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红星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报道,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某班46名家长联名向学校表示,希望新来的一名学生小明(化名)尽快转学的新闻引发关注。
根据红星新闻的报道,小明疑因患“多动症”,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同班同学存在肢体击打、辱骂、恐吓等行为,因屡教不改,引发同班家长严重不安。
随着事件的发展,不出所有人预料的一样,以希望“多动症”患儿暂时休学的目标作为结局,4月12日,该校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双方家长已于4月1日达成和解,该学生已于当天被家长带回家暂时上网课,班主任每天都会关注其学习情况,五一假期之后将会返校上课。
这种和解,表面上得以让多动症特殊儿童和普通健全儿童都可以实现平等受教育,也让学校实现了对其他家长众怒的平息,“牺牲”一个特殊儿童的权利和利益,可以最大程度上保全占据绝大多数健全儿童的权利和利益,教育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单单从关于“多动症”孩子能否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话题已经有很多次了,每一次媒体都会采访行业相关医生、专家和心理咨询师,也会科普很多政策法规的保障还有为数不多的城市所做出的融合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果,可是正如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电影《喜禾》中喜禾妈妈所言:“你们就这么容不下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吗,他只需要一张课桌而已。”
(电影《喜禾》截图)
从多动症到自闭症(孤独症),一旦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患儿及其家人就必须面对世人的无知与偏见。他们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精神病院是他们唯一的归宿,许多人往往在那里终老一生。
根据《中国心智障碍者保障状况蓝皮书》,我国目前有心智障碍者2580万, 主要包括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和唐氏综合征患者,涉及家庭人口8000余万。而孤独症患者正以每年22万的速度在增长。
2022年4月,中华慈善总会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孤独症行业蓝皮书Ⅳ》显示,按1%的发生率保守估计,中国14亿人口中,约有超1000万的孤独症人群、200多万的孤独症儿童。
由开篇新闻中的事件再度讨论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融合教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融合教育的兼容如何开展?如何把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有效地与普校融合教育实现完美且长久地衔接?
从近年报道的干预自闭症、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等儿童被普校拒之门外的新闻可以看出,少数的特殊儿童与多数的健全儿童对于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自闭症儿童苦苦追求的上限,不过是人家健全人的起点,可是这种起点依然是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及家庭用尽全身力气跳起来都难以企及的。
就好比经典的“电车难题”: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作为能够拉杆的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
这个难题犹如特殊儿童和健全儿童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医院,一度让众人陷入两难的窘境。
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The Sala manca Statement )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各国政府应当重视特殊教育,制定法律、法规和规划,保证经费投入,建立示范性项目,确保师资培训,动员儿童家长、相关组织和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
然而,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融合教育先进且有效的经验,这不是一致政策方案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需要的也不是一篇又一篇类似开篇文章的真实新闻得以推动,而是有国外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通过自上而下的兼容,才可以实现。
台湾融合教育的吴淑美教授说“同样是残疾人,症状不同,程度不同,都在一起了,又要相互竞争了,我们应该确立一个先合作再竞争的概念,让残疾人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让正常人熟悉了解他们,对他们本身也是有好处的,也是相互合作,并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我们缺的就是这个!
自闭症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邹小兵主任说,学校绝不能打着保护其他大多数群体利益的口号,来歧视小部分弱势群体利益。
再度回顾多年前深圳的“李孟事件”,很多人忽视了政府、政策和社会的责任,问题是强行要求一个单独的家庭通过自律来承担责任本身就是十分可笑的。
旁人总是希望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不管是对特殊的残疾人群体还是对宠物,但家庭一旦承担不了怎么办?让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都绑上大石头溺死还是亲手杀死孩子?!
英国孤独症协会(National autism Society)在官网中明确写到:孤独症人群需要的不是被治愈,而是被这个世界所接纳。他们只是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沟通技巧,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关怀和接纳,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表现,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而言,我们的守护是最坚强的抵抗,学会接纳比关注更重要。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