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演的很好,就不该让换人。看到梅婷陆毅董洁一帮四十多岁的也是醉了。”
“中途把沈月换成梅婷是最大的败笔,不知导演是怎么想的!”
这是网友评价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六姊妹》最多的差评。
从看到精修海报满心期待,到开播梅婷、陆毅等成年版六姊妹和姐夫们出场,该剧就迎来了几乎是全网吐槽。
如果仅仅只是演员50多岁扮演20多岁,刻意装嫩还能理解,最让人无语的是着急上演的六姊妹爱情故事,去掉了精修图中的美颜,真正在电视剧里演严重不符合本身年龄的角色,真的太违和了,而且又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简直无法直视一群50多岁的演员演绎20多岁的爱情故事,那不是甜蜜幸福的撒糖了,而是折磨观众的忍耐力。
都说流量明星出演古偶剧辣眼睛,但是看到50多岁的演员出演20多岁的少女,其实比辣眼睛还让人觉得国产剧的丫头教主们,还是没有认清现实的残酷。也始终霸着电视剧的资源而不愿意把更多机会留给有实力的年轻演员。
骂流量明星无罪,骂丫头教中老年女演员也是娱(zheng)乐(zhi)正确。
从饰演妈妈的邬君梅一出场坐月子的农村中年妇女,就已然让观众看的很违和,她的气质和演技,也无法完美饰演所有类型的女性角色,再到长大以后成年版的梅婷,在该剧中可以说是败光了一半的在《父母爱情》中的角色滤镜好感。
演员要懂得适可而止,适合的角色才是最好的,加上过硬的剧本,才能成就最终的经典。
再说近两年蜂拥而上的年代剧,很多都是套了一个七八十年代左右的背景,最终却演绎成了婆婆妈妈的矛盾或者是子女长大后的无脑恋爱。
年代剧,观众本来是看特殊年代里每个角色的成长蜕变的,不是来看你们那些小家子气的恩怨情仇的!本质上来说,对比二十年前拍的年代剧,以及文艺作品,尤其是年代剧是给人力量的,而不是给人恶心的。
从早期的《家有九凤》到前几年的《人世间》《乔家的儿女》,再到《小巷人家》,年代剧开启了儿女们的恋爱故事,其实看了《六姊妹》才发现,该剧就是披着年代剧的外衣,一群大龄“剩男剩女”谈恋爱的故事,换成现代剧的背景,亦或是穿上古装演绎古代男女谈恋爱,一样也不违和。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古偶剧有丑男丑女辣眼睛,现代剧不是婆媳战争就是第三者和原配撕逼,到了年代剧,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撕逼,但是选择演员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一下观众的感受和眼睛,不是有精湛演技就可以挑战任何角色的,对于演员来说,颜值尤其是符合剧中设定的年龄段的颜值更加重要。
《父母爱情》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那些出场的5个孩子们不同年龄段的小演员的演绎真的功不可没,再加上彼时梅婷和郭涛看起来并不显老,又有演技加持,故事更是过硬,才成就了低开高走,豆瓣最高家庭年代剧的评分,百看不厌。
演员是为角色服务的,剧中成年版的演员也是好演员,但是根据角色挑演员才是第一位的,演员是为剧服务的,而不是为因为某个演员名气大,就让她出演并不适合的角色,否则,强如视后也无法扭转乾坤、将烂剧演绎成经典,最终也是徒增一部毫无营养的烂剧。
《六姊妹》长了一张好剧的脸,高开低走,故事不行,相应的连人物塑造也有着极大缺陷。
继现代偶像剧开始摒弃穷人和粉饰小康之后,年代剧也走上了这条“康庄大道”。
再说剧宣讲述的是女性成长,但是看过后,感觉别说什么女性成长了,甚至是老大老二老三婚后的鸡毛蒜皮都没展开讲。老大家的模范夫妻,老二家的妯娌纷争,老三两口子的创业史,哪个不比现在的剧情好看,但是都是一笔带过。
至于饰演六妹的辣目洋子,如果资本硬要捧网红,能不能挑一个看起来好一点和路人缘不那么差的?
最后借一位网友的辣评总结:这年头,但凡电视剧里冒出几个“姊妹”“家族”“五十年风雨”之类的词儿,我就知道,又要有人搬出祖传的搪瓷痰盂,往里头灌满陈年鸡汤,再撒一把“亲情至上”的防腐剂,端到观众面前说是满汉全席。《六姊妹》这剧,打着“女性力量”的旗号,骨子里却是一锅熬了五十年的馊鸡汤。
— END —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