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国防部长先后飞往朝鲜半岛,最终能满意离开的,只有一位

守望东北呀 2024-12-02 17:04:42

11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率领俄军事代表团对朝鲜进行了访问,会见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朝鲜新任国防相努光铁、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朴正天、赵春龙等高层。

之前别洛乌索夫曾在今年6月随普京一起到朝鲜,但这是他上任之后第一次以部长的身份单独去访问,又恰逢双方在十几天前又刚刚批准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里面带的目的性就非常明显了。

俄罗斯国内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打仗,国防部长的最主要职责之一,是为军队采购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武器,这次别洛乌索夫去朝鲜有什么诉求,或者说可能对俄乌战场带来什么变化呢?

首先显然不会是为了求援兵,俄罗斯如今国内并不那么缺兵员,因为给参军的公民提供优越的经济奖励,甚至可以免除价值几十万人民币的债务,报名参军的俄罗斯人比西方想象的还要多。

在一些地区,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甚至成为了俄罗斯贫穷家庭逆天改命的最好渠道之一。这种对军人的优待,在最近几个月开始更加名目繁多起来,可能也是别洛乌索夫这个经济学家防长的手笔。

去年7月,俄罗斯当时的国防部长绍伊古访问了朝鲜,并且参观了朝鲜的国防成就展览。从那之后开始,外界对朝鲜武器支援俄罗斯打仗的报道也就多了起来,乌克兰战场上逐渐开始有了朝鲜武器的目击报告,最著名的就是和俄军自己的伊斯坎德尔-M可以对标的火星-11系列短程弹道导弹。

如果说绍伊古去年到朝鲜开启的是武器的引进和试用,那个人猜测,别洛乌索夫的访问,可能会对应的是生产的环节。

考虑到朝鲜海空军的现状,对俄罗斯帮助最大的只能是导弹武器。除了直接找朝鲜要老旧的苏系弹药库存去消耗之外,俄方也很可能会考察是否能让朝鲜的军工厂全力运转,生产一些和俄罗斯军工厂一样型号的先进弹药,比如自杀式无人机、导弹等。近期金正恩正好亲自视察过这类武器的试验,或许和俄罗斯方面的需求也有关联。

俄罗斯的军工厂本身产能是有限的,由于几十年的安全焦虑催生出来的“先军政治”,朝鲜军工业的发达程度和国家的体量不成正比,目前这些军工企业未必达到了饱和状态。而且只要有订单,快速扩建厂房或许比俄罗斯的效率还高。所以俄罗斯借用朝鲜的产能来制造武器弹药,作为备份的供应链,是非常有可能的。

这么做很可能比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成本低得多,生产速度没准会更快(东亚人比俄罗斯人可勤快多了),而且没准可以绕开俄罗斯国内一些官僚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坑。

现在看来,一些朝鲜武器出现在乌克兰战场可能更多是为了测试,而不是大规模用于作战,至少在北约还没全力下场的阶段是这样。

朝鲜的远程火箭炮和短程导弹是非常有用的武器,但它们最大的问题还是和俄军的属于两套体系。

让朝军带着自己的武器,直接去前线操作,那当然是最熟练的,但在两军的协调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俄罗斯可能需要支付的成本更高;而如果要朝方教俄军学习如何使用朝鲜武器,又费时费事,而且仗打完之后这种知识就没啥意义了。

所以,让朝鲜成为俄罗斯的后备军火生产基地,就是更加省事的选项了,这种合作方式不会对俄军或者朝军提出什么额外的需求,只需要和朝鲜军工部门对接就可以。

身为经济学家出身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重要的工作是弄清楚自己可以调动什么资源,以及安排好怎么使用这些资源。朝鲜的军事工业能力,是别洛乌索夫可以通过国家间合作间接调用的资源,那自然也会整体考虑进去。

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可能会让国家发一点财,但同样也是要消耗大量资源的烧钱行为,很多时候一场仗打成怎么样,取决于用多少钱的武器装备去堆。

让盟友来生产其实是一种通行的做法,美国的武器装备,也有一部分是在盟国生产的。例如,美国和日本共同研发的标准-3 Block 2A拦截导弹项目中,日本三菱重工就参与了导引头、轨控和姿控发动机、二级火箭发动机以及蚌式结构头锥等关键部件的生产。

这种联合的生产行为,也可以让两国的盟友关系更加紧密,如果让朝鲜来生产俄制武器,对提升朝鲜自身的军事工业乃至整体工业水平也是有帮助的,可以说基本没有任何坏处。

当然武器弹药的质量是关键,打得响打得准才算是省钱了,否则得靠数量来堆或者牺牲人命,那就更不划算。别洛乌索夫是精明的经济学家,他会对朝方提出相应的要求,那也是肯定的。

今后东北亚地区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俄罗斯把需要的原材料等运到朝鲜,然后从朝鲜运走成品,同时可以向朝鲜输送平壤需要的能源、粮食等物资作为报酬。根本不需要动用到任何国家的货币,双方就都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这既方便又安全。

至于生产需要的工具,俄罗斯可以提供一部分,朝鲜可以自己生产一些,有一些技术水平更高的,或许还可以从白头山的另一边买回来。

从之前金正恩视察军工厂的新闻报道来看,朝鲜军工厂车间里出现过一些打着马赛克的设备,外界认为极大可能是从中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它们对于保证精度和提升产量应该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仗打到了如今的关键时刻,俄乌双方其实都在找援手。就在别洛乌索夫访问朝鲜的前两天,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也访问了韩国,就是去向尹锡悦求武器,而且要得很急。

乌克兰要的主要是防空导弹,要现货,而且这次也愿意给钱而不是白嫖了。但按照韩国媒体的说法,韩国方面想了想之后,还是拒绝了。

就算不说可能得罪俄罗斯,从而让俄加大对朝鲜援助,就说在武器的运输方式上,韩国和乌克兰之间也比朝鲜与俄罗斯的合作模式麻烦很多。

武器装备要大量从韩国输送到乌克兰,必须靠船运——空运快,但成本高昂,数量也不能运太多;陆地运输的话,韩国可没办法向北走朝鲜运出去,只能是海陆联运,也就是先走海运,然后再换成火车或者卡车。

比如以前从韩国到欧洲的海陆联运线路,是从釜山或者仁川出海,运到中国的山东半岛,然后运到中欧班列的起点城市比如成都武汉等地,最后用铁路运往欧洲。

但和平时期的正常货物这样可以,不代表给乌克兰送军火也能这样,中国怎么可能让韩国的火箭炮、坦克装上平板车走中欧班列?而且路线是要经过俄罗斯的,人家就不会扣了充公吗?

所以韩国还是只能用船运到欧洲,然后再走陆地运到乌克兰境内——都不能直接运往乌克兰港口,因为可能被拦住。这就比俄罗斯和朝鲜之间的直接铁路连通麻烦多了,当然,乌克兰病急乱投医,能弄到武器就行,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这仗打到如今的样子,乌克兰离彻底认输也不会有多远了。即使是不是用美国给的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造成一些损失,这个消耗的弹药补充起来可是很难的。

而且由于体量的差别,每打一次就会被俄罗斯更狠地锤回来,不知道乌克兰的储备还经得起多少消耗?即使是乌克兰也学俄罗斯任命个经济学家来当防长,照样是无济于事,西方阵营的产能和支援意愿摆在那里,多不了一点。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需要讲客观规律的,哪怕嘴炮吹得再响,该打不赢的就不可能打赢。与其派官员花费公帛满世界来求援,乌克兰真的还不如想想怎么认输,以及停战之后的事情,那才是他们唯一可能的未来。总比拼光所有乌克兰青壮年,然后让某群流窜了几千年的“智慧民族”偷了家要好。

0 阅读:31
守望东北呀

守望东北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