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站稳群众立场,使群众共享文物保护的积极成果。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传承历史文脉,既要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又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此次《规划》公布,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利民惠民的统一。据介绍,目前清东陵陵区范围内有22个行政村,2万多居民,陵区内村庄众多,既是保护区又是居民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文物保护交织在一起,息息相关。为更好地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规划》调整、确定了清东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范围及坐标,保护范围增加了一般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文物本体及紧邻周边的保护,建设控制地带从原有的两级调整为三级。
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王权介绍,建设控制地带调整为三级,目的是为了分区分级布局产业经济,更好地服务民生。比如,一类建控地带是文物周边与紧邻区域,该范围通常以文物资源、特色民俗等展览展示内容为主;二类建控地带与文物区有一定距离,该区域规划则以餐饮、民宿等服务项目为主;三类建控地带为清东陵服务基地及周边,可以大力发展优质文旅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民生建设。
此外,《规划》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群众参与到保护中来。“清东陵周边村落大部分由原来守陵圈发展演化而来,这些守陵人家普遍有很强的文物保护意识。”王权介绍,为更好地让群众参与到清东陵的保护中来,他们将严格落实《规划》要求,通过开展日常宣传引导工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并通过展陈、出版、电子传播、学校教学活动等,提高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当地群众在保护文物过程中谋求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是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于民的最佳模式。“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按年度编制专项规划,发展文物数字内容新业态,陆续实现清东陵的全体系、全范围、全方位展示,完善展示系统和平台,把清东陵古建筑、馆藏文物等珍贵资源完美呈现给群众。”王权说。
河北省文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这些展览展示系统和平台打造完成后,将通过鼓励扶持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清东陵丰富的文物资源,创新内容、模式和业态,打造高质量文旅产业体系,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同时,通过推介清东陵古建筑、文物考古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和精品旅游线路等,开展与文物内涵相适应的文化旅游项目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文化旅游业和民生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